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銳參考|“中國是鼓舞人心的榜樣!”俄民眾對華認知悄然改變

2017年12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大型記者會上說:“我充分相信,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是俄全國共識。俄中在長期歷史前景裡仍將是戰略夥伴。”

當前,俄中關係前所未有地好,俄羅斯前所未有地重視對華合作,

中國的形象在俄百姓心目中日益高大。中國對俄民眾的吸引力,也攀上了新高度。調查資料顯示,2017年俄羅斯最友好和親近國家榜單上,中國首次超越了傳統的“頭號朋友”白俄羅斯,躍居第一位。

中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建廠,

為當地人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圖為在卡盧加州的福耀玻璃俄羅斯有限公司,中俄員工在車間檢驗玻璃產品。(吳壯 攝)

俄民眾對華認知改變

俄羅斯是近500年來出現的公認的九個世界大國之一,充滿榮耀的歷史造就了俄羅斯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優越感和尊重強者、敬佩英雄的彪悍性格。俄民眾對華認知悄然改變,對中國友好度創新高,印證的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

中國前所未有地走入世界舞臺中央。

曾親眼目睹蘇聯興衰的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感歎:“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40年前居世界第十位,而現在已經處於第二位。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有近7億窮人,而現在中國農村貧困人口降到4000多萬。此外,今天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國家外匯儲備。中國進入了太空,科技領域也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久加諾夫說:“中國正在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成為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領導者。今天,就連中國的對手都承認這一點。”

近年來,中俄聯合舉辦了“國家年”“語言年”“旅遊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體交流年”大型國家級活動,鞏固了兩國關係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中俄人員往來每年超過3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和交流人員每年超過8萬人次,這一數字還將不斷上升。

中國和俄羅斯彼此成為對方民眾心目中最友好的國家之一。

俄羅斯著名民意調查機構“社會輿論”基金會2017年7月的民調結果顯示,62%的俄羅斯公民認為,在俄羅斯與各國的雙邊關係中,與中國的關係最友好。

俄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馬斯洛夫教授是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據他觀察,這幾年俄羅斯人開始更為認真地看待中國,對華認知也更加深入。他說,以前中國被視為生產廉價商品、開展廉價旅遊的國家,

今天中國被視為俄羅斯經濟夥伴和政治夥伴,被視為能影響世界經濟和政治命運、願意與俄分享對世界命運所承擔的責任的大國。

民調機構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調查發現,俄羅斯人對華好感度在2005年到2014年間顯著上升,到2017年正面評價仍然占主導地位。蘇聯時期形成的中國是危險鄰居的形象已成歷史,中國已成為俄民眾心中最友好的國家之一。

該中心研究部主任利沃夫對參考消息記者說:“俄公民視中國為世界經濟的領導者。俄羅斯人對鄰國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感到欣喜,在某種程度上還有些羡慕。”

利沃夫說,中國是一個有力量解決幾乎一切問題的國家形象,在俄民眾心中不斷得到強化。

在俄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彼得羅夫斯基眼中,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活躍和富有建設性,中國對新的多極世界哲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的成功和歷史經驗,使其有理由為世界提供以合作共贏為基礎的中國方案。中國對許多國家來說是鼓舞人心的榜樣。”

“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副書記熱列茲尼亞克參加了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中國共產黨、觀察中國。他表示,俄方對中國在中共治理下發生的諸多變化充滿敬意,正認真研究中國改革的經驗。

“轉向東方”尋找新機遇

俄羅斯認為,在面對美歐等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的背景下,要想取得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抓住中國提供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俄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研究所副所長米羅諾夫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在恢復俄經濟增長方面,對華合作意義重大。早在2012年,普京就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明確提出:讓“俄羅斯經濟之帆乘上中國風”。

2016年,俄著名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發佈的“轉向東方”戰略研究報告認為,“轉向東方”已被視為俄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部分。“轉向東方”是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為俄今後的生存和發展尋找新的可能性。

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重要參與者和關鍵合作夥伴,也是受益者。據俄《生意人報》報導,從2017年初起,“一帶一路”專案框架內34%的投資流向俄羅斯。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盧賈甯認為,俄中經濟合作關係越來越緊密,並出現了不少喜人的新趨勢。俄對華出口中非原料商品比重近年來增加到了35%至40%,這種轉變過去簡直難以想像。在俄機械設備對華出口迅猛增長的同時,一系列俄農產品也進入了中國。

俄羅斯受西方制裁融資受阻,中國雪中送炭。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增長34.1%,在中國對主要經濟體投資中名列前茅。兩國政府確定了投資合作第四輪73個重點項目。俄遠東發展部長加盧什卡2017年12月表示,中國企業對遠東地區投資了40億美元,占該地區投資總額的7%和外國投資總額的85%。

俄旅遊署署長薩福諾夫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遊客每年在俄消費22億美元,這是俄重要的經濟動力。此外,中國客流的增長帶動了俄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幅增加了就業和自主創業機會,推動了旅遊產品製造,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和產品出口。

歐亞開發銀行總經濟學家、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研究項目主任利索沃利克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在恢復俄經濟方面已經發揮足夠重要的作用。兩國貿易增長,農產品對華出口增加,有助於俄對本國出口部門結構實現多樣化。中國保持高速經濟增長也對原材料價格提供支撐。他預計,今後幾年中俄投資合作將繼續增長。

高度重視對華“戰略對接”

中共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的新時代、新征程,給中俄關係帶來重大利好。

普京2017年10月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說,中共十九大報告證明,中國在加速奔向未來。他評價中國經濟“前景很好”,中國絕對是拉動世界經濟的引擎。

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峴港會議期間,普京在記者會上表示,俄將參考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期發展目標。他說:“對我們而言,這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我們最大的交易夥伴,理解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將如何前行,朝哪個方向邁進極為重要。在年均增長超過6%的條件下,中國無疑會在近年內坐上全球第一的位置。這是必然的。”他表示:“我們必須弄清楚,應該如何不斷調整自己的對華工作:我指的是歐亞經濟聯盟的發展計畫,以及如何將它與中國的絲綢之路計畫、與中國發展鄰國關係的戰略相對接。”

12月13日,一場題為《新時代 新思想 新征程——十九大之後的中國與中俄關係》研討會在塔斯社舉行。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盧賈甯在發言中表示,中共十九大為深化中俄關係指明了方向,俄中互為對方唯一“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這充分體現了俄中兩國關係的特殊性,表明俄中兩個世界大國的關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

12月14日,普京在年度記者招待會上再次對中共十九大通過的決議給予高度的積極評價。他說,決議闡述了中國自身發展和國際關係建設的積極發展議程。這與俄羅斯對本國發展、國際關係和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地位所提出的看法完全吻合或非常接近。

中國駐俄大使李輝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視俄為中國外交優先發展方向,視俄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主要、最重要戰略夥伴。“我相信,只要緊跟時代步伐,乘勢而上,中俄關係的未來發展一定大有作為。”

該中心研究部主任利沃夫對參考消息記者說:“俄公民視中國為世界經濟的領導者。俄羅斯人對鄰國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感到欣喜,在某種程度上還有些羡慕。”

利沃夫說,中國是一個有力量解決幾乎一切問題的國家形象,在俄民眾心中不斷得到強化。

在俄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彼得羅夫斯基眼中,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活躍和富有建設性,中國對新的多極世界哲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的成功和歷史經驗,使其有理由為世界提供以合作共贏為基礎的中國方案。中國對許多國家來說是鼓舞人心的榜樣。”

“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副書記熱列茲尼亞克參加了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中國共產黨、觀察中國。他表示,俄方對中國在中共治理下發生的諸多變化充滿敬意,正認真研究中國改革的經驗。

“轉向東方”尋找新機遇

俄羅斯認為,在面對美歐等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的背景下,要想取得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抓住中國提供的千載難逢的機遇。

俄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研究所副所長米羅諾夫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在恢復俄經濟增長方面,對華合作意義重大。早在2012年,普京就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明確提出:讓“俄羅斯經濟之帆乘上中國風”。

2016年,俄著名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發佈的“轉向東方”戰略研究報告認為,“轉向東方”已被視為俄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部分。“轉向東方”是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為俄今後的生存和發展尋找新的可能性。

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重要參與者和關鍵合作夥伴,也是受益者。據俄《生意人報》報導,從2017年初起,“一帶一路”專案框架內34%的投資流向俄羅斯。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盧賈甯認為,俄中經濟合作關係越來越緊密,並出現了不少喜人的新趨勢。俄對華出口中非原料商品比重近年來增加到了35%至40%,這種轉變過去簡直難以想像。在俄機械設備對華出口迅猛增長的同時,一系列俄農產品也進入了中國。

俄羅斯受西方制裁融資受阻,中國雪中送炭。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增長34.1%,在中國對主要經濟體投資中名列前茅。兩國政府確定了投資合作第四輪73個重點項目。俄遠東發展部長加盧什卡2017年12月表示,中國企業對遠東地區投資了40億美元,占該地區投資總額的7%和外國投資總額的85%。

俄旅遊署署長薩福諾夫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遊客每年在俄消費22億美元,這是俄重要的經濟動力。此外,中國客流的增長帶動了俄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幅增加了就業和自主創業機會,推動了旅遊產品製造,促進了中小企業發展和產品出口。

歐亞開發銀行總經濟學家、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研究項目主任利索沃利克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在恢復俄經濟方面已經發揮足夠重要的作用。兩國貿易增長,農產品對華出口增加,有助於俄對本國出口部門結構實現多樣化。中國保持高速經濟增長也對原材料價格提供支撐。他預計,今後幾年中俄投資合作將繼續增長。

高度重視對華“戰略對接”

中共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的新時代、新征程,給中俄關係帶來重大利好。

普京2017年10月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說,中共十九大報告證明,中國在加速奔向未來。他評價中國經濟“前景很好”,中國絕對是拉動世界經濟的引擎。

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峴港會議期間,普京在記者會上表示,俄將參考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期發展目標。他說:“對我們而言,這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我們最大的交易夥伴,理解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將如何前行,朝哪個方向邁進極為重要。在年均增長超過6%的條件下,中國無疑會在近年內坐上全球第一的位置。這是必然的。”他表示:“我們必須弄清楚,應該如何不斷調整自己的對華工作:我指的是歐亞經濟聯盟的發展計畫,以及如何將它與中國的絲綢之路計畫、與中國發展鄰國關係的戰略相對接。”

12月13日,一場題為《新時代 新思想 新征程——十九大之後的中國與中俄關係》研討會在塔斯社舉行。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盧賈甯在發言中表示,中共十九大為深化中俄關係指明了方向,俄中互為對方唯一“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這充分體現了俄中兩國關係的特殊性,表明俄中兩個世界大國的關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

12月14日,普京在年度記者招待會上再次對中共十九大通過的決議給予高度的積極評價。他說,決議闡述了中國自身發展和國際關係建設的積極發展議程。這與俄羅斯對本國發展、國際關係和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地位所提出的看法完全吻合或非常接近。

中國駐俄大使李輝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視俄為中國外交優先發展方向,視俄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主要、最重要戰略夥伴。“我相信,只要緊跟時代步伐,乘勢而上,中俄關係的未來發展一定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