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領袖用典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對友好鄰邦蒙古國,人們很自然想到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和遼闊,是馬背民族的勤勞和勇敢,是那達慕大會上的精彩競技和載歌載舞。2008年,我曾訪問蒙古國,

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習近平在蒙古國《日報》、《今日報》、《世紀新聞報》、《民族郵報》、蒙古新聞網網站同時發表題為《策馬奔向中蒙關係更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2014年8月21日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南北朝民歌

解釋

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草低處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這首詩歌歌頌了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抒發了敕勒人對養育他們的水土,對遊牧生活無限熱愛之情。“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

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

蒙古國在歷史上也以遊牧為主,草原和牛羊、馬匹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蒙古人崇尚馬,以馬喻人,留下了許多讚美馬的詩詞名句。給馬的命名也充滿了讚賞詞,如:追風馬、千里馬、青龍馬、白龍馬、流雲馬等。蒙古族無論男女,縱馬如飛!熟練自如!在他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極為重要,他們也因此與馬結下了特殊的感情!他們十分愛馬,

甚至視馬為珍寶。

習近平主席開篇就用這首南北朝民歌描述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畫面,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勤勞勇敢的馬背民族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