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仗時,鋼盔根本不能擋子彈,為何打仗還一定要戴?

在打仗的時候,很多的士兵頭上都會帶著鋼盔,然後低著頭向前衝鋒,當時都認為鋼盔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子彈擊中自己的頭部,導致死亡,所以鋼盔的目的就是為了防子彈,

但是它是不擋子彈。

矛與盾的發展往往都是矛要先那麼一步,鋼盔也不例外。在還沒發明鋼盔的時候,大炮就已經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了,只不過早期的大炮打的是實心球體,彈道也多以直射為主,主要作用是打亂敵人的陣型和打擊士氣,對步兵的殺傷效率還比較有限。

然而當裝藥的榴彈越來越多地被投入戰場時,戰場環境比起以前排隊槍斃的年代就顯得愈發混亂和血腥。薄殼鑄鐵的使用讓炮彈和手榴彈在爆炸時可以產生更多碎片,軍用炸藥的使用更是讓彈藥的破壞力更上一層樓。如果此時的步兵還像拿破崙皇帝那個年代一樣排排站,搞不好一顆120口徑榴彈就能把一百多號人一鍋端了。

面對近距離正角飛過來的子彈頭盔和一般柔性防彈衣都幾乎改變不了被打死的結果,哪怕是剛性的防彈衣正面近距離挨一槍也輕快不了。那為什麼還要穿戴防彈衣和頭盔呢?那要考慮戰場環境的致死、致傷因素都有哪些了,炮彈破片、飛濺的碎石、木屑、泥沙、流彈...

面對這些頭盔還是有很好的防護效果的,相比較人薄薄的皮膚血肉之軀,有個鐵皮罩腦袋上更不容易受傷流血、掉塊肉吧!當然面對近距離正面射擊過來的子彈,即便頭盔鐵皮穿不透,人的小細脖子估計也在強大衝擊力下端掉了。

近距離爆炸的炸彈,

更不用說了,強大的衝擊波足以讓內臟變成一鍋粥。所以說頭盔和防彈衣等能做到的是一定條件下的有限防護,不是絕對防護,這就很不錯了,可以大大降低傷亡。

當然了鋼盔的另一個重要作用類似於摩托車頭盔,防止意外跌倒或者撞擊時,

頭部接觸尖銳物體而受傷。因為戰場上,受到強火力攻擊或者廝殺過程中很容易跌倒,這時戴著頭盔就加了一層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