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打車越來越貴?這份年終盤點,讓我深感再也“打不起車”了!

還記得上週三火熱出爐的支付寶年帳單嗎?想必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筆筆觸目驚心的數字刷屏了。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公司有位前輩曬出了一頁特別的帳單——

這頁出行帳單顯示,這位元前輩在2017年裡一共出行285次,除去2次火車,其餘283次均為打車,共計消費8947.40元。他表示,自己完全沒有想到,這一年裡光打車花了將近9000元,特別想看看滴滴的年終盤點。

正好,滴滴的年終盤點也出爐了。1月8日下午,滴滴出行公佈了2017年的資料。

這份資料可謂非常漂亮了:在2017年,

滴滴出行已為全國400多個城市,共計4.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不含單車及車主服務)。簡單算筆帳,這相當於中國十幾億人口,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過5次車。

上文提到的那位前輩,想必為這個平均數字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除此之外,滴滴出行這些資料表現同樣很驚豔:

順風車和快車拼車服務,在2017年累計分享座位超過10.5億個。

全年為計程車司機連結了11億次出行需求。

全年節省司乘通話超過21億次。

對15分鐘後的出行需求預測準確率超過85%。

在濟南、武漢、廣州等共計優化超過1200個信號燈,使當地交通擁堵指數下降10%-20%。

每天拒絕4萬個不符要求的註冊申請,使交通事故率同比降低了21%,低於交通行業平均水準。

將後座系安全帶比例由2.5%提升到了10%以上。

這些資料的背後,是滴滴最為核心的機器學習、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不得不說,滴滴是有實力的。

但作為一名普通乘客,看到滴滴這份漂亮的成績單後,在驚歎“滴滴2017年真是圓滿”的同時,也有些許擔憂。

根據智研諮詢整理的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專車行業市場競爭格局非常明晰,可以說滴滴是一家獨大,拿下了92.5%的市場份額;而易到、神州專車等其他出行平臺,

總共占比才不到10%。在幾乎要被滴滴一家壟斷的情況下,專車還能良性、健康地發展嗎?

目前已有很多乘客明顯感覺到,滴滴打車越來越貴,價格一路上漲,快要趕超城市計程車。甚至還有乘車表示,一直在同一條線路打車,

只會越來越貴。

如果真是這樣,那作為普通乘客的我們不禁擔心,長此以往,以後會不會連專車都坐不起了?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企圖獨攬共用出行這塊大蛋糕的同時,也有其他企業擠進來想分走一塊蛋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摩拜和美團:

2018年伊始,摩拜已在貴州省開啟共用汽車專案,同時,首批共用汽車也在貴安新區上線。

美團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7個城市啟動了“美團打車用戶報名”活動,單北京站截止1月8日,報名者已達20萬人。1月13日,美團打車還將在北京站啟動“1分錢體驗”活動,屆時打車會有很多優惠。

摩拜和美團的入局,不知能否均衡出行領域,讓這塊蛋糕免入一家之口。但作為普通乘客,只要打車不那麼貴,就是我們樂意看到的結果。

2018年伊始,摩拜已在貴州省開啟共用汽車專案,同時,首批共用汽車也在貴安新區上線。

美團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7個城市啟動了“美團打車用戶報名”活動,單北京站截止1月8日,報名者已達20萬人。1月13日,美團打車還將在北京站啟動“1分錢體驗”活動,屆時打車會有很多優惠。

摩拜和美團的入局,不知能否均衡出行領域,讓這塊蛋糕免入一家之口。但作為普通乘客,只要打車不那麼貴,就是我們樂意看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