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武漢被稱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老大哥”?

時光荏苒,四年時間轉眼而過。4月10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五屆會商會(C4峰會)在漢召開。自2013年以來,武漢、長沙、合肥、南昌 “四兄弟”“抱團”發展,欲構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如今,

“四兄弟”再次回到夢想開始之地,更具有國際視野,開放合作再“升級”。本次會商會邀請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內觀察員城市代表岳陽、黃石、九江,以及上海、重慶等長三角、成渝城市群城市代表參加,還簽署了具有實操性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畫(2017-2020)》。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講話中,期待四省會城市共創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發展新局面,合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中游城市群。

武漢在今年會商會中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提出共築產業創新發展新優勢、共創生態保護新典範、共拓開發合作新空間、共促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共塑長江文明新形象五個方面合作領域。

而武漢為了打造國際亮點城市,提出建設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東湖綠心等一系列舉動,體現了武漢在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中游城市群增磚添瓦,

為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乃至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的決心。

為什麼武漢被稱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老大哥”?

4月初,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萬勇一行拜訪長沙時,長沙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易煉紅表示,多年來,武漢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老大哥”,發展站位高、氣魄大、變化快。

“老大哥”,“老”在於武漢擁有悠久的城市文化底蘊;“大”在於相較於城市群內其他地方的發展,

武漢在GDP總值、淨流入人口量、經濟輻射範圍,乃至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中的作用都顯得“大”;“哥”則是武漢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中發揮核心作用。

近三年,武漢GDP總值都在萬億以上,長沙、合肥和南昌“三兄弟”都與武漢GDP總值有一定的差距。

(近三年四市GDP總值資料)

(重要城市2015年人口淨流入)

(長江中游城市群空間結構圖)

長江中游地區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相對較快的地區,已形成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潘陽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為主體的城市集群。其中,武漢城市圈經濟優勢明顯。

2016年,武漢城市圈GDP總值20147.78億元,

環長株潭城市群GDP總值25475.61億元,環鄱陽湖城市群GDP總值14918.84億元。

“四兄弟”中武漢被稱為“老大哥”,不光是“面子”,更重要的是,武漢還承擔起加快建設長江中游城市、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崛起的責任。

武漢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大量的人才資源,交通樞紐地位優勢以及國家戰略項目的實施,在“四兄弟”中,武漢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佈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為“第四極”

(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分佈)

當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經成為我國快速發展的三個城市群。2016年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GDP總值分別為147194.41億元、73118.77億元、68857.15億元,分別占全國GDP總值的19.78%、9.83%和9.25%。

在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中,城市群無疑是主力軍和主陣地。長江中游城市群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增長極,有著天然的優勢。

地理上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以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個城市為核心形成了新的經濟區,呼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新格局。2016年,長江中游城市群GDP總量為71193.85億元,占全國GDP總量的9.57%。

長江中游城市群將聯結成渝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在長江上、中、下游形成一條城市群連綿帶,承接整個長江經濟帶。而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腰”,發展速度快的核心城市,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老大哥”的責任

四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兄弟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建立協作機制和合作平臺,在產業合用、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對接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

產業合作方面,江淮汽車在武漢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武漢卓爾投資60億在長江建設電商城,武漢中鐵大橋局與合肥中鐵四局合作建設衣索比亞至吉布地鐵路電氣工程和軌道鋪軌專案。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加快高鐵、高速公路、水運等通道建設,組建華中甩掛運輸聯盟,四市往來日趨便捷。

公共服務一體化上,更是走在全國前列。目前開展省際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和轉移接續,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旅遊一卡通等。

(武漢、長沙、合肥、南昌近年來的“大事記”)

那麼,四兄弟接下來又將如何進一步在合作中攜手共贏?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昨天召開的會商會研討講話中,用五個“新”勾勒出未來合作發展的領域,即共築產業創新發展新優勢、共創生態保護新典範、共拓開放合作新空間、共促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共塑長江文明新形象。

在四市簽署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畫(2017-2020)》中,對五個“新”做了具體部署。

產業上,四市現已達成共識,加強產業創新合作,依託高校院所,以及行業領軍型創新企業,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空間佈局規劃)

生態方面,長江中游四省會城市打算聯手構築長江中游城市群生態屏障。尤其,作為“百湖之城”的武漢,將大力推進“四水共治”,實現系統、科學、依法治同,並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湖長制,努力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濱水生態綠城。

四個省會城市在交通運輸建設上,提出要牽手“左右岸”、 聯結“上下游”。陸路交通上,將協同推進城市群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路建設,構建四市互達“90分鐘經濟圈”,助推長江中游城市群內幾大城市圈之間的交通一體化建設;水運格局上,爭取儘快實現長江中游幹支流航道改造升級工程,並且提升四市港口樞紐功能,整體推進與長江上下游港口的接駁運輸與合作。

(交通路線圖)

對長江中游的四大省會城市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四市發展的根本動力。陳一新在講話中,提出要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共建全國改革先鋒區域。對此,四市將探索建立“一地試點、多城聯動”機制,推廣共用創新成果,成型“一點試驗、多點開發、整體受益”的良好局面。

亮點城市與亮點城市群

武漢市喊出要建設成為世界城市發展中的亮點城市,從“三鎮時代”邁向“長江時代”。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武漢的目標,積極實施“亮點撬動”方略,規劃優化長江主軸、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提升武漢大都市的城市功能、品質、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能林。”四市同處長江流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長江文明的重要承載地。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的發展,要站在更高的合作基礎上,也要有更遠的發展目標。

陳一新號召,四市要共同傳承弘揚長江文明,策劃組織以長江文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開展四市形象整體行銷,打響合作品牌,提升四市文化凝聚力和海內外影響力。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全國重要創新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撐、全國經濟的新增長極、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亮點城市群。

撰文:蔡婉婷 劉靖宇 何濤

責編:薑珊

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長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為“第四極”

(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分佈)

當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經成為我國快速發展的三個城市群。2016年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GDP總值分別為147194.41億元、73118.77億元、68857.15億元,分別占全國GDP總值的19.78%、9.83%和9.25%。

在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中,城市群無疑是主力軍和主陣地。長江中游城市群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增長極,有著天然的優勢。

地理上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以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個城市為核心形成了新的經濟區,呼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新格局。2016年,長江中游城市群GDP總量為71193.85億元,占全國GDP總量的9.57%。

長江中游城市群將聯結成渝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在長江上、中、下游形成一條城市群連綿帶,承接整個長江經濟帶。而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腰”,發展速度快的核心城市,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老大哥”的責任

四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兄弟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建立協作機制和合作平臺,在產業合用、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對接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

產業合作方面,江淮汽車在武漢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武漢卓爾投資60億在長江建設電商城,武漢中鐵大橋局與合肥中鐵四局合作建設衣索比亞至吉布地鐵路電氣工程和軌道鋪軌專案。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加快高鐵、高速公路、水運等通道建設,組建華中甩掛運輸聯盟,四市往來日趨便捷。

公共服務一體化上,更是走在全國前列。目前開展省際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和轉移接續,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旅遊一卡通等。

(武漢、長沙、合肥、南昌近年來的“大事記”)

那麼,四兄弟接下來又將如何進一步在合作中攜手共贏?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昨天召開的會商會研討講話中,用五個“新”勾勒出未來合作發展的領域,即共築產業創新發展新優勢、共創生態保護新典範、共拓開放合作新空間、共促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共塑長江文明新形象。

在四市簽署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行動計畫(2017-2020)》中,對五個“新”做了具體部署。

產業上,四市現已達成共識,加強產業創新合作,依託高校院所,以及行業領軍型創新企業,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空間佈局規劃)

生態方面,長江中游四省會城市打算聯手構築長江中游城市群生態屏障。尤其,作為“百湖之城”的武漢,將大力推進“四水共治”,實現系統、科學、依法治同,並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湖長制,努力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濱水生態綠城。

四個省會城市在交通運輸建設上,提出要牽手“左右岸”、 聯結“上下游”。陸路交通上,將協同推進城市群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路建設,構建四市互達“90分鐘經濟圈”,助推長江中游城市群內幾大城市圈之間的交通一體化建設;水運格局上,爭取儘快實現長江中游幹支流航道改造升級工程,並且提升四市港口樞紐功能,整體推進與長江上下游港口的接駁運輸與合作。

(交通路線圖)

對長江中游的四大省會城市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四市發展的根本動力。陳一新在講話中,提出要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共建全國改革先鋒區域。對此,四市將探索建立“一地試點、多城聯動”機制,推廣共用創新成果,成型“一點試驗、多點開發、整體受益”的良好局面。

亮點城市與亮點城市群

武漢市喊出要建設成為世界城市發展中的亮點城市,從“三鎮時代”邁向“長江時代”。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武漢的目標,積極實施“亮點撬動”方略,規劃優化長江主軸、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提升武漢大都市的城市功能、品質、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能林。”四市同處長江流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長江文明的重要承載地。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的發展,要站在更高的合作基礎上,也要有更遠的發展目標。

陳一新號召,四市要共同傳承弘揚長江文明,策劃組織以長江文明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開展四市形象整體行銷,打響合作品牌,提升四市文化凝聚力和海內外影響力。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全國重要創新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撐、全國經濟的新增長極、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亮點城市群。

撰文:蔡婉婷 劉靖宇 何濤

責編: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