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軍成功空射新型反艦導彈,或為中國航母量身定做

據美國媒體當地時間4月3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日首次從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上成功發射了一枚LRASM導彈,導彈成功擊中了目標船。目標船長79米,是普通6萬噸級航母的四分之一。這是該型導彈首次空射,

實現了首發命中。
LRASM導彈全稱為遠端反艦導彈,由美國著名軍火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該導彈主要用於打擊航母、兩栖攻擊艦等大型水面戰艦,被許多業內人士與媒體譽為“改變博弈規則”的導彈。

LRASM導彈分為AB兩個方案,目前超音速方案B已經停止研發,

而集中力量於亞音速隱身版的A方案。它具有很高的隱身突防能力。它採用了F107-WR-105渦扇發動機,導彈攜帶的燃料也增加了45千克。由於渦扇發動機耗油率低於渦噴發動機,再加上燃料攜帶量也有所增加,導彈的射程增加到1100-1300千米。考慮到現代海空作戰的遠端化發展趨勢,LRASSM-A利用了這樣的前期發展成果。由於它的末端制導系統體積增大,從而減少了導彈燃料的攜帶量,
LRASM-A導彈的戰鬥射程約為800千米。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該導彈明幾個核心特點:一是其800千米以上的超遠射程,這使得美軍可以在世界上所有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發起攻擊;二是其氣動佈局、外形設計及設計時速十分強調隱身性,令其具備很強的突防能力;三是高度的通用性,
可使其在美軍現役及未來多種海空平臺上發射。

去年9月,美國海軍又在其現役主力艦艇的垂直發射系統上成功試射了LRASM導彈,而此次試驗表明美國海軍現役主力戰鬥機F/A-18E/F也具備攜帶這種導彈進行作戰的能力。而據其設計初衷,LRASM導彈還將裝配於美軍下一代主力戰機F-35和B-1B戰略轟炸機上。

美軍之所以高度重視LRASM導彈的通用性,重要原因之一是美軍將之視為推行“分散式殺傷”理念的關鍵裝備。

美國智庫國際海事安全中心主管迪米特裡·菲利波夫去年初在《“分散式殺傷”及未來戰爭概念》撰文表示,美國空軍是其分散式殺傷鏈的前端。
近年來,中國等新興國家海軍力量快速發展,特別是航母的發展備受外界關注。
美軍LRASM導彈項目日趨成熟,無疑將對中國海軍航母的生存力提出新的考驗。

如果美國使用B-1B或B-2戰略轟炸機,以關島基地為戰略樞紐,那麼它們的攻擊範圍可以涵蓋整個第一島鏈,乃至中國沿海1000公里縱深,直至我國中部地區。每一架B-1B型轟炸機可以攜帶24枚LRASM導彈,這對遼寧艦的威脅就非常大了。出動4架B-1B就可一次向航母戰鬥群投射96枚性能優異的LRASM-A遠端反艦導彈;我國的航母戰鬥群勢必要面臨“飽和隱身攻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