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VS長沙VS南昌,長江中游城市群靠誰崛起?

2015年4月5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由國務院批復實施。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後,國家批復的首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正式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和“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

隨著規劃的塵埃落定,長江中游城市群也將迎來“龍腰起舞”時代。

格局初定

武漢、長沙、南昌中心城市地位確立

國家級城市群之一

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

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將佔有重要地位。未來,長江中游的“龍腰”地位進一步提升。

長江中游城市群格局

(點開查看高清圖)

長江中游城市群橫跨鄂、湘、贛三省,武漢、長沙、南昌作為省會城市,已經發展成為區域核心城市,

三城市以不足1/10的面積,佔據長江中游城市群超1/3的經濟總量、近1/5的人口和2/3的高校人才,未來也將成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強核階段

三大中心城市成為各自都市圈的領頭羊

2016年武漢、長沙、南昌在各自都市圈GDP占比

(點開查看高清圖)

2016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常住人口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點開查看高清圖)

經濟

武漢、長沙、南昌經濟總量領銜長江中游城市群,在各自都市圈中也佔據主導地位。

其中武漢2016年GDP總量近1.2萬億,占武漢都市圈的41%,占長江中游城市群的17%。長沙緊隨其後,GDP總量超9000億,占環長株潭都市圈的37%。

人口

武漢人口規模突出,遠超城市群其它城市。武漢憑藉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入較大,常住人口達1077萬,占長江中游城市群8.6%。其次為長沙、衡陽,人口均在700萬以上,南昌、黃岡等城市在500-600萬的規模。

財富

長沙、武漢居民財富水準領先其他城市。

其中,2016年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萬元,位列各城市第一,其次為武漢,約4萬元,株洲、南昌在3.5萬元左右,婁底、益陽等城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居民財富水準墊底。

教育

武漢是科教大市,高校數量及高等教育人才可觀。2016年,武漢以83所高校,並列全國第二,長沙、南昌高校數量也名列全國第6、9位。高校資源豐富一方面可以提高產業研發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也為城市輸送更多高端人才,

從而帶來旺盛的住房需求。

優先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城際交通建設加速,中心城市地位繼續鞏固

長江中游城市群具備優先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 中心城市產業層級將進一步提升。

2016年武漢、長沙、南昌三次產業占比

長江中游城市群內三大區域產業分別圍繞中心城市聯動發展,但城市群內尚未形成協同效應。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仍以二產為主導,僅武漢三產占比超過50%。未來,借助東部沿海產業向內陸轉移的契機,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將迎來發展期,中心城市產業層級進一步提升。武漢將發揮區位、交通、人才及產業基礎等優勢,以先進製造、研發和服務業為發展方向;長沙在長、株、潭一體化中的產業核心地位進一步提升,並不斷向外轉移,生產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佈局更加集聚;南昌未來將逐步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轉移,逐步培育休閒度假、後臺服務等功能。

承東啟西,聯接南北,臨江達海,交通條件優越

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一批現代化港口群、區域樞紐機場以及鐵路、公路交通幹線,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在全國綜合交通網絡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就軌道交通來看,武漢都市圈城際交通便捷度較高,但三大區域間未形成跨區域聯絡線,城市群軌道便捷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武漢都市圈

2013-2016年,武咸、武黃、武岡、武孝等四條城際鐵路先後通車。咸甯、黃石、黃岡、孝感等城市與武漢市之間構建成“半小時鐵路圈”。未來,規劃武漢到仙桃、潛江、天門的城際鐵路,擴大武漢向西的輻射力和城市圈的影響力。

環長株潭都市圈

目前,長株潭城際鐵路已開通,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間形成“人”字形的快速、便捷的半小時通勤圈。未來規劃了“一豎兩橫加半圓”的城際線路,“一豎”是岳陽-長株潭-衡陽;“兩橫”分別是長沙-益陽-常德、湘潭-婁底;“半圓”是汨羅-益陽-婁底-衡陽。

環鄱陽湖都市圈

目前僅昌九、昌景城際通車。規劃“一環八射兩聯通”的城際線路,“一環”為環鄱陽湖城際;“八射”分別為九江方向、奉新-修水方向、奉新-上栗方向、高安方向、豐城-樟樹方向、撫州方向、鷹潭-上饒方向、景德鎮方向的城際鐵路。“兩聯通”為新余-吉安城際、景鷹鐵路。

房地產市場仍以武漢、長沙、南昌等中心城市為主

外溢效應較弱

(點開查看高清圖)

仍處於單核發展階段,三大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規模遠高於周邊地區。2016年,武漢都市圈的核心武漢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遠超其他城市,但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而南昌和長沙雖然規模不及武漢,但2016年開發投資額增速分別達到39%和25.8%,遠超城市圈內部其他城市。從商品房銷售額來看,武漢、長沙和南昌三大核心城市市場規模遠高於其他城市,並且在上行週期中,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整體來看,長江中游城市群尚處於核心城市吸聚周邊資源的發展階段,武漢無論在經濟規模、人口流入,還是在產業、交通規劃發展上都較長沙、南昌更具優勢,未來也將承擔起長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重任。

更多內容請查看

房天下產業網

http://fdc.fang.com/

或關注 中國指數研究院官微

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仍以二產為主導,僅武漢三產占比超過50%。未來,借助東部沿海產業向內陸轉移的契機,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將迎來發展期,中心城市產業層級進一步提升。武漢將發揮區位、交通、人才及產業基礎等優勢,以先進製造、研發和服務業為發展方向;長沙在長、株、潭一體化中的產業核心地位進一步提升,並不斷向外轉移,生產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佈局更加集聚;南昌未來將逐步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轉移,逐步培育休閒度假、後臺服務等功能。

承東啟西,聯接南北,臨江達海,交通條件優越

長江中游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一批現代化港口群、區域樞紐機場以及鐵路、公路交通幹線,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在全國綜合交通網絡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就軌道交通來看,武漢都市圈城際交通便捷度較高,但三大區域間未形成跨區域聯絡線,城市群軌道便捷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武漢都市圈

2013-2016年,武咸、武黃、武岡、武孝等四條城際鐵路先後通車。咸甯、黃石、黃岡、孝感等城市與武漢市之間構建成“半小時鐵路圈”。未來,規劃武漢到仙桃、潛江、天門的城際鐵路,擴大武漢向西的輻射力和城市圈的影響力。

環長株潭都市圈

目前,長株潭城際鐵路已開通,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間形成“人”字形的快速、便捷的半小時通勤圈。未來規劃了“一豎兩橫加半圓”的城際線路,“一豎”是岳陽-長株潭-衡陽;“兩橫”分別是長沙-益陽-常德、湘潭-婁底;“半圓”是汨羅-益陽-婁底-衡陽。

環鄱陽湖都市圈

目前僅昌九、昌景城際通車。規劃“一環八射兩聯通”的城際線路,“一環”為環鄱陽湖城際;“八射”分別為九江方向、奉新-修水方向、奉新-上栗方向、高安方向、豐城-樟樹方向、撫州方向、鷹潭-上饒方向、景德鎮方向的城際鐵路。“兩聯通”為新余-吉安城際、景鷹鐵路。

房地產市場仍以武漢、長沙、南昌等中心城市為主

外溢效應較弱

(點開查看高清圖)

仍處於單核發展階段,三大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規模遠高於周邊地區。2016年,武漢都市圈的核心武漢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遠超其他城市,但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而南昌和長沙雖然規模不及武漢,但2016年開發投資額增速分別達到39%和25.8%,遠超城市圈內部其他城市。從商品房銷售額來看,武漢、長沙和南昌三大核心城市市場規模遠高於其他城市,並且在上行週期中,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整體來看,長江中游城市群尚處於核心城市吸聚周邊資源的發展階段,武漢無論在經濟規模、人口流入,還是在產業、交通規劃發展上都較長沙、南昌更具優勢,未來也將承擔起長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重任。

更多內容請查看

房天下產業網

http://fdc.fang.com/

或關注 中國指數研究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