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莞水務局局長袁麗群暢談水生態文明建設

■市水務局局長袁麗群

東莞時間網訊水是生命之源,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水資源的科學利用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水興城市興,水弱城市衰。對於東莞這座城市,由於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經濟結構、特殊的人口結構,水生態文明建設備受關注。

3月31日下午,市水務局局長袁麗群圍繞《珠三角規劃綱要》暢談水生態文明建設。她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市水務系統圍繞《珠三角規劃綱要》的戰略部署,以服務民生為主旨,

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扎實推進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等工作。充分保證企事業單位供水,保障市民用上“放心水”,為我市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實現以水麗城以水興城。

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作為一個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地區,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等問題相互交織,這也成為東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面對嚴峻局面,

市水務局緊緊圍繞可持續發展和保護水生態環境,以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為抓手,全面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研究、探索水資源節約與保護的有效途徑,全力推進節水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與效益,在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中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袁麗群透露,經多年的努力,全市用水總量從2008年的21.48億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17.91億立方米,

減少16.6%,相當於一年節約了16個西湖的儲水量;2016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為26.23立方米,比2008年下降54.8%,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較好發揮了助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作用,我市還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區”。

據介紹,2013年7月,我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首批試點城市,根據地形地貌和水系水資源特點,將全市劃分為東、中、西三個片區。其中東片區以石馬河流域為主,

中片區主要包括寒溪水流域以及沿海片,西片區主要包括東江三角洲水鄉經濟區。通過實施“東治、中聯、西合”戰略,緊緊圍繞水管理、水保障、水安全、水環境、水文化五大體系,全面開展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打造東部石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區、中部沿海片水源保護功能區、西部水鄉經濟區景觀生態功能區。試點建設期內總投資為148.85億元,建設重點專案有43項。
目前已完成投資約120億元,約占總投資的80%以上,其中21項考核指標中有20項已達到目標值。

構建東江西江雙水源保障

東江是東莞的重要水源,但單一的供水管道已成為東莞水源的短板。水資源的開發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袁麗群表示,到2020年,東莞用水總量控制在22.07億立方米以下,需要通過合理配置水資源,逐步構建東江西江多水源互補“雙龍吐珠”水源新格局。

據瞭解,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已初步明確在我市的線路和交水點,預計該工程在2020年完工,將為我市構築起東江、西江“雙水源”保障格局。推進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全市25宗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成果已全部完成,其中5宗已經省政府確定為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全國重要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初步建成東深供水東江橋頭水源地、東江南支流水源地這2個國家級飲用水水源地。

此外,啟動石馬河河口東江水源保護一期工程建設,工程完工後將大幅減少石馬河污水流入東江。推進“放心水”工程建設,近五年關停整合村級水廠18家,現共有市鎮村三級水廠100家;投入6.77億元,新建改造供水管網2907公里;設立出廠水、管網水、二次供水水質監測點1224個。目前,全市供水普及率已達到100%,出廠水水質綜合合格率為99.82%,確保市民天天能夠用上放心水。

著力整治水環境修復生態

圍繞人水和諧,市水務系統正著力打造“水安、水清、水美”的綠色生態水網,切實提高我市水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值得慶倖的是,目前水環境治理成效初顯,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袁麗群表示,近年我市加大河流及內河湧綜合整治力度、加強水系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內河湧整治力度,推進河道清淤疏浚和水系連通,加強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美化等工作。建成了麻湧華陽湖濕地公園、沙田疍家文化體驗園等一批獨具嶺南特色的水景觀,使市民群眾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據介紹,目前石馬河幹流段11項綜合整治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30座阻水橋樑改造工程已完成實施計畫的細化工作。東引運河—寒溪水流域橋頭至企石水閘段及虎門城區段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進入動工實施階段。“石龍專案”東江北幹流石龍段北岸岸線調整和南岸整治工程扎實推進,專案涉水行政審批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掛影洲圍中心湧水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工程累計完成投資約3.2億元,占工程總量的83%,並已進行閘泵聯調試運行,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內河湧的清淤、疏浚、治堤等各項整治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預計該工程在2020年完工,將為我市構築起東江、西江“雙水源”保障格局。推進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全市25宗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成果已全部完成,其中5宗已經省政府確定為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全國重要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初步建成東深供水東江橋頭水源地、東江南支流水源地這2個國家級飲用水水源地。

此外,啟動石馬河河口東江水源保護一期工程建設,工程完工後將大幅減少石馬河污水流入東江。推進“放心水”工程建設,近五年關停整合村級水廠18家,現共有市鎮村三級水廠100家;投入6.77億元,新建改造供水管網2907公里;設立出廠水、管網水、二次供水水質監測點1224個。目前,全市供水普及率已達到100%,出廠水水質綜合合格率為99.82%,確保市民天天能夠用上放心水。

著力整治水環境修復生態

圍繞人水和諧,市水務系統正著力打造“水安、水清、水美”的綠色生態水網,切實提高我市水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值得慶倖的是,目前水環境治理成效初顯,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袁麗群表示,近年我市加大河流及內河湧綜合整治力度、加強水系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內河湧整治力度,推進河道清淤疏浚和水系連通,加強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美化等工作。建成了麻湧華陽湖濕地公園、沙田疍家文化體驗園等一批獨具嶺南特色的水景觀,使市民群眾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據介紹,目前石馬河幹流段11項綜合整治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30座阻水橋樑改造工程已完成實施計畫的細化工作。東引運河—寒溪水流域橋頭至企石水閘段及虎門城區段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進入動工實施階段。“石龍專案”東江北幹流石龍段北岸岸線調整和南岸整治工程扎實推進,專案涉水行政審批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掛影洲圍中心湧水環境綜合整治示範工程累計完成投資約3.2億元,占工程總量的83%,並已進行閘泵聯調試運行,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內河湧的清淤、疏浚、治堤等各項整治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