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左良玉慘敗,崇禎皇帝還要拿出十幾萬兩銀子哄他

【崇禎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庚申日】

找糧

整個六月下旬,開封城中各級官員坐困愁城,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收購糧食。

六月二十日,巡撫高名衡派專人到民間收購糧食,價格由官方確定,

小麥是四兩銀子一石,雜糧是三兩銀子一石。這個價格比奸商李遇春哄抬起來的糧價稍低一些,但比起四月底的糧價,還是漲了將近一倍。

最初,民間能夠買到的糧食還挺多,一、二百石或者二、三十石,都送到政府指派的地點,售賣給民眾。

黃推官還讓各個總社出面收購糧食。

二十二日這一天,曹門總社的社長李光壂買到二百多石糧食,但已經非常困難。首先要打聽誰家有富餘的糧食,再親自登門進行勸說,而且給出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一石小麥漲到了五兩或五兩三、四錢銀子,一石雜糧漲到四兩或者四兩五、六錢銀子。短短幾天,糧價又漲了不少,已經高出六月初糧商們操控的糧價,那個被殺掉的李遇春有點兒冤。

李光壂把買到的糧食運到曹門坊,附近的許多民眾趕來買糧,兵民混雜,擁擠如蟻,有人踩踏受傷,許多人空手而歸。

這以後,把士兵和民眾買糧的日子分開,官府又規定,宗室和讀書人可以多買一些。

這裡有一個問題,賣糧收到的都是銅錢,而買糧付出的都是銀子,所以需要把收到的銅錢兌換成銀子。此時,開封市面上一兩銀子可換銅錢一千八百文,官府必須多出一百文錢,

才能換到銀子。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圍困當中的開封城裡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援軍在哪裡?

《明史·莊烈帝本紀》記載:“(六月二十二日)庚申,詔孫傳庭出關,兵部侍郎侯恂督左良玉軍援開封。”

這位侯恂就是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侯方域的父親,屬於東林黨。當初他擔任禦史時,最先提出來重用袁崇煥。而左良玉最早受到重用,也是因為侯恂擔任昌平督治侍郎時的大力舉薦。

崇禎十一年,邊鎮缺少軍糧,崇禎皇帝下令從山東、河南、江北等地收買米豆等糧物,一共運往天津九十多萬石,結果被各級官員貪掉了幾十萬石,崇禎皇帝大怒,把具體負責此事的戶部尚書侯恂投入牢獄。

《明史·楊文嶽傳》記載,六月份,丁啟睿、楊文嶽都因為朱仙鎮大敗而被追究罪責。

崇禎皇帝從獄中放出侯恂,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代替楊文岳,總督保定、山東、河南、湖北軍務,並統轄平賊總兵官左良玉等人。

崇禎皇帝又撥給侯恂十五萬兩銀子,主要用來犒賞左良玉的將士們。侯恂對左良玉有知遇之恩,崇禎皇帝希望他能調動左良玉的積極性,讓他更賣力氣。

如果放在平時,依照崇禎皇帝的脾氣和殺人標準,有幾個左良玉也早被殺了。現在到了亂世當中,形勢危急,崇禎皇帝剛剛殺了一個賀人龍,實在也找不到別人了,即使左良玉是敗軍之將,只要他手下還有人馬,還能派上用場,崇禎皇帝就得忍氣吞聲,繼續安撫他,哄他用他。

崇禎皇帝又派了三位監軍禦史,其中一位名叫王漢的負責平賊總兵官左良玉,“與督臣侯恂南援汴”。

但是,《明史·王漢傳》中說,王漢所監督的軍隊一共五萬九千,“然大半已潰散,兵部空名使之。”

所以王漢自己申請一千兵額,二百騎兵,四處招募士兵。這些都說法,此時左良玉的部隊已經大部分潰散,朱仙鎮之戰確實發生在五月下旬,而不是七月份。

義勇軍

開封城裡,因為高名衡、陳永福等人的愚蠢,沒能在五月下旬主動出擊,配合朱仙鎮的援軍作戰,錯過了一次極佳的解圍機會。如今援軍潰散,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了。

六月二十六日,推官黃澍開始組織一隻新的民兵隊伍,名叫“義勇大社”。黃推官在曹門上豎立一面大大的白旗,上面寫著:“汴梁豪傑願從吾遊者,立此旗下。”

不太清楚這個義勇大社和原有的各門總社有什麼區別,一種可能是原有的社兵流失嚴重。

義勇社得到了熱烈的回應,上到郡王、鄉紳,下到士民、商賈等百姓,都願意入社,一天之內就招募到一萬人。

六月二十八日,黃推官與義勇社的壯士們舉行儀式,擺設豬羊雞酒,祭拜關公。大銅甕裡面裝滿酒,灑入雞血,大家共飲雞血酒,一起盟誓,氣氛壯烈。

義勇社被分為前、後、左、右、中五營,分別選派舉人、宗室郡王和富商來統領,製作旗幟,還在城裡搞了一次大規模的閱兵。

開封城裡原本就有不少官兵和社兵,都沒有能力打破李自成的重圍。如今在短短幾天搞成這麼一個義勇社,當然不可能指望它創造奇跡。

組織者的真正目的,可能還是宣傳和提振士氣,並約束城中閒散人員,保持安定。

開封三圍(之十九) 于左 撰

現在到了亂世當中,形勢危急,崇禎皇帝剛剛殺了一個賀人龍,實在也找不到別人了,即使左良玉是敗軍之將,只要他手下還有人馬,還能派上用場,崇禎皇帝就得忍氣吞聲,繼續安撫他,哄他用他。

崇禎皇帝又派了三位監軍禦史,其中一位名叫王漢的負責平賊總兵官左良玉,“與督臣侯恂南援汴”。

但是,《明史·王漢傳》中說,王漢所監督的軍隊一共五萬九千,“然大半已潰散,兵部空名使之。”

所以王漢自己申請一千兵額,二百騎兵,四處招募士兵。這些都說法,此時左良玉的部隊已經大部分潰散,朱仙鎮之戰確實發生在五月下旬,而不是七月份。

義勇軍

開封城裡,因為高名衡、陳永福等人的愚蠢,沒能在五月下旬主動出擊,配合朱仙鎮的援軍作戰,錯過了一次極佳的解圍機會。如今援軍潰散,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了。

六月二十六日,推官黃澍開始組織一隻新的民兵隊伍,名叫“義勇大社”。黃推官在曹門上豎立一面大大的白旗,上面寫著:“汴梁豪傑願從吾遊者,立此旗下。”

不太清楚這個義勇大社和原有的各門總社有什麼區別,一種可能是原有的社兵流失嚴重。

義勇社得到了熱烈的回應,上到郡王、鄉紳,下到士民、商賈等百姓,都願意入社,一天之內就招募到一萬人。

六月二十八日,黃推官與義勇社的壯士們舉行儀式,擺設豬羊雞酒,祭拜關公。大銅甕裡面裝滿酒,灑入雞血,大家共飲雞血酒,一起盟誓,氣氛壯烈。

義勇社被分為前、後、左、右、中五營,分別選派舉人、宗室郡王和富商來統領,製作旗幟,還在城裡搞了一次大規模的閱兵。

開封城裡原本就有不少官兵和社兵,都沒有能力打破李自成的重圍。如今在短短幾天搞成這麼一個義勇社,當然不可能指望它創造奇跡。

組織者的真正目的,可能還是宣傳和提振士氣,並約束城中閒散人員,保持安定。

開封三圍(之十九)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