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仙則名,傳說這裡有神仙!盤點中國八大“遇仙之地”|休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傳說中不少名山大澤都是仙家福地,在民間傳說和道教典籍中記載,這些地方甚至曾經出過神仙。今天,小編為您盤點中國八大“有神仙”的地方,一起去沾沾仙氣吧!

王屋洞府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記載而家喻戶曉。山名由來一謂“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一謂“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春天山花爛漫,夏日群山疊翠,秋采萬山紅遍,冬到銀裝素裹,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澱、千年道教文化傳統的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委羽洞府

位於浙江黃岩縣城南2公里處的委羽山。出黃岩城南,便見一座綠色孤峰從平川隆起,

狀如虎蹲龜伏,古稱龜茲山,這便是道家海內名山之一委羽山。委羽山位於浙江省黃岩市南約二公里處。據《典岩縣誌》記載:漢高祖劉邦後裔劉奉林在此修道成仙。仙鶴白日飛升,三繞其山,鶴墜羽翮,故而得名委羽山。山間林茂竹翠,草花飄香,溪水潺潺,百鳥爭鳴,宛如仙境。唐代已成道教勝地;宋代達鼎盛時期,時山間道觀之中藏經千卷,四季雲遊道士不絕。元時委羽山遂漸成為全真道場。
山中著名道教名勝古跡有大有宮、大有空明洞等;大有宮創建年代不詳,為浙江著名道教宮觀,宮後大有空明洞,據《雲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記載,為道教十大洞天之中的第二洞天。洞口高2米多,洞內清幽深邃,傳說與東海龍宮相通。宋時,大有宮中道人治好微宗皇帝之病,逐名聲大增,修建後更名為委羽道觀。

華山西玄洞府

華山西玄洞(華山道教文化)西玄洞在華山西峰絕壁,是一個迷信色彩很濃的天然石洞,為華山四大洞之一。據《雲芨七鑒》卷二十七載,華山西玄洞為道教十大洞天中之第四洞天,稱三元極真之天。《十大洞天記》雲,西玄洞周回三千里,名極真洞天,其洞中天地高大,日月星辰,風雲草木與洞外沒有什麼區別,

只唯日月並不東升西落,總是光輝照耀,朗接太空,晝夜通明,四季如春,形成長春之境。洞內宮闕樓臺,盡是七寶做成,旁邊長滿紫樹芳花,玉髓金津俯拾皆是,完全可以和蓬萊,瀛洲相媲美。

青城洞府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西元143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

蓬萊仙島

蓬萊屬山東省煙臺市,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東臨煙臺,南接青島,北與天津、大連等城市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八仙渡海在此地,縹緲仙境入夢來。蓬萊,一直以來都與仙境結緣,不論是秦始皇祈求長生,或是八仙渡海,乃至蓬萊仙境,都符合一切對於幻境的想像。 蓬萊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境內有馳名中外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蓬萊水城和蓬萊閣,有令人神往的“仙閣淩空”、“漁梁歌釣”、“日出扶桑”等十大景觀,加之獨具“海市蜃樓”奇觀和“八仙過海”的美傳,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

赤城洞府

赤城山又稱燒山,在浙江天臺西北,為天臺山南門。海拔306.5米,為丹霞地貌,是歷代名道的修身之處。唐司馬承禎《上清天地宮府圖經》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等道書所據: 第六赤城山洞,號“上玉清平山”,在唐興縣(今浙江天臺)。 赤城山為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寬7米。洞內隨岩構造三開間樓房,周圍植有松柏,鑿有古井。相傳晉代魏華存夫人于此棲養修真,得黃庭內外景二冊自古號曰黃庭經,為丹經絕品。山上還有許多與神話傳說相聯繫的景觀,如悟月樓、洗腸井、曬腸岩、八仙洞、金錢池、搖鈴石、青雲洞(韓湘子吹簫處),以及眾多的摩崖石刻。

武當玉虛宮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俗稱“老營宮”。相傳真武神得道升天後曾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虛相師”,故玉虛宮建成後,被永樂皇帝欽定為“玄天玉女宮”。是武當山建築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位於老營的南山腳下,距玄嶽門西約4公里,襄渝鐵路順著宮前橫貫而過。現存建築及遺址主要有2道長1036米的宮牆、兩座碑亭、裡樂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雲堂以及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遺址。這些殘存的遺址,到今天仍有很強的感染力,頗值得觀賞。古人讚譽玉虛宮是“隱三台十州之羽客,度九州萬國之蒼生”的聖地;明朝著明文學家王世貞也不禁讚歎:“玉虛仿佛秦阿房”。

嶗山太清宮

嶗山道士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聽過。太清宮居嶗山東南端,由寶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環抱。老君峰居中,左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依次而東,右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宮在峰下,大海當前。太清宮占地3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為主殿,以附屬設施關嶽祠、東西客堂、坤道院等構成的房舍共150餘間。每個大殿都立有山門,並有便門甬道相通,房舍簡樸、古拙,基本上承襲著宋代的建築規模和特色。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西元143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

蓬萊仙島

蓬萊屬山東省煙臺市,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瀕臨渤、黃二海,東臨煙臺,南接青島,北與天津、大連等城市及朝鮮半島隔海相望。八仙渡海在此地,縹緲仙境入夢來。蓬萊,一直以來都與仙境結緣,不論是秦始皇祈求長生,或是八仙渡海,乃至蓬萊仙境,都符合一切對於幻境的想像。 蓬萊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境內有馳名中外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蓬萊水城和蓬萊閣,有令人神往的“仙閣淩空”、“漁梁歌釣”、“日出扶桑”等十大景觀,加之獨具“海市蜃樓”奇觀和“八仙過海”的美傳,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

赤城洞府

赤城山又稱燒山,在浙江天臺西北,為天臺山南門。海拔306.5米,為丹霞地貌,是歷代名道的修身之處。唐司馬承禎《上清天地宮府圖經》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等道書所據: 第六赤城山洞,號“上玉清平山”,在唐興縣(今浙江天臺)。 赤城山為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寬7米。洞內隨岩構造三開間樓房,周圍植有松柏,鑿有古井。相傳晉代魏華存夫人于此棲養修真,得黃庭內外景二冊自古號曰黃庭經,為丹經絕品。山上還有許多與神話傳說相聯繫的景觀,如悟月樓、洗腸井、曬腸岩、八仙洞、金錢池、搖鈴石、青雲洞(韓湘子吹簫處),以及眾多的摩崖石刻。

武當玉虛宮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俗稱“老營宮”。相傳真武神得道升天後曾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虛相師”,故玉虛宮建成後,被永樂皇帝欽定為“玄天玉女宮”。是武當山建築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位於老營的南山腳下,距玄嶽門西約4公里,襄渝鐵路順著宮前橫貫而過。現存建築及遺址主要有2道長1036米的宮牆、兩座碑亭、裡樂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雲堂以及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遺址。這些殘存的遺址,到今天仍有很強的感染力,頗值得觀賞。古人讚譽玉虛宮是“隱三台十州之羽客,度九州萬國之蒼生”的聖地;明朝著明文學家王世貞也不禁讚歎:“玉虛仿佛秦阿房”。

嶗山太清宮

嶗山道士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聽過。太清宮居嶗山東南端,由寶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環抱。老君峰居中,左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依次而東,右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宮在峰下,大海當前。太清宮占地3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為主殿,以附屬設施關嶽祠、東西客堂、坤道院等構成的房舍共150餘間。每個大殿都立有山門,並有便門甬道相通,房舍簡樸、古拙,基本上承襲著宋代的建築規模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