華文網

這個鄰國對明朝最忠誠,國號由朱元璋所賜,遵明朝官服禮儀五百年

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朝鮮最為心悅誠服的朝代是明朝,朝鮮國內甚至有學者將明朝看成“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任何瑕疵的完美王朝”,以至大明山河破碎之際都無改初衷。

中國的明清時代對應的朝鮮王朝為李朝(1392—1910年),事實上,李朝的創建就是朝鮮忠誠於大明的一個最好例證。朝鮮高麗王朝在與朱元璋發生領土爭端之後謀劃進攻遼東,不願伐明的高麗大將李成桂先是苦諫國王遭拒,之後便發動政變推翻了高麗王朝,

這才建立了李朝。

中國自從宋朝開始到清朝與古代朝鮮一直有很深的歷史淵源,而在歷史上,朝鮮有一員大將因為不願意打中國,回國自立門戶,他就是朝鮮李朝的太祖——李成桂。

當時,明朝剛剛興起,設置了鐵嶺衛(今鴨綠江邊),然後告知了高麗國內,

高國王王禑、門下侍中(宰相)崔瑩密議進攻明朝,李成桂深知明朝的強大,表示了堅決反對,但是反對無效。是年四月,李成桂被迫出征明朝,李成桂打從內心知道這仗就打不贏,當時明朝國力雄厚,名將入雲,這自己去了還不是送死啊?

而且當李成桂渡過鴨綠江之後,更加發覺困難,當時不僅糧餉不濟,而且士卒普遍厭戰,李成桂再度上書請求班師,但是高麗國王根本不聽,李成桂一想,

反正打不過明朝,去了也是送死,乾脆直接反了。沒想到將士們都齊聲回應,原來大家都不願意攻打大明。

於是李成桂勸服曹敏修,果斷在威化島回軍,返回開京(今朝鮮開城),發動軍事政變之後流放崔瑩,此後掌握高麗政權。四年之後,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

開創了朝鮮王朝五百年的基業。

李成桂建國以後,就確立了對明事大的基本國策。所謂事大,就是尊奉中原王朝,是一種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於強弱力量對比情況之下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的策略,“事大”一詞出自《孟子》中的“以小事大”一語。

此後朝鮮王朝五百多年內都是對中原王朝明清尊奉事大政策,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之後,立刻遣使通報明朝,

稱臣于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賜“朝鮮”國號。這一國名,來自箕子所建古國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予的,沿用至今。

朝鮮王朝一直遵從明朝的官服和禮儀500多年,為了得到明太祖的冊封,李成桂大費周章,三番兩次派人入朝,李成桂由於一直沒有得到明太祖的冊封,在上書明朝時仍然使用“權知高麗國事”,國號更改後則使用“權知朝鮮國事”。也就是暫時管理一下朝鮮事務,言辭非常謙卑,終於在洪武二十六年,李成桂得到了明太祖的冊封金印,從此朝鮮王朝才算有了正式的名分。李成桂對與明朝野史足夠衷心的。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共歷時五百餘年知道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才滅亡。

明朝滅亡之後,朝鮮十分思念明朝。雖然,朝鮮在從軍事上、政治上臣服大清朝的同時,朝野之中始終彌漫著以明朝為中華正統,把清朝視為夷狄而與之虛與委蛇的主流意識形態,臣服清朝是“含痛忍悲,迫不得已”。

更誇張的是,包括幾任國王在內,朝鮮也不乏以“驅逐韃虜,反清複明”為己任的極端複國主義者,朝鮮的孝宗國王甚至有“養精兵十萬,出其不意,直抵關外”的具體軍事構想。

在上書明朝時仍然使用“權知高麗國事”,國號更改後則使用“權知朝鮮國事”。也就是暫時管理一下朝鮮事務,言辭非常謙卑,終於在洪武二十六年,李成桂得到了明太祖的冊封金印,從此朝鮮王朝才算有了正式的名分。李成桂對與明朝野史足夠衷心的。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共歷時五百餘年知道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才滅亡。

明朝滅亡之後,朝鮮十分思念明朝。雖然,朝鮮在從軍事上、政治上臣服大清朝的同時,朝野之中始終彌漫著以明朝為中華正統,把清朝視為夷狄而與之虛與委蛇的主流意識形態,臣服清朝是“含痛忍悲,迫不得已”。

更誇張的是,包括幾任國王在內,朝鮮也不乏以“驅逐韃虜,反清複明”為己任的極端複國主義者,朝鮮的孝宗國王甚至有“養精兵十萬,出其不意,直抵關外”的具體軍事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