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技術市場兩者不可兼得,中國研究所經驗表明一定要搶佔先機

近年來,我國的空軍發展建設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這首先得益於我們的科學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這其中功勞最大的要數國內的幾家設計研究所了,這其中包括瀋陽、成都、西安和南昌幾家比較出名的研究院,

要說這幾家中最以瀋陽和成都兩家出名,他們對我國空軍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細數瀋陽和成都這兩家飛機研究所,它們都主要針對戰鬥機作研發,一個更新換代速度快,一個主打技術牌掌握有多項核心技術,

從目前的規模上看,瀋陽要比成都更大一些,但要說技術水準的話,成都要更占一定優勢,與這兩家相比,其他的幾家似乎這幾年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使得大家好像已經漸漸將它們遺忘在角落的一旁了。

實際上,南昌的這家研究所,它們的技術水準絲毫不比其他幾家差,

在某些領域甚至有其獨到的一面,他們自主研發的產品都非常有特點,早些年代長江750即就是他們的傑出產品,在研發飛機上面,他們也先後推出了多種優質型號,且大多數產品都極具競爭力。

南昌研究所先後製造的飛機有教練機、戰鬥機,這其中比較有名的要數其研發的教練機了,他們在教練機的研發上可謂碩果不少,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從最初的初教6到後來的K8和L15,每推出一款都收到不少讚譽,得到廣大空軍飛行員的一致好評。

它們最近推出的L15是其最為先進的一款全功能型高教機,整機採用先進的設計技術和更為成熟的設計方案,完全可以滿足空軍三代戰機的模擬訓練,

其整機壽命在1萬小時以上,設計最快速度為1.4倍音速,內部設計佈局和戰鬥機相差無幾,可以更好的配合飛行員教學使用,但由於該研究所在技術層面上的執著,導致其失去了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