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舌尖上的童年,記憶中的趣事

中鄉美【散文】專欄

選稿:柳絲青青 文圖編輯:丁錄年

江蘇吳瑕的鄉土散文

葫蘆瓢

作者: 吳瑕

小時候老師說我們寫毛筆字是照著葫蘆畫酒疙瘩。葫蘆瓢是舀酒的,我也是見識過的。開釀酒坊的面對零售的村民都是用葫蘆瓢舀酒,據說這樣才有糧食的純淨味道。

葫蘆是蔬菜的一種,是爬藤植物,其果實也被稱為葫蘆。葫蘆的果實可以在未成熟的時候收割作為蔬菜食用,也可以在成熟後收割加工為容器或者煙斗。新鮮的葫蘆皮嫩綠,

果肉白色。在會過日子的農民那裡,新鮮的葫蘆吃過了,長得大的葫蘆就蓄起來當種子,等葫蘆都黃了才割下臍帶,然後暴曬,用鋼鋸從中間鋸開,從中挖出葫蘆籽曬乾收好,等到來年的時候就可以育葫蘆種了,掏出葫蘆瓤的葫蘆就是天然的水瓢了,扔在水缸裡也不會沉下去,比塑膠舀子更有優勢。那時候的鄉村人家,家家都有,是和水缸相伴相依的景物畫。

渃水三千隻取一瓢飲,

說的是對情感的忠貞不貪婪,用的是瓢字。可見瓢和水是相輔相成的。

記得小時候的鄉村夏天,父母親從責任田裡滿頭大汗地回來,擦把臉的功夫,我就用水瓢舀好滿滿的一瓢水遞過去給父母親補充流汗太多後的缺失水分。都覺得用瓢方便,塑膠舀子總容易劃破,不耐髒,鄉村的廚房沒有抽油煙機,煙霧和油煙排不出去,很容易落在塑膠舀子上,而瓢對油煙有排斥力,

又比較結實,即使破了,也不用花錢買,不像塑膠金貴。

除了舀水外,還能當其它的量具。喂豬的糠桶都有一個葫蘆瓢,一瓢糠多重,主婦們心裡都有數。夏天我們這些小不點在媽媽的指揮下給菜地澆水時,也是用瓢。我們力氣弱,從水渠裡提起一桶水,

拎到菜地裡,用水瓢舀一瓢水去澆菜,那些被烈日烤焉的韭菜,空心菜被我們淋水之後,就馬上活泛起來了。站直腰杆,面色滋潤鮮活起來了。看到菜地都潑到了一層水,我們就拎著裝著瓢的水桶回家。夕陽西下,佈滿老年斑的水瓢鍍上金邊,幻彩出我們金色的童年。

離開鄉村很多年了,一直在城裡打工,生活條件好了,用自來水,用電水壺,不需要舀子舀水了,再也沒有見到了水瓢了。

因為搬到了安居房,鄰居們都是土地被徵收的農民,尤其是那些重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民,他們放不下僅剩的一點菜地,把農具放在地下室裡,依舊作務蔬菜。我家廚房窗子下就有口大水缸,老農民用來清洗一下從地裡取的綠葉素菜。而他們用的也是水瓢,我憶起了往事,忍不住拍了照片。水瓢依舊是我記憶中長滿老年斑的模樣,靜靜地仰躺在一缸水裡,和天空對視,看樹枝在身上留下斑駁的陰影。缸裡無波,我關於水瓢的記憶卻穿越時空隧道,往事歷歷,如在目前。

舌尖上的童年

作者: 吳瑕

小時候生在鄉村,物質貧乏,能吃的東西少。記憶裡,童年的幸福似乎是除了玩就是吃。我們胃口特別好,不挑嘴,吃嘛嘛香。

春天裡青黃不接。沒事,我們到河灘上的旱地掐野韭菜,那野韭菜比家韭菜香多了。炒個雞蛋,做餃子餡,那香氣能擴張你的味蕾。夾一筷子入嘴,那舒暢勁如同吻情人的唇。春天的野菜還有薺菜、香椿、蘆蒿。香椿頭長在樹上,要吃就踩著椅子或是搬起梯子上樹掐一把,炒個雞蛋,或是涼拌,也做過湯。絳紅色的香椿頭,金黃色的雞蛋,看看就有了春天的繽紛色彩,就有了食欲。那蘆蒿是野生的,清甜,炒臘肉、炒幹子都是能待客的美味。

到了四月,刺槐開花了,一團一團白耀耀的。我們采了洗淨,放在飯上蒸,和飯一起吃。現在想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好滋味,那時候什麼都是美食,吃起來樂而不憊。

到了夏天,舌尖上的盛宴開始了。桑葚、野葡萄、金銀花等。先是桑葚,我們可以從青桑葚吃到紫桑葚,滿嘴烏紫。成熟的桑葚甜中帶酸,汁多,味道很好。一個個把嘴巴吃到烏黑也不在乎。野葡萄沒有熟時,能酸掉牙。我們一邊吃,一邊張嘴吸涼氣。金銀花據說還能泡茶,生吃有股甜味。

到了秋天,吃的東西更多了。棗子、蓮蓬、菱角。還不到8月,棗樹下就聚滿孩子。有時候狂風一刮,棗子就落地了,我們去撿,誰撿到就是誰的。那時候的棗子好像知道要嫁人了,羞澀地紅著臉,低下頭。個子高的孩子找個木棒對準枝頭的棗子就是幾下,棗子就紛紛落地,在地上跳來跳去,我們追趕著、撲捉著,笑聲和尖叫聲幸福地掛滿枝頭。蓮蓬和菱角是水中之物,必須下水才能采到。我們家家教很嚴,水火是萬萬不能沾的。大伯家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堂哥堂姐理解我們,只讓我在岸上接應,不讓我下水,說省得回家挨打。蓮蓬菱角我們從夏吃到秋,從嫩吃到老。菱角我們都是生吃,摘了就吃。秋天,紅薯挖了,花生也挖了,都能吃了。一個秋天,我們被食物擴張了胃蕾。

冬天的鄉村很冷,沒有什麼能生吃的。實在饞了,就去地裡扒蘿蔔,紅白蘿蔔剝去皮就吃,還有胡蘿蔔吃。冬天,父親會到池塘裡挖藕,那藕也是能生吃的。母親喜歡燉藕我們吃。沒有排骨,用肥肉代替。用碳爐燉半天,燉出香味了,再加入蔥花、胡椒,味道還是很美的。我們放學回來喊餓,盛一碗熱熱地吃了寫作業。冬天還是吃爆米花、炒豌豆的季節,沒有事幹就吃零食。

冬天閑了,到了臘月母親開始忙年,吃到東西開始多了。炒米、甜米酒、湯圓,我們湖北還有豆皮子,動動手就能吃。吃得最多的是炒米,幹吃,用開水泡,加糖,都是能墊餓的。一個冬天,我們都能積蓄出一身好膘。

吳瑕 女1974年生於湖北,成年後混跡南京,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出版散文集《散落的珍珠》

通聯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江浦街道上河街殘疾人創業一條街 浦愛同行公益服務中心。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投稿郵箱:zgxiangjianmeiwen@163.com

和天空對視,看樹枝在身上留下斑駁的陰影。缸裡無波,我關於水瓢的記憶卻穿越時空隧道,往事歷歷,如在目前。

舌尖上的童年

作者: 吳瑕

小時候生在鄉村,物質貧乏,能吃的東西少。記憶裡,童年的幸福似乎是除了玩就是吃。我們胃口特別好,不挑嘴,吃嘛嘛香。

春天裡青黃不接。沒事,我們到河灘上的旱地掐野韭菜,那野韭菜比家韭菜香多了。炒個雞蛋,做餃子餡,那香氣能擴張你的味蕾。夾一筷子入嘴,那舒暢勁如同吻情人的唇。春天的野菜還有薺菜、香椿、蘆蒿。香椿頭長在樹上,要吃就踩著椅子或是搬起梯子上樹掐一把,炒個雞蛋,或是涼拌,也做過湯。絳紅色的香椿頭,金黃色的雞蛋,看看就有了春天的繽紛色彩,就有了食欲。那蘆蒿是野生的,清甜,炒臘肉、炒幹子都是能待客的美味。

到了四月,刺槐開花了,一團一團白耀耀的。我們采了洗淨,放在飯上蒸,和飯一起吃。現在想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好滋味,那時候什麼都是美食,吃起來樂而不憊。

到了夏天,舌尖上的盛宴開始了。桑葚、野葡萄、金銀花等。先是桑葚,我們可以從青桑葚吃到紫桑葚,滿嘴烏紫。成熟的桑葚甜中帶酸,汁多,味道很好。一個個把嘴巴吃到烏黑也不在乎。野葡萄沒有熟時,能酸掉牙。我們一邊吃,一邊張嘴吸涼氣。金銀花據說還能泡茶,生吃有股甜味。

到了秋天,吃的東西更多了。棗子、蓮蓬、菱角。還不到8月,棗樹下就聚滿孩子。有時候狂風一刮,棗子就落地了,我們去撿,誰撿到就是誰的。那時候的棗子好像知道要嫁人了,羞澀地紅著臉,低下頭。個子高的孩子找個木棒對準枝頭的棗子就是幾下,棗子就紛紛落地,在地上跳來跳去,我們追趕著、撲捉著,笑聲和尖叫聲幸福地掛滿枝頭。蓮蓬和菱角是水中之物,必須下水才能采到。我們家家教很嚴,水火是萬萬不能沾的。大伯家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堂哥堂姐理解我們,只讓我在岸上接應,不讓我下水,說省得回家挨打。蓮蓬菱角我們從夏吃到秋,從嫩吃到老。菱角我們都是生吃,摘了就吃。秋天,紅薯挖了,花生也挖了,都能吃了。一個秋天,我們被食物擴張了胃蕾。

冬天的鄉村很冷,沒有什麼能生吃的。實在饞了,就去地裡扒蘿蔔,紅白蘿蔔剝去皮就吃,還有胡蘿蔔吃。冬天,父親會到池塘裡挖藕,那藕也是能生吃的。母親喜歡燉藕我們吃。沒有排骨,用肥肉代替。用碳爐燉半天,燉出香味了,再加入蔥花、胡椒,味道還是很美的。我們放學回來喊餓,盛一碗熱熱地吃了寫作業。冬天還是吃爆米花、炒豌豆的季節,沒有事幹就吃零食。

冬天閑了,到了臘月母親開始忙年,吃到東西開始多了。炒米、甜米酒、湯圓,我們湖北還有豆皮子,動動手就能吃。吃得最多的是炒米,幹吃,用開水泡,加糖,都是能墊餓的。一個冬天,我們都能積蓄出一身好膘。

吳瑕 女1974年生於湖北,成年後混跡南京,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出版散文集《散落的珍珠》

通聯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珠江鎮江浦街道上河街殘疾人創業一條街 浦愛同行公益服務中心。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投稿郵箱:zgxiangjianmeiw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