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老人常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有不少俗語,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六月蓋了被,田裡不生米”等,富含了很多人生哲理。農村俗語中,還有一句“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字面意思是男孩不要在初一過生日,女孩最好不要在十五這天過生日。

但孩子的生日自己也控制不了啊,那如果男孩剛好是初一出生的,生日的就得給他改成農曆三十或二十九,如果女孩剛好十五出生,那生日就得給她給改成十六號。實際這是一句互文,

也就是說無論男孩女孩,都儘量避免初一和十五過生日。

除夕過年,在古代“夕”和“年”都是一種怪獸,所以大家得燃放鞭炮,貼門神,來去除怪獸,所以,如果男孩在初一出生,就容易擔驚受怕,容易導致夭折。(因為古代的接生技術不像現代那麼完善,夭折率比較高。)如果是這樣的話,往後每年大年初一,大家都不好過了。

中國的十五都與陰屬性相關,比如 “元月十五日,花枝亂顫,七月十五日,百鬼夜行”之類的說法,如果女孩在十五這天出生,萬一有個什麼,那往後每逢八月十五,團圓節日就變成緬懷的節日了。

但因為“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一句互文,所以就需要理解成,孩子都別在喜慶日子裡出生,當然這是古代人因為生育技術而導致的觀念。

所以“母子平安”是古人最大的喜訊。

不過也有例外的,不如著名作家老舍,他就是大年三十出生的,也有很多叫“年寶”的,也是大年初一出生的,很多地方對這個也沒什麼禁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觀念,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吧。

敢說真話的農民公號:農村的日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