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發佈——2018年農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報

一、總趨勢

根據全省各地冬前農作物病蟲越冬基數調查,結合近年病蟲發生態勢,並組織有關專家會商分析,近日記者從省植保站獲悉預計2018年我省農作物主要病蟲呈中等、局部偏重發生,

發生程度近於2017年。全省農作物病蟲發生面積1.25億畝次左右。偏重發生的病蟲有:小麥穗蚜、局部的小麥紅蜘蛛和白粉病;玉米葉蟎、三代玉米螟、雙斑螢葉甲,晉中東山、太行山等冷涼山區和忻定盆地的玉米大斑病、馬鈴薯晚疫病;蘋果樹腐爛病、蘋果褐斑病、果樹葉蟎、梨小食心蟲、保護地瓜菜霜黴病、葉黴病、白粉病,露地蔬菜辣椒疫病等。

二、主要農作物病蟲發生趨勢

1、小麥病蟲害

總體中等、局部偏重發生。其中小麥紅蜘蛛中等發生,部分旱垣、向陽坡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00萬畝;小麥穗蚜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635萬畝;小麥吸漿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地下害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白粉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50萬畝;紋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麥田偏輕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葉銹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20萬畝;小麥條銹病在南部麥區偏輕發生,

發生面積70萬畝。

2、玉米病蟲害

總體中等發生。其中一代玉米螟偏輕發生,在晉南春玉米田以及晉北、晉中甜糯玉米集中種植區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50萬畝;玉米薊馬在南部、北部玉米苗期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50萬畝;玉米葉蟎中等,北部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00萬畝;雙斑螢葉甲中等,北部偏重發生,全省發生450萬畝;以小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為主的地下害蟲中等發生,

在各玉米種植區的沿河下濕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00萬畝;棉鈴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60萬畝次;玉米大斑病偏重發生,發生區域為忻定盆地、大同盆地、晉中東山以及太行山等冷涼山區,全省發生700萬畝左右;玉米絲黑穗病在大同、太原、呂梁、長治等地偏輕發生,局部早播重茬低窪下濕地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

3、暴發性病蟲害

東亞飛蝗(夏蝗)偏輕發生,局部有出現高密度蝗點的可能,

發生面積28.5萬畝,需防治面積4.5萬畝;土蝗在北部常發區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75萬畝,需防治面積77萬畝;一代草地螟輕發生;粘蟲偏輕發生,在局部有造成嚴重危害的可能,發生面積191萬畝次。

4、馬鈴薯病蟲害

28星瓢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90萬畝;豆芫菁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晚疫病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00萬畝;病毒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5萬畝。

5、雜糧病蟲害

粟葉甲在穀子主產區中等發生,

發生面積110萬畝;粟灰螟偏輕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穀子黑穗病在太原、忻州、長治偏輕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穀子白發病在陽泉、晉城、呂梁、太原、忻州、長治等地中等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穀瘟病在太原、長治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0萬畝;高粱蚜在呂梁、太原、忻州、長治高粱產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0萬畝。

6、果樹病蟲害

蘋果樹腐爛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50萬畝;蘋果褐斑病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斑點落葉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果樹白粉病偏輕至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果樹葉蟎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00萬畝次;金紋細蛾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20萬畝次;果樹蚧殼蟲偏輕至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蘋小卷葉蛾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00萬畝;桃小食心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梨小食心蟲在桃樹和梨樹上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

7、蔬菜病蟲害

保護地蔬菜瓜類白粉病、黃瓜霜黴病、葉黴病偏重發生;保護地蔬菜番茄疫病、病毒病、苗期病害、枯萎病、蔬菜蚜蟲、美洲斑潛蠅、粉虱等小型害蟲中等至偏重發生;露地蔬菜田小菜蛾、蚜蟲、甜菜夜蛾、菜青蟲、煙粉虱中等,局部偏重發生;露地蔬菜病毒病、茄子黃萎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大白菜霜黴病等中等,局部偏重發生。蔬菜病蟲發生面積1350萬畝次。

三、預報依據

1、冬前病蟲基數

11月20日前後,全省麥區測報站冬前病蟲普查結果顯示,各地冬前麥田主要病蟲害基數高於上年同期。其中麥蜘蛛蟲田率25%,平均尺行長有蟲26頭,比上年高46.9%,比常年高333%,最高45頭(洪洞)。麥蚜蟲田率15%左右,平均百莖蚜量12.5頭,比上年高128.5%,比常年高12.6%,洪洞、曲沃等發生較重田塊平均百莖蚜量高達150~187頭,遠高於去年當地同期值。小麥吸漿蟲淘土調查,見蟲縣(市)為永濟和洪洞,永濟市平均每樣方有蟲1.16頭,接近前兩年的1.2頭,比常年低49.37%,臨汾的洪洞縣平均每樣方有蟲0.4頭,去年未見蟲。白粉病平均病田率3~5%,病葉率1.3%,較上年減少27.8%,較常年增加30%。葉銹病平均病葉率3.2%,較上年增加52.86%,較常年增加137.8%。紋枯病平均病株率1.8%,較上年增加5.89%,較常年減少42.95%。條銹病冬前未查到。地下害蟲冬前蟲田率3~10%,麥苗被害株率0.1~0.8%,接近去年,略高於歷年。萬榮、鹽湖等地發生明顯加重,蟲田率高達20%以上,麥苗被害株率高達3~5%。

11月下旬各地剝杆調查,玉米螟全省平均百杆含蟲16.1頭,較去年減少72.7%,較常年減少30.3%,存活率91.2%,最高60頭。運城鹽湖平均百杆含蟲28.1頭,比去年增加52.4%,比歷年均值增加37.8%,存活率98.6%。晉中太谷百杆含蟲21.5頭,比去年減少0.5%,比歷年均值增加19.4%,存活率100%;太原王郭平均百杆含蟲10.3頭,比去年增加28.8%,比歷年均值減少6.4%,存活率83%。呂梁汾陽市平均百稈含蟲36頭,比去年減少93%,比歷年減少95%,最高60頭,存活率100%;忻州南胡平均百杆含蟲41.5頭,比去年增加18.6%,存活率93%;代縣平均百杆含蟲4.5頭,明顯少於去年的115頭,存活率100%。

東亞飛蝗殘蝗面積2.5萬畝,其中每畝殘蝗密度6~10頭的面積1.9萬畝;11~30頭的面積0.5萬畝,均低於近五年均值。運城市挖卵調查:沿黃6縣市,共取樣點500個,有卵點為11個,有卵塊11塊,卵粒數205粒,每塊平均卵粒數18.6粒,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41粒,低於上年和近五年均值。

土蝗殘蝗面積130萬畝,明顯高於近三年均值,平均殘蝗密度1500頭/畝,比歷年低33.3%。大同、朔州、忻州、呂梁、太原等地共取樣調查67.5平方米,有卵38塊,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56塊,比上年多50%,比歷年少26.8%;平均每平方米卵粒數12.4粒,比上年多74.7%,比歷年少14.5%。其中大同靈丘縣和大同縣共計取樣20個點,有卵點16個,卵塊總數21個,每塊平均卵粒數32粒,是土蝗發生的重點區域。

草地螟全省共調查200平方米,均未查到越冬繭。

大同、忻州、朔州、呂梁、長治、晉中、晉城等地穀子收穫後調查,粟灰螟穀子平均百茬含蟲3.11頭,較去年高36%,最高15頭(孝義),比去年少4.2頭。冬後存活率91.69%。

11月底調查,蘋果樹腐爛病一般果園平均發病株率6%~10%,嚴重的果園為30%~40%,最高45%,比去年減少4.5%,比常年減少25%。斑點落葉病一般園發病葉率為20~25%,最高42%,比去年減少5%,比常年增加15%;蘋果褐斑病一般園平均發病葉率為25~35%,最高60%,比去年高5%。桃小食心蟲平均蛀果率達0.2%~0.5%,最高達8%,和去年持平。金紋細蛾平均被害葉率為5%~6%,比去年同期低1%,最高30%;百葉有幼蟲2~5頭,比去年少1頭,最高35頭。山楂葉蟎每100平方釐米有越冬蟎2~3頭,最高6頭,高於去年。

2、氣象條件

春季(3~5月)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高0~1℃。春季降水與常年同期相比,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東南部、晉中市南部、長治市、晉城市、臨汾市、運城市大部偏多1~2成,對小麥、果樹、保護地蔬菜病害發生有利,對小麥、果樹主產區喜旱的蟎類、蚜蟲等發生不利。夏季(6~8月)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低0~1℃。夏季降水,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大部、呂梁市北部、臨汾市南部、運城市偏少1~2成,有利於玉米紅蜘蛛、雙斑螢葉甲、蚜蟲、土蝗、小菜蛾等喜旱性蟲害和一些作物病毒病的發生;其餘大部分地區偏多1~2成,有利於玉米螟、粘蟲、甜菜夜蛾等喜濕性害蟲以及玉米、果樹、蔬菜等作物病害的發生。9月降水,大同市北部、朔州市大部、忻州市西部偏少1~2成,其餘大部分地區偏多1~2成。月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低0~1℃。對一些後期病害及南部地區三代玉米螟有利。

3、生態條件

今年冬小麥適播期降雨頻繁,且前茬作物不能及時收穫騰茬,小麥播期推後拉長,苗情比例為3:3:4,小苗弱苗比例較高,利於病害的發生;小麥主栽品種與常年相同,總體易感白粉病、紋枯病和銹病,對麥蜘蛛、麥蚜等無明顯抗性。近年我省玉米年種植面積較大,尤其是豐產性好但抗性較差的品種連片種植,一旦遇到不利條件,存在著較高病害流行風險。許多馬鈴薯種植區脫毒種薯和藥劑拌種比例增大,對晚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蟲等發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機械化聯合收割機的大面積推廣,對玉米螟越冬不利,但大量秸稈殘留地表對地下害蟲、二點委葉蛾、玉米大斑病以及土傳病蟲害發生有利。

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供稿

編輯丨彥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

發生面積150萬畝;斑點落葉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果樹白粉病偏輕至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果樹葉蟎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300萬畝次;金紋細蛾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20萬畝次;果樹蚧殼蟲偏輕至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蘋小卷葉蛾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00萬畝;桃小食心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梨小食心蟲在桃樹和梨樹上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0萬畝。

7、蔬菜病蟲害

保護地蔬菜瓜類白粉病、黃瓜霜黴病、葉黴病偏重發生;保護地蔬菜番茄疫病、病毒病、苗期病害、枯萎病、蔬菜蚜蟲、美洲斑潛蠅、粉虱等小型害蟲中等至偏重發生;露地蔬菜田小菜蛾、蚜蟲、甜菜夜蛾、菜青蟲、煙粉虱中等,局部偏重發生;露地蔬菜病毒病、茄子黃萎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大白菜霜黴病等中等,局部偏重發生。蔬菜病蟲發生面積1350萬畝次。

三、預報依據

1、冬前病蟲基數

11月20日前後,全省麥區測報站冬前病蟲普查結果顯示,各地冬前麥田主要病蟲害基數高於上年同期。其中麥蜘蛛蟲田率25%,平均尺行長有蟲26頭,比上年高46.9%,比常年高333%,最高45頭(洪洞)。麥蚜蟲田率15%左右,平均百莖蚜量12.5頭,比上年高128.5%,比常年高12.6%,洪洞、曲沃等發生較重田塊平均百莖蚜量高達150~187頭,遠高於去年當地同期值。小麥吸漿蟲淘土調查,見蟲縣(市)為永濟和洪洞,永濟市平均每樣方有蟲1.16頭,接近前兩年的1.2頭,比常年低49.37%,臨汾的洪洞縣平均每樣方有蟲0.4頭,去年未見蟲。白粉病平均病田率3~5%,病葉率1.3%,較上年減少27.8%,較常年增加30%。葉銹病平均病葉率3.2%,較上年增加52.86%,較常年增加137.8%。紋枯病平均病株率1.8%,較上年增加5.89%,較常年減少42.95%。條銹病冬前未查到。地下害蟲冬前蟲田率3~10%,麥苗被害株率0.1~0.8%,接近去年,略高於歷年。萬榮、鹽湖等地發生明顯加重,蟲田率高達20%以上,麥苗被害株率高達3~5%。

11月下旬各地剝杆調查,玉米螟全省平均百杆含蟲16.1頭,較去年減少72.7%,較常年減少30.3%,存活率91.2%,最高60頭。運城鹽湖平均百杆含蟲28.1頭,比去年增加52.4%,比歷年均值增加37.8%,存活率98.6%。晉中太谷百杆含蟲21.5頭,比去年減少0.5%,比歷年均值增加19.4%,存活率100%;太原王郭平均百杆含蟲10.3頭,比去年增加28.8%,比歷年均值減少6.4%,存活率83%。呂梁汾陽市平均百稈含蟲36頭,比去年減少93%,比歷年減少95%,最高60頭,存活率100%;忻州南胡平均百杆含蟲41.5頭,比去年增加18.6%,存活率93%;代縣平均百杆含蟲4.5頭,明顯少於去年的115頭,存活率100%。

東亞飛蝗殘蝗面積2.5萬畝,其中每畝殘蝗密度6~10頭的面積1.9萬畝;11~30頭的面積0.5萬畝,均低於近五年均值。運城市挖卵調查:沿黃6縣市,共取樣點500個,有卵點為11個,有卵塊11塊,卵粒數205粒,每塊平均卵粒數18.6粒,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41粒,低於上年和近五年均值。

土蝗殘蝗面積130萬畝,明顯高於近三年均值,平均殘蝗密度1500頭/畝,比歷年低33.3%。大同、朔州、忻州、呂梁、太原等地共取樣調查67.5平方米,有卵38塊,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56塊,比上年多50%,比歷年少26.8%;平均每平方米卵粒數12.4粒,比上年多74.7%,比歷年少14.5%。其中大同靈丘縣和大同縣共計取樣20個點,有卵點16個,卵塊總數21個,每塊平均卵粒數32粒,是土蝗發生的重點區域。

草地螟全省共調查200平方米,均未查到越冬繭。

大同、忻州、朔州、呂梁、長治、晉中、晉城等地穀子收穫後調查,粟灰螟穀子平均百茬含蟲3.11頭,較去年高36%,最高15頭(孝義),比去年少4.2頭。冬後存活率91.69%。

11月底調查,蘋果樹腐爛病一般果園平均發病株率6%~10%,嚴重的果園為30%~40%,最高45%,比去年減少4.5%,比常年減少25%。斑點落葉病一般園發病葉率為20~25%,最高42%,比去年減少5%,比常年增加15%;蘋果褐斑病一般園平均發病葉率為25~35%,最高60%,比去年高5%。桃小食心蟲平均蛀果率達0.2%~0.5%,最高達8%,和去年持平。金紋細蛾平均被害葉率為5%~6%,比去年同期低1%,最高30%;百葉有幼蟲2~5頭,比去年少1頭,最高35頭。山楂葉蟎每100平方釐米有越冬蟎2~3頭,最高6頭,高於去年。

2、氣象條件

春季(3~5月)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高0~1℃。春季降水與常年同期相比,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東南部、晉中市南部、長治市、晉城市、臨汾市、運城市大部偏多1~2成,對小麥、果樹、保護地蔬菜病害發生有利,對小麥、果樹主產區喜旱的蟎類、蚜蟲等發生不利。夏季(6~8月)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低0~1℃。夏季降水,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大部、呂梁市北部、臨汾市南部、運城市偏少1~2成,有利於玉米紅蜘蛛、雙斑螢葉甲、蚜蟲、土蝗、小菜蛾等喜旱性蟲害和一些作物病毒病的發生;其餘大部分地區偏多1~2成,有利於玉米螟、粘蟲、甜菜夜蛾等喜濕性害蟲以及玉米、果樹、蔬菜等作物病害的發生。9月降水,大同市北部、朔州市大部、忻州市西部偏少1~2成,其餘大部分地區偏多1~2成。月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低0~1℃。對一些後期病害及南部地區三代玉米螟有利。

3、生態條件

今年冬小麥適播期降雨頻繁,且前茬作物不能及時收穫騰茬,小麥播期推後拉長,苗情比例為3:3:4,小苗弱苗比例較高,利於病害的發生;小麥主栽品種與常年相同,總體易感白粉病、紋枯病和銹病,對麥蜘蛛、麥蚜等無明顯抗性。近年我省玉米年種植面積較大,尤其是豐產性好但抗性較差的品種連片種植,一旦遇到不利條件,存在著較高病害流行風險。許多馬鈴薯種植區脫毒種薯和藥劑拌種比例增大,對晚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蟲等發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機械化聯合收割機的大面積推廣,對玉米螟越冬不利,但大量秸稈殘留地表對地下害蟲、二點委葉蛾、玉米大斑病以及土傳病蟲害發生有利。

山西省植保植檢總站供稿

編輯丨彥瑩

校對丨豔 霞

終審丨一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