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有傳家寶|今晚22:35,翻開歷史悠久的革命日記,重溫那段紅色歲月

日記是對歷史的記載,也是對往事的回顧,它以文字訴說了國家情懷、記錄著生活情感。

革命先輩的日記就如同一台時光穿梭機,通過他們對生活的記錄,帶我們回到那個充滿記憶的紅色年代。

今晚22:35,讓我們一同走進《我有傳家寶》翻開歷史悠久的日記,重溫那段紅色的歲月。

抗戰日記

戰地記者郭渭

郭渭,是一名駐紮在太行山區的戰地記者。這本寫於1942年的日記,記錄了他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工作情況。

郭渭的日記,記錄了當時一些有趣的生活場景。其中,參加劉伯承五十壽辰一事,也與《鄧小平文選》中的記述互相印證。

抗戰時期,這種生活場景也體現了革命者苦中作樂的精神。同時,展現了他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戰教團日記

王淑琴

《八千里路雲和月》講述了一位女大學生在抗戰爆發後,

參加救亡演出隊,沿京滬線宣傳抗日的故事。

上世紀30年代,河南省進步青年用他們的抗戰歲月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八千里路雲和月》。

女教師王淑琴的日記,記錄了她在河南戰教團參加抗日救亡、抗日救學的一系列活動。

戰教團自1937年11月接到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後,由河南大學的兩位著名教授範文瀾、嵇文甫牽頭組織,並有多個學校參加,是一個沿途宣傳抗日救亡的組織。

戰教團自開封出發,南下至當時的河南省省政府所在地鎮平縣。後多次被迫搬遷,輾轉西川、荊紫關、西坪等地,最後在陝西寶雞辦學。戰教團為抗日思想宣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淑琴所記述的日記內容,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積極抗日的熱情。

這不僅是知識青年參加抗日的縮影,也是共產黨人當年在抗戰中宣傳抗戰,組織抗戰的縮影。

獄中日記

雨花臺烈士賀瑞麟

南京雨花臺是著名的革命烈士陵園,有數以萬計的中國共產黨員在此被國民黨殺害。

1928年,時任共青團南京市委書記的賀瑞麟,

也被國民黨殺害在雨花臺,犧牲時年僅19歲。

賀瑞麟日記

賀瑞麟的獄中日記,記錄了他在獄中的黑暗生活和自己的一些思想活動。後來,日記幾經輾轉經由昔日戰友劉德超之手,最後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被保存了下來。

從烈士的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他們走過的紅色腳印,也感受到了以賀瑞麟為代表的雨花臺革命烈士群體“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思想寫照。

惲代英日記

在賀瑞麟就義三年後,共產黨早期的青年運動領導人惲代英也犧牲了。

惲代英曾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總教官,早期創辦並領導了進步社團互助社,傳播進步思想,後來參與並領導了武漢的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被國民黨殺害。

《惲代英日記》於1981年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公開出版《惲代英日記》。

這本日記由惲代英夫人沈葆英作序,周恩來總理題詞,主要記述了惲代英早期的一些進步活動與思想。其中,這兩個時間段的日記原件被分別保存在了中央檔案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這四部日記,記錄了那段困難艱苦而又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愛國的華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我有傳家寶》

今晚22:35

CCTV-1 綜合頻道

敬請期待

從烈士的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他們走過的紅色腳印,也感受到了以賀瑞麟為代表的雨花臺革命烈士群體“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思想寫照。

惲代英日記

在賀瑞麟就義三年後,共產黨早期的青年運動領導人惲代英也犧牲了。

惲代英曾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總教官,早期創辦並領導了進步社團互助社,傳播進步思想,後來參與並領導了武漢的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被國民黨殺害。

《惲代英日記》於1981年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公開出版《惲代英日記》。

這本日記由惲代英夫人沈葆英作序,周恩來總理題詞,主要記述了惲代英早期的一些進步活動與思想。其中,這兩個時間段的日記原件被分別保存在了中央檔案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這四部日記,記錄了那段困難艱苦而又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愛國的華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我有傳家寶》

今晚22:35

CCTV-1 綜合頻道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