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邦僅有漢中能得天下,而劉備佔據西川卻不能複漢?卻是因為他

以劉備的219年稱漢中王,和劉邦西元前207年封漢中王這兩個時段做比較。當時劉備佔有的地盤,包括益州、漢中和荊州的三個郡(南郡、武陵、零陵)。劉邦佔有的地盤,包括巴蜀(相當於益州)和漢中。

從面積看,劉備確實比劉邦多半個荊州。

但是,同樣是這些地盤,經歷的破壞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劉備掌管的益州,雖然整個來說在三國時期遭受戰亂較少,但就在劉備稱王之前20餘年裡,還是發生了黃巾軍馬相之亂和劉焉死後的東州兵與本地人之戰。

後來劉備211-214年入蜀,又和劉璋打得翻天覆地,損失不小。此後劉備進攻漢中,益州的人力物力抽調一空,男子上陣,女子運輸,背後還發生了叛亂,幸虧被李嚴平息。可以說,到219年,天府之國已經被劉備的幾年戰爭給折騰得疲憊不堪了。

而劉邦獲得的巴蜀之地,幾乎是秦國最早征服的地區,已經和平了百年,也沒有被秦末大起義波及,完好無損地交給劉邦手中,正是肥的流油。

再看漢中就更別說了。劉邦手中的漢中,和巴蜀一樣,是在楚懷王時期就被秦國佔領,之後百年不遭戰火。而劉備佔領了漢中,不但接連經歷了曹操滅張魯和劉備敗曹操兩次大戰,而且曹操還把漢中百姓都搬遷一空,劉備只得了一塊空地。

因此,雖然都佔領巴蜀漢中之地,但劉邦手中的巴蜀漢中比劉備手中的要富饒得多。這個差距,就算加上劉備的半個荊州,也是沒法彌補的。

其次,從對手來說,兩者更是差距甚大。

首先,從人才方面來說,以劉邦為首的領導班子比劉備要強大太多了,並且分工明確,人盡其才,籌備糧草有蕭何,出謀劃策有張良,陰謀詭計有陳平,決勝千里有韓信,戰場殺敵有樊噲、周勃、曹參等大將,

這樣的陣容既豪華又極為明智,甚至杜絕了一人多職,身心疲憊以及加班現象的發生。

再看劉備,除了諸葛亮以及五虎上將,甚至其他的人才我們都不能很好的記住名字。而諸葛亮雖然自比管仲、樂毅,其謀略比起蕭何、張良如何我們不做探究,但打仗肯定是不如韓信的,

而就是這樣一個拿出手的人才,因一人多職,啥事都管,最後被司馬懿活活耗死。

其次,從對手方面來講,劉邦面對的主要對手是霸王項羽,其他各路諸侯不成氣候,韓信率軍掃除。目標很單一,敵軍很明確,只要戰術運用到位,以項羽的脾氣秉性,想不中計都難。

而三國時期的陣容更為複雜多變。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三國也是這樣,這個結構很穩定,因利益關係,各國之間一直處在一種互相牽制以達成某種平衡的狀態。剛開始,曹操勢大,聯吳抗魏,可是蜀、吳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彼此之間也經常有著摩擦。果然好景不長,吳魏合夥兒陰死了關羽,雖然這也有關羽自身的原因吧,但一種平衡狀態就此打破。劉備起兵伐吳之後,已經成為了在曹操、孫權兩家都不受歡迎的對象。而這是一種大的戰爭格局,很難因為一個人的原因就能改變這種現象。最終,蜀國反而最先淘汰出局。

想不中計都難。

而三國時期的陣容更為複雜多變。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三國也是這樣,這個結構很穩定,因利益關係,各國之間一直處在一種互相牽制以達成某種平衡的狀態。剛開始,曹操勢大,聯吳抗魏,可是蜀、吳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彼此之間也經常有著摩擦。果然好景不長,吳魏合夥兒陰死了關羽,雖然這也有關羽自身的原因吧,但一種平衡狀態就此打破。劉備起兵伐吳之後,已經成為了在曹操、孫權兩家都不受歡迎的對象。而這是一種大的戰爭格局,很難因為一個人的原因就能改變這種現象。最終,蜀國反而最先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