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措施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玉米為我網主要的糧食作物, 對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較大關係。為了促進玉米種植產量的穩步提升, 需要對其存在的病蟲害進行防治, 利用高產栽培技術, 保證能更好的維護玉米的品質和產量。

1 玉米高產栽培措施

1.1 合理選擇玉米品種

在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期間, 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是十分必要的。在對玉米春季播種期間, 對玉米種子的生長週期要求較長, 在選擇過程中, 要選擇具備頑強生命力的品種 (如正大619、先達901、先達903等) , 這樣在整體上才能促進整個植株生產能力的普遍提高。在夏季進行播種期間, 對玉米的矮杆、早熟特徵具備較高要求, 促進其抗倒伏能力的有效提升。

同時, 也可以利用套作方法, 保證玉米植株都更為緊湊, 實現玉米耐陰性的良好實現。對一個品質好的玉米品種進行選擇, 不僅要求其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 控制好脫水速度, 在整體上, 其成熟期也比較早。所以說, 選擇生命力較強、營養更為豐富的玉米品種, 能夠促進其優質與高產效果的形成。

1.2 做好土地平整工作

在對土地進行平整工作期間, 首先, 要執行選地工作。

一般情況下, 對玉米進行種植對土地要求不高, 只要種植地區地勢更為平坦、土層深厚以及土壤疏鬆, 同時, 具備良好的通透性才更合理。在整地工作中, 工作需要在播種前期有效執行。為了能促進玉米播種工作的有效執行, 提高種子的萌芽出苗率, 需要為玉米種植提供合適的土壤環境, 促進其整地工作的精細化。該工作要求播種區域的地面更為平整, 土壤更為疏鬆, 其不存在大塊土, 土層呈現上虛下實現象。
工作在實際執行期間, 具體要求需要在前後收穫完成後, 對其進行滅茬處理, 並根據有機肥的施用情況, 在冬季前期對其進行深耕處理工作。經過凍融工作完成後, 不僅能促進土壤的熟化程度, 對土壤的物理性狀進行改善, 還能對蟲蛹、蟲害的產生進行制約。還需要積蓄雨雪, 促進蓄水保墒能力的提高, 這樣在整體上, 才能增強土壤肥力。
在對春玉米進行深耕期間, 可以將30釐米作為主要標準, 也需要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種植。比如:存在上沙下粘土層, 可以進行一定的深耕工作, 促進其結合性, 保證土層性能的優化性。當土壤層比較貧瘠, 其下部分為沙流, 是不可以對其進行深耕的。

1.3 科學處理玉米品種

為了對玉米品種進行有效處理, 可以在幾個方面進行, 促使種植工作的有效執行。

期間, 要精選種子。該工作主要在播種前期執行, 對種子進行合理選擇。其中, 主要將種子中存在的一些黴變、破碎、混雜以及含有病蟲害進行剔除。其中, 種子的品質需要符合一定標準, 其中的純度要達到98%以上, 發芽率要在85%以上, 其存在的含水量也要在13以下。還需要執行曬種工作, 在播種工作前期, 可以選擇在晴天進行, 並將其平鋪在乾燥比較向陽、平坦區域, 對其進行2天到3天的暴曬工作, 也要在期間進行隨意翻動, 促進種子翻曬工作更為均勻, 這樣在整體上才能促進出苗率的提升。在進行浸種工作中, 執行播種前, 需要利用冷水對其進行浸種10個小時, 也可以在水溫為56攝氏度環境下浸種7個小時, 也可以使用0.15%的磷酸二氫鉀浸種。實現藥劑拌種工作, 能夠對病害的產生進行預防。對浸過的種子進行晾乾後, 要利用0.5%的磷酸銅進行拌種, 以保證能夠對玉米的黑粉病進行預防。為了對玉米的黑穗病進行預防, 可以利用20%的萎鏽靈進行拌種。在對種子進行試劑包衣工作期間, 可以對地下害蟲、蚜蟲等進行防治。其中, 1千克的種衣劑包50千克的種子, 對其進行直接包衣, 不需要添加水或者其他物質。實現種子發芽試驗工作, 在對種子進行處理完成後, 執行發芽試驗工作, 該工作需要將發芽率達到90%以上, 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產量[1]。

1.4 科學測土配方施肥

在對玉米進行栽種與種植期間, 實現科學的測土配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施肥, 能夠促進玉米的正常生長, 也能為其提供更充足的養分, 保證玉米產量和玉米品質得以提升。基於當前玉米種植與栽培期間的實際發展情況, 要對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進行有效配比, 以免化學肥料對土壤產生較大壓力, 為玉米的有效生長提供更充足養分, 從而達到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在對玉米進行栽培與種植期間, 其底肥為農家肥, 將化學肥料做為輔助。在後期的追肥工作中, 第一, 要在玉米的10片到12片葉子之間進行施肥。第二, 需要在玉米進入到抽絲階段對其有效施肥。不僅如此, 在玉米實際生長期間, 需要根據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 做好各個階段的追肥工作, 這樣在玉米有效生長期間, 才能為其提供更充足的養分[2]。

2 病蟲害防治工作

2.1 物理防治技術

在對玉米病蟲害進行防治期間, 需要實現預防與防治的結合發展, 這樣才能對其產生的經濟損失有效避免。在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期間, 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種子, 自身品質佳以及抵抗病毒能力強的種子, 保證能夠降低病蟲害危害玉米的程度。在對玉米進行種植前期, 還需要實施藥劑把拌種工作, 提高玉米抗病蟲害能力。在對玉米進行施肥過程中, 要對鉀肥進行合理使用, 促進其抗病害能力得以增強。對於玉米植株, 要對枯心苗、殘體進行清理, 以病蟲害的傳播。當發現玉米植株中產生病變現象的時候, 要將其剷除, 對其進行合理處理, 這樣在根本上才能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

2.2 化學防治技術

對玉米斑病進行有效預防。玉米植株在抽雄後, 將產生一些玉米斑病。期間, 可以對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其預防, 其中, 可以將濃度控制在50%左後。也可以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以保證能夠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 對玉米植株進行噴灑, 每7天對其進行一次噴灑, 連續執行兩次或者三次。

對玉米螟蟲的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顆粒, 其使用濃度為1.5%。當玉米生長到打苞期的時候, 可以利用1000倍溶液溴氰菊酯乳油, 以促進防治效果的實現[3]。

對於紅蜘蛛的防治, 可以利用3%的甲拌磷顆粒。也可以使用3911乳油, 促進其防治效果的實現。對於已經配置好的藥物, 可以施散在玉米行間, 實現薰蒸。但該病比較嚴重的時候, 可以使用尼索朗乳油, 其濃度控制為5%, 對玉米植株進行噴霧處理, 每隔7天進行一次噴灑, 以促進防治效果的獲取。

3 結語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 我國主要的農作物為玉米, 要促進其種植產量的提升, 大力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當地的玉米實際生長條件, 有效防治病蟲害, 不僅能促進玉米的積極生長, 也能為農業的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實施對策。

參考文獻

[1]孟慶平.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 2013 (1) :22-26.

[2]薑斌.淺析我國玉米高產栽培農藝措施研究進展[J].農業與技術, 2016, 36 (19) :113-114.

[3]李茜.玉米高產栽培關鍵技術與病蟲害防範思考[J].農業與技術, 2016, 36 (18) :95.

【文】許忠文,黃承鋒.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措施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12):45+44.

【鄭重申明】本文源於知網,僅供學術交流,無意侵犯任何版權,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感謝作者為行業提供新資訊。

在進行浸種工作中, 執行播種前, 需要利用冷水對其進行浸種10個小時, 也可以在水溫為56攝氏度環境下浸種7個小時, 也可以使用0.15%的磷酸二氫鉀浸種。實現藥劑拌種工作, 能夠對病害的產生進行預防。對浸過的種子進行晾乾後, 要利用0.5%的磷酸銅進行拌種, 以保證能夠對玉米的黑粉病進行預防。為了對玉米的黑穗病進行預防, 可以利用20%的萎鏽靈進行拌種。在對種子進行試劑包衣工作期間, 可以對地下害蟲、蚜蟲等進行防治。其中, 1千克的種衣劑包50千克的種子, 對其進行直接包衣, 不需要添加水或者其他物質。實現種子發芽試驗工作, 在對種子進行處理完成後, 執行發芽試驗工作, 該工作需要將發芽率達到90%以上, 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產量[1]。

1.4 科學測土配方施肥

在對玉米進行栽種與種植期間, 實現科學的測土配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施肥, 能夠促進玉米的正常生長, 也能為其提供更充足的養分, 保證玉米產量和玉米品質得以提升。基於當前玉米種植與栽培期間的實際發展情況, 要對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進行有效配比, 以免化學肥料對土壤產生較大壓力, 為玉米的有效生長提供更充足養分, 從而達到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在對玉米進行栽培與種植期間, 其底肥為農家肥, 將化學肥料做為輔助。在後期的追肥工作中, 第一, 要在玉米的10片到12片葉子之間進行施肥。第二, 需要在玉米進入到抽絲階段對其有效施肥。不僅如此, 在玉米實際生長期間, 需要根據玉米的實際生長情況, 做好各個階段的追肥工作, 這樣在玉米有效生長期間, 才能為其提供更充足的養分[2]。

2 病蟲害防治工作

2.1 物理防治技術

在對玉米病蟲害進行防治期間, 需要實現預防與防治的結合發展, 這樣才能對其產生的經濟損失有效避免。在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期間, 要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種子, 自身品質佳以及抵抗病毒能力強的種子, 保證能夠降低病蟲害危害玉米的程度。在對玉米進行種植前期, 還需要實施藥劑把拌種工作, 提高玉米抗病蟲害能力。在對玉米進行施肥過程中, 要對鉀肥進行合理使用, 促進其抗病害能力得以增強。對於玉米植株, 要對枯心苗、殘體進行清理, 以病蟲害的傳播。當發現玉米植株中產生病變現象的時候, 要將其剷除, 對其進行合理處理, 這樣在根本上才能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

2.2 化學防治技術

對玉米斑病進行有效預防。玉米植株在抽雄後, 將產生一些玉米斑病。期間, 可以對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其預防, 其中, 可以將濃度控制在50%左後。也可以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以保證能夠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 對玉米植株進行噴灑, 每7天對其進行一次噴灑, 連續執行兩次或者三次。

對玉米螟蟲的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顆粒, 其使用濃度為1.5%。當玉米生長到打苞期的時候, 可以利用1000倍溶液溴氰菊酯乳油, 以促進防治效果的實現[3]。

對於紅蜘蛛的防治, 可以利用3%的甲拌磷顆粒。也可以使用3911乳油, 促進其防治效果的實現。對於已經配置好的藥物, 可以施散在玉米行間, 實現薰蒸。但該病比較嚴重的時候, 可以使用尼索朗乳油, 其濃度控制為5%, 對玉米植株進行噴霧處理, 每隔7天進行一次噴灑, 以促進防治效果的獲取。

3 結語

基於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 我國主要的農作物為玉米, 要促進其種植產量的提升, 大力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當地的玉米實際生長條件, 有效防治病蟲害, 不僅能促進玉米的積極生長, 也能為農業的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實施對策。

參考文獻

[1]孟慶平.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 2013 (1) :22-26.

[2]薑斌.淺析我國玉米高產栽培農藝措施研究進展[J].農業與技術, 2016, 36 (19) :113-114.

[3]李茜.玉米高產栽培關鍵技術與病蟲害防範思考[J].農業與技術, 2016, 36 (18) :95.

【文】許忠文,黃承鋒.淺談玉米高產栽培措施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12):45+44.

【鄭重申明】本文源於知網,僅供學術交流,無意侵犯任何版權,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感謝作者為行業提供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