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唯一一個富貴了2000多年的家族,至今依然繁榮昌盛受後人祭拜

現在娛樂版頭條經常看見各種富二代、星二代和官二代的身影,但是,他們的家族大多是建國後才出現的勢力,存在的時間可能連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家族的零頭都沒有。

今天要講的這個氏族就是誕生於春秋時代,被歷代君主尊崇看重,在近代卻漸漸衰落的山東曲阜的孔氏家族。

說起孔氏家族的興榮的歷史,大概可以從西漢一直說到建國後,將近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封建禮教正統思想的代表,孔氏家族的由盛轉衰與封建帝制是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甚至,孔氏家族與封建專制統治者的關係是相互依靠,相輔相成的。

帝王家賦予孔氏家族榮華富貴,無上尊榮,並且,孔氏家族的支援則可以提高皇帝的權威,借助儒家思想鞏固自己的地位。孔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可以說是超越了時代,在中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舞臺上都能看到它活躍的身影。

明朝末期,皇太極深知孔氏家族的影響力,

在滿人還沒有進入關內的時候,他就派人在瀋陽舉行了祭拜孔子的儀式。一方面為了拉攏孔氏家族,另一方面也向百姓顯示滿人也懂得儒家禮法,並不是粗魯殘暴的野蠻人。後來,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深諳這個道理,對孔家後人一直禮遇有加。

在孔府的門柱上,刻著燙金大字:

與國休戚,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這是清代大文豪紀曉嵐的題聯。

但是,關於誰是孔家氏族的正統嫡系的問題卻一直存在疑問。支系龐大的孔家在北宋的一場戰亂後卻有了變化,有部分孔家後人隨著宋朝遷徙,然而,還有一部分人沒有南遷。故而,每當皇帝賞賜封號的時候,孔家派生出的南北兩派總要為了正統嫡系的問題爭論一番。

涉及到家族的名譽問題,延續兩千多年的書香世家也不能免俗。

所以,南宋後來的歷朝皇帝為了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爭取得到南北孔家的支持,一般會同時冊封兩宗的後人,並且,給予不同的名號,以表示同樣的尊重。但是,僅僅憑藉冊封一個封號似乎並不能完全拉攏孔氏家族為自己效力,在康熙皇帝的時候,為了彰顯自己對孔氏家族的重視,曾經親自寫了一塊“萬世師表”的匾賜給孔家。

雍正皇帝在位時,為了得到孔氏家族的支持,甚至,賜予孔家後代爵位。

可以說,孔氏家族受到歷代皇帝的恩寵,被皇帝封以高官厚祿,無上尊榮。所以,曲阜歷任的縣令基本上都是孔家舉薦或者可以說是由孔氏家族的人世襲的。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乾隆皇帝的時候,孔家後人與當地縣令起了糾紛,皇帝才收回了孔家舉薦縣令的權力,改由吏部直接任命而結束。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清朝末年時,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儒家大族也許已經名不副實了。

在清朝末年,孔氏家族已經傳到了孔令貽這一代,但是,作為孔子的嫡系子孫,孔令貽卻為孔家的子嗣問題發了愁。像孔氏家族這種靠祖宗延續千年的宗族,嫡系子嗣延續香火是最重要的問題,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基於是孔子後代的身份。但是,孔令貽年近中年的時候依舊沒有兒子,嫡系人丁單薄。

孔令貽擔心孔家氏族的旁支會奪去自己的封號,於是,在步入中年的時候又收了一房妾侍。後來,他又添了幾個女兒,但是,一直沒有兒子。直到他臨終之時,也沒能抱上兒子,那時他的夫人還正懷著孕。為了保護嫡系正統的名聲,他給北洋政府和溥儀皇帝去了信,交代了後世子孫稱號繼承的事,不久,便撒手人寰。

由於孔氏家族對於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北洋政府對這件事情很重視。

次年元月孔家夫人臨盆,北洋政府專門派出一位將軍和軍隊駐紮在孔府,等待孔家後人的降生。但是,生產過程並不順利,孔家夫人估計也沒想到自己的生產竟然會讓北洋政府如此興師動眾,她生男生女可是關係到孔家以後的榮辱興衰呢。

萬幸的是,孔家夫人最後生下一個男孩,孔家嫡系有後,也不用擔心孔家旁支會被搶走稱號和榮光。但是,由於生產時費了太多力氣,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孔家夫人在生產後不久就去世了。

這個男嬰名叫孔德成,一出生就受人矚目。

但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卻主動要求當時的國民政府廢除封號,後來,國民政府也同意了廢除其封號,但是,對於孔家還是給出了特別待遇。在1949年,孔德成受國民黨的邀請,移居到了臺灣,至死都沒有再回曲阜。至此,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孔氏家族終於失去了往日的榮光。

孔子的族人傳承至今,已繁衍有82代,其族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1999年開始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孔氏家族修譜,全世界範圍內孔子後人已達三百萬人,是全球有史以來組織最為嚴密的家族。可以說,至今孔氏家族的族譜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族譜。

至今,海外孔子後裔,主要分散在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其中,韓國孔裔最多,約有7萬多,並且成立了“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要忘記他們源於曲阜孔子。據說:元代至正年間有孔子第五十六代孫隨使節前往高麗,因為一些原因未能回國,其後子孫後代繁衍生息,氏族昌盛,至今已傳至八十六代,年年都回中國祭拜。

參考資料:

『《孔子世家》、《大宗支譜》』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乾隆皇帝的時候,孔家後人與當地縣令起了糾紛,皇帝才收回了孔家舉薦縣令的權力,改由吏部直接任命而結束。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清朝末年時,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儒家大族也許已經名不副實了。

在清朝末年,孔氏家族已經傳到了孔令貽這一代,但是,作為孔子的嫡系子孫,孔令貽卻為孔家的子嗣問題發了愁。像孔氏家族這種靠祖宗延續千年的宗族,嫡系子嗣延續香火是最重要的問題,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基於是孔子後代的身份。但是,孔令貽年近中年的時候依舊沒有兒子,嫡系人丁單薄。

孔令貽擔心孔家氏族的旁支會奪去自己的封號,於是,在步入中年的時候又收了一房妾侍。後來,他又添了幾個女兒,但是,一直沒有兒子。直到他臨終之時,也沒能抱上兒子,那時他的夫人還正懷著孕。為了保護嫡系正統的名聲,他給北洋政府和溥儀皇帝去了信,交代了後世子孫稱號繼承的事,不久,便撒手人寰。

由於孔氏家族對於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北洋政府對這件事情很重視。

次年元月孔家夫人臨盆,北洋政府專門派出一位將軍和軍隊駐紮在孔府,等待孔家後人的降生。但是,生產過程並不順利,孔家夫人估計也沒想到自己的生產竟然會讓北洋政府如此興師動眾,她生男生女可是關係到孔家以後的榮辱興衰呢。

萬幸的是,孔家夫人最後生下一個男孩,孔家嫡系有後,也不用擔心孔家旁支會被搶走稱號和榮光。但是,由於生產時費了太多力氣,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孔家夫人在生產後不久就去世了。

這個男嬰名叫孔德成,一出生就受人矚目。

但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卻主動要求當時的國民政府廢除封號,後來,國民政府也同意了廢除其封號,但是,對於孔家還是給出了特別待遇。在1949年,孔德成受國民黨的邀請,移居到了臺灣,至死都沒有再回曲阜。至此,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孔氏家族終於失去了往日的榮光。

孔子的族人傳承至今,已繁衍有82代,其族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1999年開始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孔氏家族修譜,全世界範圍內孔子後人已達三百萬人,是全球有史以來組織最為嚴密的家族。可以說,至今孔氏家族的族譜是世界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族譜。

至今,海外孔子後裔,主要分散在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其中,韓國孔裔最多,約有7萬多,並且成立了“曲阜孔氏韓國大宗會”,以表示不要忘記他們源於曲阜孔子。據說:元代至正年間有孔子第五十六代孫隨使節前往高麗,因為一些原因未能回國,其後子孫後代繁衍生息,氏族昌盛,至今已傳至八十六代,年年都回中國祭拜。

參考資料:

『《孔子世家》、《大宗支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