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女人在戰爭中有多苦?蘇軍出兵東北後,日本婦女遭了殃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留給中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版圖,東北三省作為十四年抗戰最先淪陷的城市,大部分地區由蘇軍暫時接管。但蘇軍一門心思的搜刮大量財物以及押送戰俘回國勞務,

對東北遺留下的數萬名非軍事人員的“開拓民”不管不問。這些人員中多為婦女、兒童,蘇軍拒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存物資,讓這些弱勢群體的生存乃至生命都受到了殘酷的考驗。更為嚴重的是,因為少部分當地的惡勢力和蘇軍的底層士兵,就連日本婦女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

當時一則有名的見義勇為新聞來自《東北日報》,這篇報導記述了一個東北男人冒著被蘇軍槍擊的危險,

救助了一名即將被淩辱的日本女性。而這樣的報導僅僅是眾多類似事件中的縮影。

據資料記載:當時被困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吉興村的數萬名日本婦女兒童只能數十人擠在破舊的茅草屋中,在東北嚴酷的冬季環境中他們只能依靠爛草堆取暖,有5000多名婦女兒童都死于了饑寒交迫。事情的轉機來自於中國軍隊接管東北後,

中國方面向當地人宣傳了這些日本婦女兒童沒有罪,他們同樣也是戰爭受害者的事實——令人欣慰的是東北人民接受了這些日本婦女兒童進入自己的家裡,拯救了幾乎所有的“日本難民”。

在如此艱苦的戰後環境中,日本政府卻遲遲不肯就滯留東北的日僑問題發表態度,

甚至不想對這些人負責。這直接讓很多日本婦女放棄了對自己國家的信任,反而選擇留在東北,嫁給了當地人。不完全統計,僅東北光復後的兩個月內,遼寧、吉林兩省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婦女就有多達11萬人,比之前十幾年的總和還多出100多倍。

由於東北人的性格,這些日本女子感受到了比日本男人更多的體貼與關照。況且中國男人本就沒有日本的那種大男子主義情節,

對妻子更是愛護有加、體恤諒解。這正好與日本女人溫順、內斂、相夫等性格相互融合。即便在中日恢復建交後,日本政府就滯留日僑問題進行了處理,但絕大部分日本婦女與其子孫再也沒有踏入日本國土。

也許在這些人心中,

即便最初是被迫無奈選擇與中國人在一起,但最終這樣的經歷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心中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