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路媒體走轉改|見微知著 數說深圳改革開放40年

編者按:深圳之于中國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取得的建設成就,更在於它所具備的感染力。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激發出了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也許你錯過了一個時代的開端,

但卻不會錯過這個時代發展的過程,改革開放就像一股從未停歇的力量將中國人民推向了自強自信的道路。深圳,用40年的光陰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蛻變成一座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大城市。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網信辦舉辦了以“新時代、新夢想”為主題的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而我選擇的目的地正是廣東省,

第一站便是深圳。

如何形容我所看到的深圳?用數字說話也許更有力量。

跟著數字讀歷史——這裡是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

改革開放前的蛇口曾經是一塊彈丸之地,當時流傳一句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裡只剩老和小”。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在蛇口炸響,蛇口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成為了當年衝破思想禁錮,

解放思潮的時代標杆。此後蛇口工業區以奇跡般的速度迅猛發展,短短二十年一躍成為令世界矚目的經濟特區。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入口的浮雕牆,描述的是袁庚向鄧小平彙報蛇口工業區情況。何佳攝

從0到1,感受非凡意義

為隆重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招商局成立145周年,2017年12月底全國第一個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展覽在蛇口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展覽分為“春天的故事”和“袁庚”兩個展廳,分別展示蛇口近40年轟轟烈烈的改革和發展歷程以及“改革先鋒”、“蛇口之父”袁庚先生的生平事蹟。大量的實物展品、模擬場景復原以及互動式多媒體體驗為觀眾打造出蛇口早期建設和改革歷程的生動歷史畫面與時代印象。

蛇口工業區建立之初的口號,很快風靡全國。何佳攝

從5000到500,還原真實歷史

2016年7月,展覽承辦方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面向社會徵集與蛇口改革開放相關的展品。徵集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捐贈的物品中大到產自蛇口ABC廠的自行車、80年代的收音機、電視,

小到工作證、照片、檔表格等,其中也不乏袁庚書稿、員工獎章等對當事人極具紀念意義的物品。許多曾在工業區任職的退休幹部,除了捐贈展品,更組成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顧問團隊,在展品徵集工作中提供建議與協助。經過博物館仔細地甄選入庫,最終從5000件展品中選擇了500件展品列入展綱,在展覽中以各種形式與觀眾見面,為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時代記憶。

從5000到500,濃縮最真實的時代記憶。何佳攝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正是記載這片改革開放熱土的光榮與理想之地,並始終傳達著堅定的信念,理想不會止步,改革仍在前行。

“人才”多不多,數數便知道——這裡是深圳人才公園

這是一顆璀璨的“吊墜”,鑲嵌在16.2公里深圳灣海濱休閒帶“項鍊”上,這就是深圳人才公園。公園入口處醒目擺放著一塊刻有“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的人才語錄石;它的東面矗立著30位曾對深圳市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星光柱;它的南面兩面的欄杆上鑲嵌著圓周率小數點後2017位,寓意2017年深圳的建設與開放;人才多功能廳、院士講壇、創客空間、人才體驗館等等,要把這些人才元素都數一個遍,可真是不簡單。

深圳人才公園大門。何佳攝

從1到8,發現城市生命力

2017年11月1日,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正式開放,在這背後我看到了深圳市南山區對人才的渴望。

人才公園內刻有“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的語錄石。何佳攝

近年來,南山區將人才作為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堅持党管人才原則,逐漸探索建立一整套完備的人才政策體制,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政策支持:啟動“領航2020人才發展計畫”、“孔雀計畫”;建設了面積達30000平方米的南山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出臺有關科技創新資金實施細則;鼓勵智慧財產權保護;已堅持9年舉辦南山“創業之星”大賽;與校企合作,建設“國際大學生創新驛站”;創建人才發展基金等,全力建設國家級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生態先行區。

在深圳人才公園青年人才驛站進行的講座。何佳攝

一組數據為證:目前,南山區共引進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2個,占全市的50%,全職院士14名,占全市的70%;南山“孔雀計畫”人才總數達1593人,占全市的68%;省、市創新科研團隊數量達77個,均占全市74%,海歸人才超5萬人,人才總量居全市第一。

假如數字會說話——這裡是智慧寶安

554萬人口,494萬流動人口,各項工作點多、線長、面廣、體大、事雜,這是對深圳寶安區的形象描述。作為管理者,你會怎麼辦?不如交給數字來解決。

2017年,寶安區所開創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經驗被編入中央黨校《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案例》,成為打造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精彩樣板。兩年的建設和發展,寶安區已經初步建成全區統一的大資料資源中心,彙集市區71個部門659項業務資料、4.1萬路視頻,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網格化智慧管理、智慧管控、聯合應急、“大誠信+”、公眾資訊服務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3個“1”推動資料資源分享

一個大資料中心、一個機房、一張網路,形成“共用 實用 安全”的資訊基礎設施體系,有效破解部門間的資訊壁壘。目前,大資料資源中心已建立人口、法人、房屋、地理資訊4個基礎庫,11個主題庫,構建了86個專業圖層,整合了市、區71個部門659項資料,彙聚了4萬多路視頻,實現24個系統的資料即時共用,成為寶安區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大腦。

寶安區各個政務服務大廳的電子監控畫面。何佳攝

4833個網格撬動城市大治理

網格是城市治理最微小的單元,寶安創新“大巡查、大智慧、大執法、大誠信、大參與”的網格化智慧管理理念,建立1個區級大網格、10個街道中網格、124個社區核心網格、4833個工作微網格,形成“1+10+124+4833”的以社區為核心的網格化智慧管理體系,完成“人、格、物、事”落圖落格,通過大資料分析實現重點難點問題的精准發現和整治,實現網格安則社區安、社區安則街道安、街道安則寶安安。

寶安區的管控中心。何佳攝

200萬下載量讓群眾少跑腿

寶安通是一款手機APP,整合了政務、教育、醫療、文體等16個板塊,提供了1756項電子化公共服務功能,實現22個區級職能部門、10個街道辦、7個駐區單位的1060項審批事項的手機移動辦理,支撐692個審批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三分之一的業務量通過網上辦理,達25.8萬件,共減少群眾跑大廳9萬人次,減少群眾提供紙質材料14.5萬件。2017年累計下載突破200萬人次,日均活躍度達到7.45%。

智慧寶安,“一機在手,通遍寶安”。

從歷史記憶的回憶到人才戰略的佈局再到城市治理的智慧+,深圳在科技資訊發展的當下,用一個個漂亮的數位成功詮釋出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從一個社區再到一個城市,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腳下的這片土地,更是整個中國團結奮進,深化改革的堅實步伐!

從5000到500,濃縮最真實的時代記憶。何佳攝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正是記載這片改革開放熱土的光榮與理想之地,並始終傳達著堅定的信念,理想不會止步,改革仍在前行。

“人才”多不多,數數便知道——這裡是深圳人才公園

這是一顆璀璨的“吊墜”,鑲嵌在16.2公里深圳灣海濱休閒帶“項鍊”上,這就是深圳人才公園。公園入口處醒目擺放著一塊刻有“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的人才語錄石;它的東面矗立著30位曾對深圳市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星光柱;它的南面兩面的欄杆上鑲嵌著圓周率小數點後2017位,寓意2017年深圳的建設與開放;人才多功能廳、院士講壇、創客空間、人才體驗館等等,要把這些人才元素都數一個遍,可真是不簡單。

深圳人才公園大門。何佳攝

從1到8,發現城市生命力

2017年11月1日,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正式開放,在這背後我看到了深圳市南山區對人才的渴望。

人才公園內刻有“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的語錄石。何佳攝

近年來,南山區將人才作為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堅持党管人才原則,逐漸探索建立一整套完備的人才政策體制,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政策支持:啟動“領航2020人才發展計畫”、“孔雀計畫”;建設了面積達30000平方米的南山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出臺有關科技創新資金實施細則;鼓勵智慧財產權保護;已堅持9年舉辦南山“創業之星”大賽;與校企合作,建設“國際大學生創新驛站”;創建人才發展基金等,全力建設國家級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生態先行區。

在深圳人才公園青年人才驛站進行的講座。何佳攝

一組數據為證:目前,南山區共引進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2個,占全市的50%,全職院士14名,占全市的70%;南山“孔雀計畫”人才總數達1593人,占全市的68%;省、市創新科研團隊數量達77個,均占全市74%,海歸人才超5萬人,人才總量居全市第一。

假如數字會說話——這裡是智慧寶安

554萬人口,494萬流動人口,各項工作點多、線長、面廣、體大、事雜,這是對深圳寶安區的形象描述。作為管理者,你會怎麼辦?不如交給數字來解決。

2017年,寶安區所開創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經驗被編入中央黨校《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案例》,成為打造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精彩樣板。兩年的建設和發展,寶安區已經初步建成全區統一的大資料資源中心,彙集市區71個部門659項業務資料、4.1萬路視頻,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網格化智慧管理、智慧管控、聯合應急、“大誠信+”、公眾資訊服務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3個“1”推動資料資源分享

一個大資料中心、一個機房、一張網路,形成“共用 實用 安全”的資訊基礎設施體系,有效破解部門間的資訊壁壘。目前,大資料資源中心已建立人口、法人、房屋、地理資訊4個基礎庫,11個主題庫,構建了86個專業圖層,整合了市、區71個部門659項資料,彙聚了4萬多路視頻,實現24個系統的資料即時共用,成為寶安區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大腦。

寶安區各個政務服務大廳的電子監控畫面。何佳攝

4833個網格撬動城市大治理

網格是城市治理最微小的單元,寶安創新“大巡查、大智慧、大執法、大誠信、大參與”的網格化智慧管理理念,建立1個區級大網格、10個街道中網格、124個社區核心網格、4833個工作微網格,形成“1+10+124+4833”的以社區為核心的網格化智慧管理體系,完成“人、格、物、事”落圖落格,通過大資料分析實現重點難點問題的精准發現和整治,實現網格安則社區安、社區安則街道安、街道安則寶安安。

寶安區的管控中心。何佳攝

200萬下載量讓群眾少跑腿

寶安通是一款手機APP,整合了政務、教育、醫療、文體等16個板塊,提供了1756項電子化公共服務功能,實現22個區級職能部門、10個街道辦、7個駐區單位的1060項審批事項的手機移動辦理,支撐692個審批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三分之一的業務量通過網上辦理,達25.8萬件,共減少群眾跑大廳9萬人次,減少群眾提供紙質材料14.5萬件。2017年累計下載突破200萬人次,日均活躍度達到7.45%。

智慧寶安,“一機在手,通遍寶安”。

從歷史記憶的回憶到人才戰略的佈局再到城市治理的智慧+,深圳在科技資訊發展的當下,用一個個漂亮的數位成功詮釋出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從一個社區再到一個城市,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腳下的這片土地,更是整個中國團結奮進,深化改革的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