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藍鰭金槍魚”水下無人潛航器

2014年馬航MH370航班失蹤後,美國海軍曾派出“藍鰭金槍魚”水下無人潛航器參與水下搜救工作,從而使這款無人潛航器為外界熟悉。

“藍鰭金槍魚”是一種可交換有效載荷的模組化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直徑0.32米,長4.32米,重260千米,潛深1500米,3節航速,標準負載下可持續航行30小時,最高航速達5節,可裝備側掃聲呐或數碼相機,執行近海調查、搜索打撈、環境保護和監測、水雷對抗以及尋找未爆彈藥等任務。“藍鰭金槍魚”曾經是美海軍“戰場空間預備自主水下潛航器”的一部分,用於瀕海戰鬥艦的淺水水雷戰。

2012年,美海軍授權通用動力公司在“藍鰭金槍魚”水下無人潛航器基礎之上,

用了5年時間研製出名為“刀魚”的水下無人潛航器,作為瀕海戰鬥艦水雷戰任務包的組成部分,主要用於探測和識別水雷。該潛航器於2017年8月底完成承包商試航,2017年年底進行最後的海上接收試航,隨後由美海軍實施相關測試和作戰評估。

“刀魚”水下無人潛航器外形很像一顆魚雷,長約5.8米,重約771千克,由水面艦船攜載並投放,用鋰電池供電,充滿電後可一次性潛行大約16小時,

能夠發出低頻電磁波掃描目標物,然後把圖像發回母艦供分析。美海軍計畫在2034年裝備30艘“刀魚”水下無人潛航器,作為艦外感測器在雷區作業,使母艦遠離雷區,大幅降低海軍人員和艦艇風險。

上圖為曾參與馬航搜救任務的“藍鰭金槍魚”水下無人潛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