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白這麼多送別詩,只有這首最用心、最動情

如果把李白和“友誼”這個詞聯繫在一起,大家一定會想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又或者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不然就是一句“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李白的送別詩不勝枚舉,無不體現李白和友人間的深情厚誼,但讓小編覺得最具深情的還是那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西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

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

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人隔兩地,難以相從,

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歎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
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

而李白在這裡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深情莫過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