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前任系列即將終結,導演田羽生:如果分手,就請好好放手

田羽生,編劇、導演。2014年導演處☆禁☆女作《前任攻略》票房過億,

今年他的「前任」系列的第三部即將上映。

田羽生大學讀的是中央戲劇學院文學系,快畢業的時候,他和幾個朋友成立了聖堂工作室,2010年,田羽生編劇、徐崢主演的《人在囧途》票房過五千萬,這讓他順利進入了電影行業。

2014年,31歲的田羽生導演了自己的電影處☆禁☆女座《前任攻略》,同樣在春節檔上映的《大鬧天宮》和《澳門風雲》都比這部電影來頭大成本高,最終,《前任攻略》拿下了春節檔期1.2億的票房,

這在當年是個不小的數字。

從創立工作室到導演處☆禁☆女作上映,已經過了十年的時間,「前任」系列第三部馬上也要上映了,到這會兒,田羽生覺得自己「才算吃上飯」。

田羽生說自己是看著商業電影長大的,他希望自己的電影能獲得市場和受眾的認可:「我相信《前任攻略》這樣的題材總會有它的受眾。跟第五代尤其是第六代導演相比,我們這代導演沒有那麼個人化,

因為我們是看著商業電影長大的,習慣于傳達普世價值觀,需要普羅大眾的共鳴,所以在商業電影創作領域,我們這代人有著先天的優勢。」

田羽生覺得拍《前任》系列也是自己擅長的男女感情問題,在《前任2》裡還親自下場演了一個愛情導師,同時給Figure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戀愛經驗,

他說自己對感情問題有先天的敏感和自信,電影裡的很多情節也都是他自己和朋友的真實經歷。「因為我特別關注這些東西。我特別喜歡去找男女不同,尤其感情方面的小心思、小糾葛、小區別。所以我可能比較關注這些東西,所以對這些比較敏感。」

撇開導演的身份,眼前這個人更像一個戀愛大師:「前任是什麼?前任就是同學和老師,是陪伴你一段時間的人,

當離開你過後,你會發現前任其實教會你了很多東西,也許這個人的使命就只能陪你這麼一段,讓你長大過後你會遇到下一個人。」

最後田羽生還不忘了補上一句,這些事兒都是朋友身上的,自己還單身,沒那麼多豐富的戀愛經驗。

自 述| 田 羽 生 |▼

遇上朋友失戀,突發奇想寫了個劇本

也是碰巧了,當時我們在琢磨要寫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的時候,正好是我工作室的一個哥們分手了。

為什麼?因為他就跟他的前女友搞不清楚,然後他的女朋友又跟她的前男友搞不清楚,兩個人就因為這個事情經常吵架,吵吵吵,兩三個月分了。那天就找我,就說「陪我喝酒,太難過了,分手了。」我說「你不也跟你前女友隨時聯繫,你以為我不知道?」他說「反正就這樣。」

然後我突然一想,你說這個前任這個話題,它是一個話題。當時不是火了一個片子叫《失戀33天》,失戀就變成了全民話題,都在討論失戀怎麼回事。然後我想失戀能成為話題,那麼前任也能成為話題。

我們從前任這個角度來入手,講一個愛情故事,一定也會成為話題。我們就當天就很高興,結果他就完全忘了自己分手這個事情,我們又開始聊前任這個故事的人物構架什麼的,最後很快就出來了一稿劇本,然後就被華誼選中,就投拍了。

拍完1之後大家看了片,中磊哥就說如果咱們賣得好還可以繼續拍,說不定還能打造一個系列什麼的。拍完以後果然大家口碑還可以,而且過了億了,當年過億還是個事。

這次拍電影不那麼照顧觀眾了

(前任系列)大部分都是(用身邊現實朋友的故事)。我自己哪有那麼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戀愛經驗,大部分都是身邊朋友們的故事。

因為我很喜歡跟朋友們待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什麼的,我也喜歡去打聽別人,你最近跟你女朋友怎麼樣,他們也自己會說一些跟男朋友最近怎麼樣的,或者跟女朋友怎麼樣的。我會把這些感情的思考方式,或者是一些小區別記下來。

因為都是一些感情裡面非常有意思的東西。然後我把它記下來,在影片裡呈現出來,所以看到片子的人都會覺得好真實,好像是個紀錄片。其是第三部,真實是最大的特點。

我的所有的素材不是生想出來的,我的所有的素材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都是生活有原型的故事,都是我身邊朋友發生的故事。所以說這種真實感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有故事)我覺得真的好的話,我都會放到電影裡,其他的都覺得不好。

如果要再拍的話,我還要再生活一段時間,可能再有兩三年或者再有一段戀愛的經歷,會有新的不同的理解過後,可能才會有新的愛情故事。所以說暫時就不拍了。

你看有很多愛情片,它是童話的夢幻的,它是那種。但是看前任系列尤其1和3,大家會感同身受,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不是像開心麻花系列那種東西,它是有包袱有技巧,那種是純喜劇。

我在2嘗試happy ending,但是好像在某個網站上2的口碑比1好,但是在主流的電影網站上,或者是電影行業內1的口碑比2好,我也說不清楚。但是3我就沒有再去管了,因為我1做了一個不是happy ending,2做了happy ending,都有人說不好,都有人說好,我3就不管它了。就做我自己想做的結尾,就做我想表達的東西就不用管。其實你不可能,眾口難調,照顧了這個照顧不了你那個,所以說你乾脆就不要管,你喜歡我的就喜歡我,不喜歡我的算了。

我談戀愛的次數其實很少

我單身很久了,從2分手到現在都一直單身。

我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我談戀愛次數其實很少,但是我從每一段戀愛裡面我都會去總結,是哪個地方我做得不對,或者是再看看別人相處的很好的方式。

突然發現你小時候你會跟女朋友吵架,為了點什麼據理力爭或者什麼的,反過來你到現在會覺得,自己當時挺沒必要的。幹嘛,跟一個女孩爭個什麼勁?會慢慢的變成一種更成熟的方式。

比如說我20多歲的時候,我身邊就有一些女性朋友,她們會喜歡30多歲的男人,我都覺得很不服氣,為什麼你們就喜歡30多歲的老男人。後來我長大,到了30多歲我發現原來確實是。

20多歲那種血氣方剛是一種激情,但是也是一種銳氣,但是你人成長到經歷到30多歲或者到40歲的時候,你那種寬容,那種懂得,那種包容你會讓別人會感受不一樣。反正這也是一種感情的成長,好像我終於變成了自己當年很討厭的那個人,30多歲的老男人。

當時我們20多歲寫的這個《前任1》,感情狀態就是像1那樣打打鬧鬧的那種,然後到了2的時候,好像感覺自己成熟一點,好像去可以營造一個浪漫的童話,然後就去做了一個浪漫的童話。然後到3,這幾年從20多歲的小夥子變成30的歲的大叔,年紀也長大了,生活經歷也多了,戀愛也談多了,可能對新的生活對現在的生活和感情,可能就有不一樣的理解。

就像我的電影一樣也是從一個孩子氣的東西比較足,到變成一個稍微沉穩一點的這個作品。可能也就是我的變化。

然後我突然一想,你說這個前任這個話題,它是一個話題。當時不是火了一個片子叫《失戀33天》,失戀就變成了全民話題,都在討論失戀怎麼回事。然後我想失戀能成為話題,那麼前任也能成為話題。

我們從前任這個角度來入手,講一個愛情故事,一定也會成為話題。我們就當天就很高興,結果他就完全忘了自己分手這個事情,我們又開始聊前任這個故事的人物構架什麼的,最後很快就出來了一稿劇本,然後就被華誼選中,就投拍了。

拍完1之後大家看了片,中磊哥就說如果咱們賣得好還可以繼續拍,說不定還能打造一個系列什麼的。拍完以後果然大家口碑還可以,而且過了億了,當年過億還是個事。

這次拍電影不那麼照顧觀眾了

(前任系列)大部分都是(用身邊現實朋友的故事)。我自己哪有那麼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戀愛經驗,大部分都是身邊朋友們的故事。

因為我很喜歡跟朋友們待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什麼的,我也喜歡去打聽別人,你最近跟你女朋友怎麼樣,他們也自己會說一些跟男朋友最近怎麼樣的,或者跟女朋友怎麼樣的。我會把這些感情的思考方式,或者是一些小區別記下來。

因為都是一些感情裡面非常有意思的東西。然後我把它記下來,在影片裡呈現出來,所以看到片子的人都會覺得好真實,好像是個紀錄片。其是第三部,真實是最大的特點。

我的所有的素材不是生想出來的,我的所有的素材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都是生活有原型的故事,都是我身邊朋友發生的故事。所以說這種真實感是與生俱來的。

如果(有故事)我覺得真的好的話,我都會放到電影裡,其他的都覺得不好。

如果要再拍的話,我還要再生活一段時間,可能再有兩三年或者再有一段戀愛的經歷,會有新的不同的理解過後,可能才會有新的愛情故事。所以說暫時就不拍了。

你看有很多愛情片,它是童話的夢幻的,它是那種。但是看前任系列尤其1和3,大家會感同身受,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不是像開心麻花系列那種東西,它是有包袱有技巧,那種是純喜劇。

我在2嘗試happy ending,但是好像在某個網站上2的口碑比1好,但是在主流的電影網站上,或者是電影行業內1的口碑比2好,我也說不清楚。但是3我就沒有再去管了,因為我1做了一個不是happy ending,2做了happy ending,都有人說不好,都有人說好,我3就不管它了。就做我自己想做的結尾,就做我想表達的東西就不用管。其實你不可能,眾口難調,照顧了這個照顧不了你那個,所以說你乾脆就不要管,你喜歡我的就喜歡我,不喜歡我的算了。

我談戀愛的次數其實很少

我單身很久了,從2分手到現在都一直單身。

我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我談戀愛次數其實很少,但是我從每一段戀愛裡面我都會去總結,是哪個地方我做得不對,或者是再看看別人相處的很好的方式。

突然發現你小時候你會跟女朋友吵架,為了點什麼據理力爭或者什麼的,反過來你到現在會覺得,自己當時挺沒必要的。幹嘛,跟一個女孩爭個什麼勁?會慢慢的變成一種更成熟的方式。

比如說我20多歲的時候,我身邊就有一些女性朋友,她們會喜歡30多歲的男人,我都覺得很不服氣,為什麼你們就喜歡30多歲的老男人。後來我長大,到了30多歲我發現原來確實是。

20多歲那種血氣方剛是一種激情,但是也是一種銳氣,但是你人成長到經歷到30多歲或者到40歲的時候,你那種寬容,那種懂得,那種包容你會讓別人會感受不一樣。反正這也是一種感情的成長,好像我終於變成了自己當年很討厭的那個人,30多歲的老男人。

當時我們20多歲寫的這個《前任1》,感情狀態就是像1那樣打打鬧鬧的那種,然後到了2的時候,好像感覺自己成熟一點,好像去可以營造一個浪漫的童話,然後就去做了一個浪漫的童話。然後到3,這幾年從20多歲的小夥子變成30的歲的大叔,年紀也長大了,生活經歷也多了,戀愛也談多了,可能對新的生活對現在的生活和感情,可能就有不一樣的理解。

就像我的電影一樣也是從一個孩子氣的東西比較足,到變成一個稍微沉穩一點的這個作品。可能也就是我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