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線上故事 讀書有益非虛語

古語有雲:“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觀花。”有朋自遠方來,

固然可喜,而得捧一書臨窗挑燈夜讀,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開券有益,與書做伴,可以啟迪智慧,陶冶身心,開闊視野,充實生活。往大裡說,可謂讀書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讀書能夠感受奇妙的精神境界。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自況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朱熹在讀書的時候,也有深切體會:“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本就像一方鏡子般清澈的池塘,只要有源頭活水的不斷注入,鮮活的知識便奔湧而出,灌溉愉悅心田。

讀書能夠活躍思維,啟發思想,引人思考,與古人隔空對語。同樣是對於“雪”的期盼,不同的詩人都能巧妙地表現了對立與統一:白居易的“賣炭翁”雖然“可憐身上衣正單”,但還是“心憂炭賤願天寒”;而羅隱詩雲:“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

為瑞不宜多。”“瑞雪兆豐年”,下大雪本是能夠保證來年有個好收成,可是饑寒的貧苦百姓在大雪中卻極可能已“吾廬獨破受凍死”,恐怕看不到來年的收穫了,所以“為瑞不宜多”,詩人悲天憫人的襟懷見之於筆端。

讀書需有遠大的目標。“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考取功名是古人當時美好人生的一條絕佳捷徑,只有考取功名後,

理想才能得到實現,古人所說的這個讀書奮鬥目標,應該無可厚非。而一個世紀前,有一位少年學生在回答老師“為什麼而讀書”的提問的時候,卻滿懷自信、出人意料地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錚錚誓言,並且用畢生的心力去實現了他自己的諾言,贏得了全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敬重——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通過博覽群書,可以領略書中所寄託著的精神理想。

比如,我們所喜愛的、被稱為“成人童話”的武俠小說。最早的俠客是不被社會承認和不被人們理解的,因為“俠以武犯禁”。而司馬遷卻說:“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餘甚恨之。”所以,司馬遷始為俠客正名立傳,俠客才得以首次登上史書,才有了正面的意義,在小說家筆下釋放出無窮的“正能量”。看梁羽生的小說,恍如鋪開了異域瑰麗風光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看古龍的小說,
令人揪心於不斷的意外與懸念;看溫里安的小說,總為那仗劍天涯、詩意浪漫、孤高寂寞的大俠而歎息;看黃易小說,不覺穿越於神魔志怪中的玄幻。待看完了金庸的武俠系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卻頓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感。無他,因金庸在書中已寄託了俠義的最高境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愛讀書,是一種精神境界,是不擇環境和不拘時間的。作為尋常老百姓,離不開“開門七件事”,每天得為生活而奔波,基本沒什麼固定的讀書時間,只能有空就翻翻。牛角掛書、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相比愛讀書的古人,心裡自是難免有些慚愧與惶恐。

讀書要有自己的感知和覺悟。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孟子也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諸如趙括的“紙上談兵”已成千古笑話。讀書更不能“認死理”而變成“書呆子”,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還需有博大的胸懷和廣闊的視野,把握時代脈搏,順應世界潮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能真正讀好書。

蘇東坡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山有路,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自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披星戴月地去追求和實現人生夢想。

作為尋常老百姓,離不開“開門七件事”,每天得為生活而奔波,基本沒什麼固定的讀書時間,只能有空就翻翻。牛角掛書、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相比愛讀書的古人,心裡自是難免有些慚愧與惶恐。

讀書要有自己的感知和覺悟。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孟子也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諸如趙括的“紙上談兵”已成千古笑話。讀書更不能“認死理”而變成“書呆子”,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還需有博大的胸懷和廣闊的視野,把握時代脈搏,順應世界潮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能真正讀好書。

蘇東坡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山有路,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自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披星戴月地去追求和實現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