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口才中吐字歸音訓練

吐字歸音是一種很好的發音方法,我國傳統的說唱藝術都是用這種方法練習發音。它將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分為出字一立字一歸音三個階段。出字是指聲母和韻頭(介音)的發音過程,

立字是指韻腹(主要母音)的發音過程,歸音是指音節發音的收尾(韻尾)過程。其基本要領是:出字要準確有力,有彈出之感;立字要拉開立起,明亮充實,圓潤飽滿;歸音趨向要鮮明,迅速“到家”,乾淨俐落。總之,就是要求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有頭有尾,構成一個“棗核形”形狀:聲母、韻頭為一端,韻尾為一端,韻腹為核心,字的中間發音動程大,時間長,字的兩頭發音動程小,關合所占時間也短。
當然,對“棗核形”不可作絕對化的理解。無論如何,吐字時,不僅要有頭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連接得好,渾然一體,不能有分解、斷接的痕跡。

漢字的發音應該遵循漢字的音節結構特點,做到“珠圓玉潤”,應該儘量將每個漢字的發音過程處理成為“棗核形”,

以聲母或者韻頭為一端,以韻尾為另一端,韻腹為核心。要知道“棗核形”是讓自己的普通話更純正的關鍵。但是,片面強調字字如核,既不可能,也不實際,一味追求技巧和方法,會削弱聲音的感情☆禁☆色彩,破壞語言的節奏,這樣必然會違背語言交流的本質。一個漢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1/3秒就會結束。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兼顧聲韻調和吐字歸音,必須從日常訓練開始嚴格要求。

吐字要清晰,最基本的是讀准漢字音節(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4個音節的組成部分——聲母、韻母、聲調。輔音聲母有21個,練習時要嚴格掌握其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發音要有力。韻母有39個,練習時要控制好口腔的開合、唇形的平展圓斂及舌頭的升降伸縮。此外,聲調練習也很重要。漢語中不少字或詞的聲母、韻母完全相同,只是因為聲調不同,意義就不一樣,另外,有些方言與普通話在一些字的發音上的區別也僅在於聲調不同。

練習聲調先從讀准單個字的聲調開始,然後再練習語句中的每個字的聲調。

在吐字歸音訓練中,還要注意到位練習,即口形和發音器官操作到位的練習。韻母在形成口形時作用最大,講話中的每一個音節都離不開韻母。在講話時,有的人會有意無意地出現“懶”“圖省事”的情形,嘴巴沒張開到應有的程度,或者嘴、齒、舌、鼻、喉、聲帶等器官動作不夠協調,

於是就發生“吃字”“隱字”“丟音”或含混不清、音量過小、吐字不准等現象。如:有人把“政治家”念成“整治家”“針織家”,有人將“公安局”念成“官局”等等。總之,發音不到位,便會造成歧義,產生誤解,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