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丈夫肝癌晚期,妻子懷孕5個月,如果是你,要生下來這個孩子嗎?

今天有點心塞,因為看到一個難受的內容,整個事情是這樣:一位28歲男子,家中獨子。確診肝癌晚期,時日無多。他的妻子,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掉了腹中五個月的孩子,

提出

離婚

兩家的經濟條件都很好,門當戶對型,同學父母苦求兒媳留下孩子,提出贈予上海的房產以及兩百萬現金,並且不需要女方撫養孩子、不讓女方再嫁時還要帶拖油瓶。

但女方還是執意打掉了孩子。

母愛

從人權角度來說:不能指責女方什麼,畢竟怎麼做都是她自己的權利,況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也不知具體內情。只是突然想到:如果夫妻真的很恩愛,她會這麼選擇嗎?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只是覺得:應該孩子生下來。畢竟最愛的人即將離世,生下孩子,擁有他生命的延續,

對自己也是莫大的安慰吧…

不過這事也沒法假設——無論怎麼說都會被認為站著說話不腰疼。然而還是有些悲涼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談婚論嫁總講門當戶對,那門當戶對卻彼此沒什麼感覺只是湊合過日子的夫妻呢?真的就比有情飲水飽的貧賤夫妻更幸福嗎?是否門當戶對其實只能是彼此相愛基礎上的錦上添花、而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條件?

家庭開支

觀點一:不生才是最理性的抉擇

生育的決定權,只有妻子有權決定,這是我們首先應該明確的一個前提,即使這位丈夫完全健康,妻子依然有權利決定是否把孩子墮胎,這是妻子的權利,身體自主,是人權的第一步。事實上,選擇墮胎,不生,是這個女人能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觀點二:爺爺奶奶不應該綁架兒媳誕下一個小生命來延續所謂的血緣。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從一開始就失去父親的家庭,而且“不需要女方撫養孩子”,其實等於一個孩子生下來就父母雙亡,難道真的對孩子是負責任的選擇嗎?

觀點三:繁殖是中國人的宗教,然而並不是正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女性道德標準,這背後,是對無數女性的扼殺和道德綁架。

女性在碰到這樣選擇的時候,不要迷茫,這種事情並不是一個多選題,這是一道單選題,一旦女性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做錯選擇,並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