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炸了,這是南京最驚豔的一條路,沒有之一!

南京城東的陵園路,是一條通往中山陵的園林道路。它曾驚豔了海內外,20世紀末英國女王親臨它時,曾稱讚:“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南京有個‘綠色長廊”。當你開車行駛在這條路上的時候,

沿路兩旁的行道樹鬱鬱蔥蔥,茂密的梧桐樹葉層層遮蓋,你仿佛一頭鑽進了綠色而深邃的隧道裡。

很多人覺得相比陵園路,600米石象路才是南京最美的道路。其實石象路只有秋天時才是最美的,而陵園路一年四季都很美。當你漫步在這條路上,

春日,兩旁滄桑有力的梧桐樹幹抽發了新芽,它帶給你的都是新生的活力。

夏日,遮天蔽日的梧桐樹葉,像撐起的綠色巨傘,將烈日遮蓋,投下了一片涼陰和光影的斑駁,稀稀疏疏的蟲鳴與繞林而過的風聲,灌入這翠綠間,感覺整個人和自然貼得那麼近。

秋日,金黃的樹葉,從兩邊的高空,飄飄悠悠地落在來,你輕輕地踩在樹葉上,發出清脆的破裂聲,伴著秋蟬沙沙的啼鳴聲,整個人就像融入一幅秋色的油畫裡。

冬日,白雪將凋零後的梧桐樹幹覆蓋了,梧桐樹像披上了一層銀裝,你走在其中,迎面吹來的風席捲了樹梢上的雪花,飄落在你的頭髮,眼前,面頰,手臂上,慢慢的融化。

很多人去中山陵都會選擇坐車繞過陵園路,其實步行在陵園路上,

你會發現這一路上很多不可錯過的風景。一條長長的陵園路,串起了南京的故事及回憶。

這個路線是從苜蓿園站到中山陵,然後串聯起苜蓿園站—梅花谷—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明孝陵博物館—明孝陵景區—美齡宮—永豐詩社—中山陵及周邊景點。

南京最美的車站·苜蓿園站

乘地鐵2號線,在苜蓿園站下車,便開啟了陵園路之旅,苜蓿園站有著“南京最美的車站”的美譽。苜蓿園站以"七夕節"為主題。在站內,你一抬頭,就可以看見頂部壁畫“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

站內的18根立柱上,分別鑲刻了:霸王別姬、泰坦尼克號、唐明皇和楊貴妃、亂世佳人等為主題的愛情故事。

苜蓿園站的樓梯也特別有意思,海藍色的背景,與天花板上牛郎織女的壁畫渾然一體。你沒踏上去一步,天花板上的音樂便響起。

這樣的音樂樓梯內置的歌曲共有6首,分別為《梁祝》、《卡農》、《夜的鋼琴曲》、《River flows in you》、《雨的印記》以及班得瑞的《童話》。

線路:從苜蓿園3號口出來後,不遠處就是陵園路。

梅花穀

沿著陵園路朝前走,它的一邊是梅花穀3號入口。梅花谷是冬日賞梅的好去處。它始建於1929年,這裡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國第一梅花山"。

這裡有成片的梅花林,像海洋一樣。等到嚴冬的時候,南京人喜歡喜歡在冬日的午後來這裡賞梅。坐在梅花林間綠油油的草坪上,曬著暖洋洋的陽光,一邊聊天。

梅花妝韻,立著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的雕像。據說當年壽陽公主在這邊遊玩時,睡著了,恰巧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頭上,很是美豔動人。後來很多人學著她的樣子,在額頭畫上一朵梅花,這就是梅花妝。

文學垂範,這裡是六朝梁國時期,昭明太子曾經讀書的地方。走在這裡,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的書聲琅琅。

這裡是梅花穀的燕雀湖濕地,燕雀湖樹木茂盛,花草遍地,河流環繞梅花穀,靜靜流淌。站在這裡,四周的美景盡收眼底,整個人頓時感覺心曠心怡。

門票:70元(持有明孝陵門票即可進入)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

沿著陵園路再朝前走,便是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你可以看到有5個專題館:金陵佛都館、十朝珍寶館、金文雲錦藝術館、觀樸明式傢俱藝術館、金陵石道館。

走進金陵佛都館,這裡你可以瞭解到佛教歷史,佛教典籍,佛教宗派,佛教遺存;也可以瞻仰到金陵刻經,佛頂舍利,這一切都昭示著南京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佛教之都。

走進十朝珍寶館,就像走進了歷史博物館,這裡每一個視窗都陳列了各朝代工藝和美術的精品。整個室內的裝修也是恢弘大氣,凝重而豐富,滿滿的歷史年代感。

金文雲錦藝術館的長廊上,掛滿了雲錦織成的人物畫像,光彩鮮亮,栩栩如生。在這裡,你還能看到工作人員操作著織布機,此間千絲萬縷織成了美麗的雲錦,而四面的牆上掛滿了精品。

觀樸明式傢俱藝術館陳列著明清兩代的傢俱。在這裡從紅木原材、製作工具、解構傢俱到榫卯構造等,一應俱全。眼前的這些古典傢俱簡潔大方,行走在這裡,你會驚訝中國古典傢俱那天工巧奪的工藝之美。

金陵石道館佈置的精巧別致,裡面陳列的各種各樣天然奇石,有的石頭像佝僂老人,有的像飛禽猛獸,有的像恩愛情侶。其中一張桌子上放滿了各色美味,當你走進一看,卻發現這哪裡是菜啊!都是石頭做成的,那一刻讓人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奇妙。

門票:免費

明孝陵博物館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的旁邊就是明孝陵博物館,當你走過這裡,會發現這裡的建築門樓很高,而且很古雅,白牆、灰瓦、雕花木門、坡頂屋面、馬頭牆、花格窗等。滿滿的中國風。

進門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這麼一塊大的石碑,上面寫著三個字“明孝陵”,看著這塊石碑感覺特別的厚重。

樓下是個仿地宮,進去以後感覺特別的震撼,沿著石梯向下,你可以看到朱元璋當時坐的龍椅。

復原後的明孝陵整體規模的模型安放在展臺上,你站在它的面前,指認著哪裡是明樓、哪裡是寶城、哪裡是寶頂,哪裡是下馬坊、哪裡是大金門等,感覺著它曾經的氣魄,就像隔著時空,看見了大明定都南京時的氣勢恢宏。

地下的仿製的墓寢,牆裡的櫥窗裡展覽著殉葬的物品,一縷縷燈光投射過去,肅穆的感覺頓時彌散開來~~~

門票:免費

明孝陵景區

出了明孝陵博物館,就是大金門。這就算正式進入明孝陵了。

這裡是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咱老百姓喜歡稱呼它叫四方城,這是陵區正門後的第一座主體建築,永樂年前建造的。整個建築給人的感覺,厚重有力。

走過禦河橋,看著橋下水面漣漪,就到了石象路。石象路兩邊人物、動物石像林立。像戒備森嚴的守衛,守護著孝陵。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為皇后諡“孝慈”,所以孝陵。作為明代帝王陵墓,明孝陵看上去壯觀宏偉。斑駁的石路,印刻了歷史的過往,它就像南京人的心氣兒,高遠豐富而又厚重。

門票:免費。

另外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緊鄰明孝陵,中間隔著石象路,可以去看一看。

從中門進出,自左至右環繞一圈,無論是展出內容,還是展出形式,都引人入勝。有圖版,有壁畫,有具體場景,有電子連環畫,有浮雕,都在展示了孫權的歷史功績。

未見山

未見山人文行旅,一間藏在景區裡的民宿。從陵園路往美齡宮方向走,拐進中山陵的交管所,走上幾百米就到了。這家民宿,簡單淳樸。

未見山整體風格,滿滿的中國風,這裡的一切讓人回味,青瓦、白牆、黃柱,你就像走進了一幅畫裡,這裡的一張沙發、一幅畫,一盞燈,都可以自成風景。

獨門獨院的未見山,它房間的名字大多數都是以南京的山名命名的,幕府、翠屏、無想、清涼……未見山,卻住在山裡,讓人聯想起一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推開門,引入眼簾的是一個獨立的院子,院落裡,綠油油的草坪上擺放著兩張小沙發椅,如果你累了,可以躺在上面打個盹,聽著側耳傳來的風聲與蟲鳴,簡直美到爆。

客房也很棒,床前放著小小木頭桌椅,床頭上掛著一幅水彩畫,乾淨潔白的被窩,溫暖得讓人看上一眼就愛上了,恨不得一進門就想撲上去。

永豐詩社

沿著陵園路走到最後,就是永豐社。這裡被群山環抱。是先鋒藏在鐘山風景區裡的一家書店。9月份的時候,孟非帶陳魯豫還來過這裡歇腳。

與別家書店不同的是,永豐詩社裡大部分都是詩人的詩集,所以又叫詩人的書房。

詩社的後院有一處小地方,曲徑通幽,那裡擺放了幾張桌椅,即使書店裡人滿為患,坐在這裡聽見的也只是風聲和鳥鳴聲。我個人最喜歡這裡。

地址:中山陵3號

中山陵

沿之前的路線,走到陵園路尾部,可以那邊有旅遊專線車,花2元錢就到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之所以葬在紫金山麓,是因為孫中山先生在逝世的前一天說:“吾死之後,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陵門上方鑲有一方石額,上刻“天下為公”四個鎦金大字。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手書,端莊樸實,雄邁俊逸。

從博愛坊拾階而上,站到祭堂的平臺上,這裡的石階一共有392級,392級石階象徵當時全中國的3億9千200萬人。

祭堂為中山陵主建築,它處在山頂最高峰。俯視著整個鐘山大地。

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孫中山先生身穿長袍馬褂,高額廣頤,手持一本長卷,他凝視著前方的深邃目光,給肅立於此的人們以啟迪。

門票:免費

中山陵周邊景區

瞻仰完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你還可以去周邊轉轉,這裡有許多美麗的景點。中山陵音樂台,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

流徽榭,流徽榭頂為乳白琉璃瓦,紅色立柱; 三面臨水,碧水如鏡,倒映水榭,別有情趣。在這裡賞秋色,看看湖光山色,是不錯的選擇。

孫中山紀念館,收藏孫中山先生身前的物品,並展出奉安大典珍貴史料。

總結

陵園路是一個特別讓人驚豔的地方,這條道路穿越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也將老南京的故事和記憶串聯起來。想要領略南京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感受南京的風雅與厚重,不如選一個週末,漫步在陵園路上,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細心品味這座城市,城市會給你更多驚喜。

苜蓿園站的樓梯也特別有意思,海藍色的背景,與天花板上牛郎織女的壁畫渾然一體。你沒踏上去一步,天花板上的音樂便響起。

這樣的音樂樓梯內置的歌曲共有6首,分別為《梁祝》、《卡農》、《夜的鋼琴曲》、《River flows in you》、《雨的印記》以及班得瑞的《童話》。

線路:從苜蓿園3號口出來後,不遠處就是陵園路。

梅花穀

沿著陵園路朝前走,它的一邊是梅花穀3號入口。梅花谷是冬日賞梅的好去處。它始建於1929年,這裡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國第一梅花山"。

這裡有成片的梅花林,像海洋一樣。等到嚴冬的時候,南京人喜歡喜歡在冬日的午後來這裡賞梅。坐在梅花林間綠油油的草坪上,曬著暖洋洋的陽光,一邊聊天。

梅花妝韻,立著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的雕像。據說當年壽陽公主在這邊遊玩時,睡著了,恰巧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頭上,很是美豔動人。後來很多人學著她的樣子,在額頭畫上一朵梅花,這就是梅花妝。

文學垂範,這裡是六朝梁國時期,昭明太子曾經讀書的地方。走在這裡,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的書聲琅琅。

這裡是梅花穀的燕雀湖濕地,燕雀湖樹木茂盛,花草遍地,河流環繞梅花穀,靜靜流淌。站在這裡,四周的美景盡收眼底,整個人頓時感覺心曠心怡。

門票:70元(持有明孝陵門票即可進入)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

沿著陵園路再朝前走,便是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你可以看到有5個專題館:金陵佛都館、十朝珍寶館、金文雲錦藝術館、觀樸明式傢俱藝術館、金陵石道館。

走進金陵佛都館,這裡你可以瞭解到佛教歷史,佛教典籍,佛教宗派,佛教遺存;也可以瞻仰到金陵刻經,佛頂舍利,這一切都昭示著南京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佛教之都。

走進十朝珍寶館,就像走進了歷史博物館,這裡每一個視窗都陳列了各朝代工藝和美術的精品。整個室內的裝修也是恢弘大氣,凝重而豐富,滿滿的歷史年代感。

金文雲錦藝術館的長廊上,掛滿了雲錦織成的人物畫像,光彩鮮亮,栩栩如生。在這裡,你還能看到工作人員操作著織布機,此間千絲萬縷織成了美麗的雲錦,而四面的牆上掛滿了精品。

觀樸明式傢俱藝術館陳列著明清兩代的傢俱。在這裡從紅木原材、製作工具、解構傢俱到榫卯構造等,一應俱全。眼前的這些古典傢俱簡潔大方,行走在這裡,你會驚訝中國古典傢俱那天工巧奪的工藝之美。

金陵石道館佈置的精巧別致,裡面陳列的各種各樣天然奇石,有的石頭像佝僂老人,有的像飛禽猛獸,有的像恩愛情侶。其中一張桌子上放滿了各色美味,當你走進一看,卻發現這哪裡是菜啊!都是石頭做成的,那一刻讓人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奇妙。

門票:免費

明孝陵博物館

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的旁邊就是明孝陵博物館,當你走過這裡,會發現這裡的建築門樓很高,而且很古雅,白牆、灰瓦、雕花木門、坡頂屋面、馬頭牆、花格窗等。滿滿的中國風。

進門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這麼一塊大的石碑,上面寫著三個字“明孝陵”,看著這塊石碑感覺特別的厚重。

樓下是個仿地宮,進去以後感覺特別的震撼,沿著石梯向下,你可以看到朱元璋當時坐的龍椅。

復原後的明孝陵整體規模的模型安放在展臺上,你站在它的面前,指認著哪裡是明樓、哪裡是寶城、哪裡是寶頂,哪裡是下馬坊、哪裡是大金門等,感覺著它曾經的氣魄,就像隔著時空,看見了大明定都南京時的氣勢恢宏。

地下的仿製的墓寢,牆裡的櫥窗裡展覽著殉葬的物品,一縷縷燈光投射過去,肅穆的感覺頓時彌散開來~~~

門票:免費

明孝陵景區

出了明孝陵博物館,就是大金門。這就算正式進入明孝陵了。

這裡是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咱老百姓喜歡稱呼它叫四方城,這是陵區正門後的第一座主體建築,永樂年前建造的。整個建築給人的感覺,厚重有力。

走過禦河橋,看著橋下水面漣漪,就到了石象路。石象路兩邊人物、動物石像林立。像戒備森嚴的守衛,守護著孝陵。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為皇后諡“孝慈”,所以孝陵。作為明代帝王陵墓,明孝陵看上去壯觀宏偉。斑駁的石路,印刻了歷史的過往,它就像南京人的心氣兒,高遠豐富而又厚重。

門票:免費。

另外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緊鄰明孝陵,中間隔著石象路,可以去看一看。

從中門進出,自左至右環繞一圈,無論是展出內容,還是展出形式,都引人入勝。有圖版,有壁畫,有具體場景,有電子連環畫,有浮雕,都在展示了孫權的歷史功績。

未見山

未見山人文行旅,一間藏在景區裡的民宿。從陵園路往美齡宮方向走,拐進中山陵的交管所,走上幾百米就到了。這家民宿,簡單淳樸。

未見山整體風格,滿滿的中國風,這裡的一切讓人回味,青瓦、白牆、黃柱,你就像走進了一幅畫裡,這裡的一張沙發、一幅畫,一盞燈,都可以自成風景。

獨門獨院的未見山,它房間的名字大多數都是以南京的山名命名的,幕府、翠屏、無想、清涼……未見山,卻住在山裡,讓人聯想起一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推開門,引入眼簾的是一個獨立的院子,院落裡,綠油油的草坪上擺放著兩張小沙發椅,如果你累了,可以躺在上面打個盹,聽著側耳傳來的風聲與蟲鳴,簡直美到爆。

客房也很棒,床前放著小小木頭桌椅,床頭上掛著一幅水彩畫,乾淨潔白的被窩,溫暖得讓人看上一眼就愛上了,恨不得一進門就想撲上去。

永豐詩社

沿著陵園路走到最後,就是永豐社。這裡被群山環抱。是先鋒藏在鐘山風景區裡的一家書店。9月份的時候,孟非帶陳魯豫還來過這裡歇腳。

與別家書店不同的是,永豐詩社裡大部分都是詩人的詩集,所以又叫詩人的書房。

詩社的後院有一處小地方,曲徑通幽,那裡擺放了幾張桌椅,即使書店裡人滿為患,坐在這裡聽見的也只是風聲和鳥鳴聲。我個人最喜歡這裡。

地址:中山陵3號

中山陵

沿之前的路線,走到陵園路尾部,可以那邊有旅遊專線車,花2元錢就到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之所以葬在紫金山麓,是因為孫中山先生在逝世的前一天說:“吾死之後,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陵門上方鑲有一方石額,上刻“天下為公”四個鎦金大字。這是孫中山先生的手書,端莊樸實,雄邁俊逸。

從博愛坊拾階而上,站到祭堂的平臺上,這裡的石階一共有392級,392級石階象徵當時全中國的3億9千200萬人。

祭堂為中山陵主建築,它處在山頂最高峰。俯視著整個鐘山大地。

祭堂中央供奉孫中山坐像,孫中山先生身穿長袍馬褂,高額廣頤,手持一本長卷,他凝視著前方的深邃目光,給肅立於此的人們以啟迪。

門票:免費

中山陵周邊景區

瞻仰完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你還可以去周邊轉轉,這裡有許多美麗的景點。中山陵音樂台,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

流徽榭,流徽榭頂為乳白琉璃瓦,紅色立柱; 三面臨水,碧水如鏡,倒映水榭,別有情趣。在這裡賞秋色,看看湖光山色,是不錯的選擇。

孫中山紀念館,收藏孫中山先生身前的物品,並展出奉安大典珍貴史料。

總結

陵園路是一個特別讓人驚豔的地方,這條道路穿越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也將老南京的故事和記憶串聯起來。想要領略南京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感受南京的風雅與厚重,不如選一個週末,漫步在陵園路上,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細心品味這座城市,城市會給你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