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半年賣課3000萬,“年糕媽媽”要做一個媽媽大學|新榜專訪

不久前,我跟我的同事在杭州年糕媽媽的辦公室,

見到了糕媽李丹陽。

這家創始於2014年,次年就拿到經緯和紫牛天使輪投資的公司,如今的成員規模已達300人,相比一年半前新榜第一次採訪時,整整翻了五倍。

為人所知的還有他們在母嬰領域超強的賣貨能力。據介紹,目前年糕媽媽的月流水達5000萬,幾個月前的雙11銷售近1個億。可以說稱得上母嬰界買神了。

不過糕媽跟我們想像的還是有所不同,圖文中溫柔勤奮的母親,在聊天中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熱情洋溢。

所見與所聞總有所不同,這也是所見的意義所在。

一個多小時的見面,我們與糕媽聊了聊這個母嬰大號近一年來的內容升級、電商探索、內容付費以及她的焦慮與希望。

“我們想做一個媽媽大學,

這個大學會有教學大綱”

糕媽的故事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了。

她是畢業于浙江大學的醫學碩士,2014年兒子年糕出生後踏上育兒之路。2016年初完成A輪融資後,

年糕的爸爸林威也加入進來,負責公司的運營。糕爸曾任著名快消品牌寶潔的產品供應部門總監。

結合自身的帶娃經驗和專業背景,糕媽通過公眾號與眾多媽媽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經驗和專業理論,並將這些內容結構化,日積月累,獲得了這些年輕父母的信賴。

據新榜公眾號回採顯示,從2014年7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年糕媽媽”共發佈2005篇文章,其中包含918篇10w+。

除了占得早期紅利,糕媽的優勢還在於將母嬰專業內容體系化。她很早就將育兒知識分為“睡眠引導”“輔食添加”等不同種類的板塊,並嘗試用漫畫、視頻等多種形式表達。

模組化的細分之外,專業化也是搭建體系的必要環節。據介紹,他們邀請了6個臨床一線的專職醫生擔任專家團,

與內容製作保持密切聯繫;採用論文式寫作模式,即育兒知識點都需要有權威書籍、機構的對應出處,以提升內容的專業性。

糕媽說,她想做的是一種“教育體系”,而不僅僅是知識產品,“我們想做一個媽媽大學,這個大學會有教學大綱”。

截至目前,“年糕媽媽”的粉絲數將近800萬,旗下垂直於孕產、輔食、教育、陪玩等細分環節的矩陣號,也有大約400萬粉絲。據介紹,矩陣號“寶寶輔食日誌”的10w+文章達200多篇。

2017年初新榜第二次採訪時,這個母嬰領域的佼佼者已經完成6000萬B輪融資。

新榜:你們的團隊目前300人了,最近這一年差不多擴充了兩倍,哪些部門擴充得多?

糕媽:首先內容團隊明顯擴充了,因為做了公號矩陣。內容團隊70多人,其中有20多人負責公眾號文章寫作,其他有美編、視頻、文案等崗位。

其次是產品技術團隊,這是去年沒有的,去年還是用有贊的品牌,也好用,但作為一個比較大的平臺,肯定要慢慢有自己的系統,我們開發了自己的電商系統,自己的App,這部分是完全新增的。運營團隊和電商團隊也有所擴充,還增加了品牌公關、法務、產品設計等。

新榜:聽說你們招人會明確要求有沒有當過媽媽?

糕媽:那沒有,我們編輯團隊差不多有一半是媽媽,還有一些90後,他們外語能力比較好,網感也強,一定是媽媽感受+網感的結合。

我們之前做了讀繪本的課,一位90後同事當時把我們發過跟繪本有關的文章翻出來,看完幾千條留言,把媽媽們的困惑記下來,再找20個以上媽媽聊天。跟講課老師錄製視頻的過程中他就會不斷拋出問題,媽媽們關心的問題就都會在這個課程裡體現了。

新榜:這套母嬰體系的內容,有到天花板的時候嗎?

糕媽:首先一個問題有多重解決方案,每次切入點可能不同。我們會把之前的文章做升級,比如做半漫畫式的,或者加入新的觀點。比如講輔食,可能以前聊應該吃什麼,要怎麼配營養均衡,後來我們引入營養密度的概念。知識是沒有邊界,不斷進階的。

“強調一下我們不是轉型是升級,

我們是一家內容公司”

剛到公司的時候,糕媽的同事帶著我們在室內參觀,路過糕媽正在開內容部門的周會。這是她每週的必備功課。

在年糕媽媽的辦公室,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育兒用品。比如走著走著就會看到拐角的嬰兒推車、兒童座椅、滑板車。

二樓是公司內部的兒童玩耍區,方便帶孩子上班的媽媽;以及充滿童趣的攝影棚,牆邊擺放著一隻黃色的小沙發,以及一些萌萌的毛絨玩具。

最近這一年,業內普遍認為公眾號打開率下滑,但糕媽說,他們的DAU沒有受到影響,整體的轉化能力保持穩定。“年糕媽媽”每天早上7點半發文,糕媽8點多上班,有時在來上班的路上就看到頭條已經10w+。

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開發了自己的App“年糕媽媽”和小程式,開設電商平臺“年糕媽媽優選”,推出書籍、自有品牌和教育產品。

新榜:現在每天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每週有哪些必須參加的會?

糕媽:我就是一個鐵人的生活。每週必開的主要是選題會,選品會,課程策劃會,也就是我們現在知識產品這部分,每週通常兩次。還有公司的周會、管理層的會。此外還有視頻拍攝,大量的面試,訪談等等。臨時的會也很多,平均一天五個。

新榜:之前聽說你們在嘗試轉型?

糕媽:強調一下我們沒有轉型,是升級,之前可能有媒體有誤讀,覺得我們會不把電商當重心,轉移到知識,我覺得不是,知識和內容是我們的本源,我們是一家內容公司,或者說一站式育兒服務品牌。電商依然是我們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及很重要的收入來源,未來也會保持有機增長。在這個基礎上有探索一些新的形式,比如知識付費。

新榜:做小程式是什麼考慮?

糕媽:小程式是文章到商業轉化一個比較快的方式,更多是希望把它插在文章裡面,一是提升轉化,還有增加社交,小程式可能會成為微信生態裡面社交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

“加速改變中國帶孩子的現狀,

不是很酷嗎?”

去年5月,年糕媽媽開通了付費課程。糕媽告訴我們,目前他們32堂課半年銷售3000多萬元,去年12月單月銷售超過1000萬。

2017年12月25、26日,年糕媽媽舉辦國內第一個母嬰知識節,據說兩天營收破千萬,訂閱課程用戶超10萬。知識付費的成績引人矚目。

糕媽說,不管講師多麼有名,他們都不會直接將現有課程拿到自己的平臺上架,而是由內容團隊深度介入,與講師合作打造。

比如與美國育兒大師科恩的課程,年糕媽媽的內容團隊先後提供了600多個問題給科恩,第一課文稿雙方就修改了十幾次,前後歷時半年多。

糕媽和科恩一起給父母們現場講解遊戲育兒

他們還會為課程定制教具,並在後續課程加入答疑內容提高附加值。

據介紹,他們為做一個英語啟蒙課,專門定制了一份教具大禮包,包含4盒彩泥、2張掛圖、104張早教卡片、26張啟蒙彩色卡、52張黑白字母卡、52張霜淇淋配對卡、1本字母描紅書、1本字母音書。

深度定制式的做課模式,也是年糕媽媽在垂直內容做付費課程領域一套競爭力的打法。

糕媽說,目前他們已經推出30門課程,明年會做到100門,“就像我一開始跟你說的,會是一個有體系、有教學大綱的媽媽大學”。

新榜:現在有多少講師在年糕媽媽學院做課程?

糕媽:有26個。課程都是獨家定制的,我們的內容團隊會深度參與,是以我們的育兒知識體系作為基礎來延展。一般是我們先有一個思路,然後請老師來合作,做更適合我們的課,不是用他原來那一套就可以了。

新榜:目前你們做過多少自有品牌,最爆款是哪一個?

糕媽:自有品牌占到10%。比如這個孩子用的保溫杯(糕媽在現場就一個定制杯子舉例,詳細講解了他們的設計原理和考慮到的實際訴求……)。

定制產品的生產非常需要時間,很慢,要找好的工廠,不斷跑工廠,開模,尋找好的材料,設計花紋,一遍遍打樣畫出來。目前最爆款的是nicomama媽咪包,基本上每批上貨幾千個,都一掃而空。

新榜:怎麼選品?

糕媽:採購肯定是資深買手,很多也是媽媽,他們會先過一道,然後有內部外部的試用團隊,有選品會做裁決。有試用報告,會打分,是不是好,是不是符合理念,要是拿來偽科學產品我肯定要罵回去的。不會給自己孩子用的就不要賣給用戶了。

新榜:年糕媽媽做到現在,積累下來最寶貴的經驗是什麼?

糕媽:真正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創造性地為他們提供價值。另一個是,我們是知識驅動的育兒公司。我們的根本是年糕媽媽知識體系這棵大樹,我們需要不斷滋養它生長,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新榜:有踩過一些坑嗎?

糕媽:我遇到最大的困惑應該是團隊擴張過程中的,就是在自己還比較窮的時候,不捨得招更貴的人。還有組織高度擴張,能力成長要跟上企業的成長,只能說自己拼命趕上吧。

另外電商這塊我們開始的時候服務做得不夠好,用戶不太滿意,這是我們踩過的坑,當時不夠重視用戶體驗,沒用把每一次用戶負面評論當成非常嚴肅的事情對待。所以我們現在很重視這塊,品牌公關團隊、客服團隊都非常愛惜每一個客戶。

新榜:對,包括現在在網上還能搜到當時一些負面。

糕媽:我們在2016年中的時候,當時是發生過信任危機的,那時候我們的銷量增長非常快,可能一個月一千多萬到三四千萬地增長,我作為創始人肯定是有責任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可能有點飄飄然,因為從來沒站到過這麼高的地方,所以不夠重視用戶提出來的負面回饋,後來發酵大了就變成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我們也為這個事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所以我們最近一年升級了供應鏈,包括跟一些大品牌的直接合作,也是想帶給大家一些資訊,我們並不是微信上賣賣貨的微商,而是一個很正規的平臺。

新榜:關於未來,你的焦慮是什麼?

糕媽:如果說有焦慮,我覺得我比較關注自己的知識反覆運算是否夠快。一個創始人的眼界和智識,對於引領整個團隊,是很關鍵的。所以,我需要更好地學習,向不同的達人請教,保持認知的反覆運算速度。

年糕和糕媽

新榜:那期待呢?

糕媽:希望年糕媽媽能幫助更多的媽媽和寶寶,希望讓1億寶寶得到更科學養育,讓媽媽們活得更輕鬆更漂亮。我更關心五年之後別人怎麼評價我們的內容。

你是不是在整個中國育兒這個浪潮中也往前推了一把?就算沒有我,也有很多母嬰達人和專家出來(做這個事情),但因為有了我們,這個過程加速了,那不是很酷嗎?

其他有美編、視頻、文案等崗位。

其次是產品技術團隊,這是去年沒有的,去年還是用有贊的品牌,也好用,但作為一個比較大的平臺,肯定要慢慢有自己的系統,我們開發了自己的電商系統,自己的App,這部分是完全新增的。運營團隊和電商團隊也有所擴充,還增加了品牌公關、法務、產品設計等。

新榜:聽說你們招人會明確要求有沒有當過媽媽?

糕媽:那沒有,我們編輯團隊差不多有一半是媽媽,還有一些90後,他們外語能力比較好,網感也強,一定是媽媽感受+網感的結合。

我們之前做了讀繪本的課,一位90後同事當時把我們發過跟繪本有關的文章翻出來,看完幾千條留言,把媽媽們的困惑記下來,再找20個以上媽媽聊天。跟講課老師錄製視頻的過程中他就會不斷拋出問題,媽媽們關心的問題就都會在這個課程裡體現了。

新榜:這套母嬰體系的內容,有到天花板的時候嗎?

糕媽:首先一個問題有多重解決方案,每次切入點可能不同。我們會把之前的文章做升級,比如做半漫畫式的,或者加入新的觀點。比如講輔食,可能以前聊應該吃什麼,要怎麼配營養均衡,後來我們引入營養密度的概念。知識是沒有邊界,不斷進階的。

“強調一下我們不是轉型是升級,

我們是一家內容公司”

剛到公司的時候,糕媽的同事帶著我們在室內參觀,路過糕媽正在開內容部門的周會。這是她每週的必備功課。

在年糕媽媽的辦公室,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育兒用品。比如走著走著就會看到拐角的嬰兒推車、兒童座椅、滑板車。

二樓是公司內部的兒童玩耍區,方便帶孩子上班的媽媽;以及充滿童趣的攝影棚,牆邊擺放著一隻黃色的小沙發,以及一些萌萌的毛絨玩具。

最近這一年,業內普遍認為公眾號打開率下滑,但糕媽說,他們的DAU沒有受到影響,整體的轉化能力保持穩定。“年糕媽媽”每天早上7點半發文,糕媽8點多上班,有時在來上班的路上就看到頭條已經10w+。

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開發了自己的App“年糕媽媽”和小程式,開設電商平臺“年糕媽媽優選”,推出書籍、自有品牌和教育產品。

新榜:現在每天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每週有哪些必須參加的會?

糕媽:我就是一個鐵人的生活。每週必開的主要是選題會,選品會,課程策劃會,也就是我們現在知識產品這部分,每週通常兩次。還有公司的周會、管理層的會。此外還有視頻拍攝,大量的面試,訪談等等。臨時的會也很多,平均一天五個。

新榜:之前聽說你們在嘗試轉型?

糕媽:強調一下我們沒有轉型,是升級,之前可能有媒體有誤讀,覺得我們會不把電商當重心,轉移到知識,我覺得不是,知識和內容是我們的本源,我們是一家內容公司,或者說一站式育兒服務品牌。電商依然是我們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及很重要的收入來源,未來也會保持有機增長。在這個基礎上有探索一些新的形式,比如知識付費。

新榜:做小程式是什麼考慮?

糕媽:小程式是文章到商業轉化一個比較快的方式,更多是希望把它插在文章裡面,一是提升轉化,還有增加社交,小程式可能會成為微信生態裡面社交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

“加速改變中國帶孩子的現狀,

不是很酷嗎?”

去年5月,年糕媽媽開通了付費課程。糕媽告訴我們,目前他們32堂課半年銷售3000多萬元,去年12月單月銷售超過1000萬。

2017年12月25、26日,年糕媽媽舉辦國內第一個母嬰知識節,據說兩天營收破千萬,訂閱課程用戶超10萬。知識付費的成績引人矚目。

糕媽說,不管講師多麼有名,他們都不會直接將現有課程拿到自己的平臺上架,而是由內容團隊深度介入,與講師合作打造。

比如與美國育兒大師科恩的課程,年糕媽媽的內容團隊先後提供了600多個問題給科恩,第一課文稿雙方就修改了十幾次,前後歷時半年多。

糕媽和科恩一起給父母們現場講解遊戲育兒

他們還會為課程定制教具,並在後續課程加入答疑內容提高附加值。

據介紹,他們為做一個英語啟蒙課,專門定制了一份教具大禮包,包含4盒彩泥、2張掛圖、104張早教卡片、26張啟蒙彩色卡、52張黑白字母卡、52張霜淇淋配對卡、1本字母描紅書、1本字母音書。

深度定制式的做課模式,也是年糕媽媽在垂直內容做付費課程領域一套競爭力的打法。

糕媽說,目前他們已經推出30門課程,明年會做到100門,“就像我一開始跟你說的,會是一個有體系、有教學大綱的媽媽大學”。

新榜:現在有多少講師在年糕媽媽學院做課程?

糕媽:有26個。課程都是獨家定制的,我們的內容團隊會深度參與,是以我們的育兒知識體系作為基礎來延展。一般是我們先有一個思路,然後請老師來合作,做更適合我們的課,不是用他原來那一套就可以了。

新榜:目前你們做過多少自有品牌,最爆款是哪一個?

糕媽:自有品牌占到10%。比如這個孩子用的保溫杯(糕媽在現場就一個定制杯子舉例,詳細講解了他們的設計原理和考慮到的實際訴求……)。

定制產品的生產非常需要時間,很慢,要找好的工廠,不斷跑工廠,開模,尋找好的材料,設計花紋,一遍遍打樣畫出來。目前最爆款的是nicomama媽咪包,基本上每批上貨幾千個,都一掃而空。

新榜:怎麼選品?

糕媽:採購肯定是資深買手,很多也是媽媽,他們會先過一道,然後有內部外部的試用團隊,有選品會做裁決。有試用報告,會打分,是不是好,是不是符合理念,要是拿來偽科學產品我肯定要罵回去的。不會給自己孩子用的就不要賣給用戶了。

新榜:年糕媽媽做到現在,積累下來最寶貴的經驗是什麼?

糕媽:真正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創造性地為他們提供價值。另一個是,我們是知識驅動的育兒公司。我們的根本是年糕媽媽知識體系這棵大樹,我們需要不斷滋養它生長,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新榜:有踩過一些坑嗎?

糕媽:我遇到最大的困惑應該是團隊擴張過程中的,就是在自己還比較窮的時候,不捨得招更貴的人。還有組織高度擴張,能力成長要跟上企業的成長,只能說自己拼命趕上吧。

另外電商這塊我們開始的時候服務做得不夠好,用戶不太滿意,這是我們踩過的坑,當時不夠重視用戶體驗,沒用把每一次用戶負面評論當成非常嚴肅的事情對待。所以我們現在很重視這塊,品牌公關團隊、客服團隊都非常愛惜每一個客戶。

新榜:對,包括現在在網上還能搜到當時一些負面。

糕媽:我們在2016年中的時候,當時是發生過信任危機的,那時候我們的銷量增長非常快,可能一個月一千多萬到三四千萬地增長,我作為創始人肯定是有責任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可能有點飄飄然,因為從來沒站到過這麼高的地方,所以不夠重視用戶提出來的負面回饋,後來發酵大了就變成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我們也為這個事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所以我們最近一年升級了供應鏈,包括跟一些大品牌的直接合作,也是想帶給大家一些資訊,我們並不是微信上賣賣貨的微商,而是一個很正規的平臺。

新榜:關於未來,你的焦慮是什麼?

糕媽:如果說有焦慮,我覺得我比較關注自己的知識反覆運算是否夠快。一個創始人的眼界和智識,對於引領整個團隊,是很關鍵的。所以,我需要更好地學習,向不同的達人請教,保持認知的反覆運算速度。

年糕和糕媽

新榜:那期待呢?

糕媽:希望年糕媽媽能幫助更多的媽媽和寶寶,希望讓1億寶寶得到更科學養育,讓媽媽們活得更輕鬆更漂亮。我更關心五年之後別人怎麼評價我們的內容。

你是不是在整個中國育兒這個浪潮中也往前推了一把?就算沒有我,也有很多母嬰達人和專家出來(做這個事情),但因為有了我們,這個過程加速了,那不是很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