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洋水師戰敗之際,紐約時報四十四字短評,至今讀來仍感動萬分

在1894年中日爆發的甲午戰爭中,有很多令我們可歌可泣的地方,雖然當時以紐約時報等為代表的西方媒體在最開始的額時候都很看好大清,畢竟當時清政府的裝備和軍事實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在亞洲)。

因為當時大清經過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建立了世界上第七大海軍部隊——北洋水師,當時的總噸位是明顯好於日本的。

雖然這件事情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但是每次提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提起黃海海戰、鄧世昌和致遠艦、北洋艦隊在炮管上曬衣服的虛幻傳聞以及雙方的橫隊和縱隊戰列,

但是結果很不盡人意,到了最後大清面對一個弱國竟然海軍全軍覆沒,到了最後的最後,北洋水師戰敗後包括丁汝昌在內的多名將領自殺殉國紐約時報對此有個44字的評價。

從當時的角度來說,在當時建造一艘鐵甲巡洋艦只需要一年,而培養一名合格的艦長(管帶)卻需要十幾年,大多數的海軍將領都有在國外劉洋的經歷,很多人說他們本應該盡力的活下來,把自己在戰爭中所學的 所看的 所經歷過的傳給中國下一代的海軍人。但卻選擇了自殺的方式。

包括北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海軍提督丁汝昌、“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鎮遠”艦管帶林泰曾等一些海軍主要將領,最後都是選擇了“吞食鴉☆禁☆片”的自殺方式。清末 船政學堂幾十年 大浪淘金剩下的這些優秀人才 就這樣集體謝幕了,真是親者痛 仇者快的事情。

《紐約時報》對此的評論為:“他們向世人展示,在四萬萬個中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東西要比生命更寶貴。”這短短的44個字,雖然無聲,這些話語留在今天,仍然令人感動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