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香港茶餐廳的秘密,你肯定不知道!奶茶創驚人記錄

坐在對面與你拼桌共食的陌生人,可能是身穿香奈兒套裝的Office Lady,也可能是踩著舊人字拖的街邊小販。有人點一份魚蛋河粉配一杯港式奶茶,也有人點餐蛋車仔面加上鹹檸七,

在高消費高物價的香港,這些不出50港幣的餐食搭配,就可以滿足果腹或快節奏的需求。

繁衍80餘年,從茶檔到茶餐廳

香港電影《九龍冰室》,讓冰室成為一種香港專屬的情懷符號。尋找一家隱於市井的老字型大小冰室,是許多內地遊客赴港之行中必須的行程。

實際上,冰室就是茶餐廳的前身,而比冰室更早的前身,是興起於上世紀30年代的茶檔。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咖啡紅茶協會主席黃家和,在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香港茶餐廳的發展之路時,就是從茶檔開始講起的。上世紀30年代,黃家和的父親在港開辦捷榮辦館,將引進而來的咖啡和紅茶銷售給街邊茶檔,後來這些茶檔逐漸發展成了大排檔,提供更多種類的飲品,

再之後,露天茶檔走進了室內店鋪,就化身為冰室,開始提供西多士、三明治等簡單的西式小食。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冰室的餐食品種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到70年代,不僅銷售西式小食,還製作粥粉面。於是,冰室轉型為茶餐廳,來吃飯的顧客,依然是市井百姓。

此時的茶餐廳,已經從一個休息中轉的落腳點,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集團與市井店並存,全港開起7500家

“茶餐廳的繁衍存在,是一種香港人的情感關聯。”黃家和說,港人對於茶餐廳的情感黏度,通過一杯奶茶即可透視,“每一天,香港要賣出250萬杯奶茶。”這是一個驚人的記錄,也是香港的符號。

黃家和提供的2016年行業資料顯示,全港共20400家餐廳,其中有7500多家是茶餐廳,“香港的整個餐飲業去年創收1050億港幣的經濟效益,其中茶餐廳就可達到350億港幣。”

在2003年時,香港餐飲業迎來了一場劇變——“非典”的衝擊下,當年10800家香港餐廳減少了2000多家。但這關門的2000多家餐廳裡,幾乎沒有茶餐廳。近年來,不少茶餐廳成為品牌連鎖,甚至作為集團上市,香港的茶餐廳之間也在面臨衝擊與競爭。

“但香港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需要茶餐廳,無論這一區如何改造,這裡還是會開起一家。”黃家和說。

中環結志街2號,依然以大排檔的形式經營的蘭芳園茶餐廳,與忙碌滾動的半山扶梯和街對面高聳的摩天樓形成鮮明的反差。人多時,要在門外拼桌甚至排長隊,裝修古老破舊,店鋪狹小,並不妨礙每天客似雲來。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之外,這個家庭經營的老字型大小茶餐廳,仍然是街坊鄰里必須的光顧之處。

人多時,要在門外拼桌甚至排長隊,裝修古老破舊,店鋪狹小,並不妨礙每天客似雲來。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之外,這個家庭經營的老字型大小茶餐廳,仍然是街坊鄰里必須的光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