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前期,日軍所向披靡,為何到了後期被虐成渣?

日本作為二戰的發起國之一,自身實力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儘管吹過‘三月亡華’的牛逼被老蔣啪啪啪打臉,但日軍依舊把老蔣趕到了大西南,並且差一點就能打通中國南北;

不僅如此,日軍為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還喪心病狂的偷襲珍珠港,並趁機攆狗一樣攆走了菲律賓的美國大兵;

同時,東南亞的英法聯軍,也在日軍的炮火下,節節敗退;

可以這麼說,二戰前期,日軍在東亞這塊土地上,所向披靡!

但是,為什麼僅僅過了幾年時間,

日軍就夕陽日下了呢?

比如:

太平洋戰場的日軍,在美國大兵的進攻之下,被迫使出玉碎計畫;

東南亞的日軍,在中國遠征軍和他國軍隊的合圍下,全線崩潰;

中國東北的關東軍,蘇聯一路勢如破竹,被俘幾十萬;

甚至單單在中國戰場,國軍跟日軍單挑,也在湖南地界,讓日軍舉步維艱。

其中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日軍有一支精兵。

日本幾十年的軍國主義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培養了一群悍不畏死,且訓練有素的士兵,他們進退有據,所以在中國戰場上,無往不利。

據統計,大概要犧牲四到五個中國士兵,才能殺死一個日本鬼子。

經過中國軍隊前期的血戰,以及日軍占地越來越大,這些精銳,死的死分散的分散,戰鬥力當然驟減。

二是裝備優勢。

滿清誤我華夏三百年,以致到了民國時期,國軍在裝備上,總體落後於日本。國軍跟電視上演的不一樣,抗戰開始的時候,彈藥依舊緊缺。

只有國軍的主力部隊,現狀才稍微好點。

若是裝備同檔次,小日本豈敢放肆?

三是德國的威脅更大。

英法蘇等國的大本營在歐洲,而美國在二戰前期,還偷摸賣給過日軍物資。

所以,亞洲這片戰場,西方國家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盟軍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對付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

因此,小日本的氣焰才得以綻放。

等歐洲戰事稍微平緩,戰爭便很快出現一邊倒的形勢,

逼得日本甚至想出一億玉碎的計畫。

四是戰爭打的是資源。

戰爭總體上說分為兩種,閃電戰和持久戰。

日本蛇心不足,但它同樣深知自己的短處,一旦變成持久戰,必敗無疑。所以,才有三月亡華的口號。

只可惜,國軍的德械師,愣是憑藉血肉之軀,硬生生挫敗了小日本的妄想,把閃電戰打成了持久戰,而持久戰,打的是國家資源。

很顯然,這一點日本不具備優勢。等到美國截斷日本的補給線,日本戰敗,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硬生生挫敗了小日本的妄想,把閃電戰打成了持久戰,而持久戰,打的是國家資源。

很顯然,這一點日本不具備優勢。等到美國截斷日本的補給線,日本戰敗,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