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想到生用它能引起嘔吐,這樣處理後竟能止嘔!

在《禮記·月令》中有記載道:“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守田會意,水玉因形。”因為半夏正好生於夏至前後,此時夏天也過半,所以叫做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塊莖。

野生于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主要產於四川、湖北、安徽等地。以四川產量大、品質好。別稱:水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在夏、秋兩季採挖,洗淨泥土,除去外皮,曬乾或烘乾。以個大、皮淨、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半夏是中藥寶庫裡的一種重要的藥材,

那麼它到底有何功效呢?中醫認為,半夏性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癰止痛等功效。

半夏辛溫而燥,擅長於燥濕化痰、溫化寒痰,兼能止咳,是治療濕痰、寒痰的要藥,尤其善於治療臟腑濕痰。治療脾不化濕、濕痰壅肺,表現有咳嗽痰多色白、胸悶苔膩的症狀,比如《局方》中的二陳湯,常與陳皮、茯苓等燥濕健脾、理氣化痰藥物一起使用。

治療濕痰上擾清竅、頭痛眩暈,比如《醫學心悟》中的半夏白術天麻湯,與天麻、白術等燥濕健脾、平肝息風藥物一同使用。治療寒痰咳喘、痰白稀薄,比如《傷寒論》中的小青龍湯,常與乾薑、細辛等溫肺化飲藥物一起使用。

半夏既能燥濕化痰,又能降逆止嘔,

是止嘔的要藥。尤其擅長治療寒飲或胃寒嘔吐,比如《金匱要略》中的小半夏湯,即與生薑等溫中降逆、止嘔藥物一起使用。半夏通過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可以用於治療多種嘔吐。治療胃熱嘔吐,常與黃連、竹茹等清胃止嘔藥一起使用;治療胃虛嘔吐,可以與補中益氣的人參、白蜜等一同使用;治療胃陰虛嘔吐,可以與石斛、玉竹等養胃生津藥物一同使用。

半夏能化痰散結、辛散消痞。

治療痰濁阻遏胸陽導致的胸陽不振的胸痹,比如《金匱要略》瓜蔞薤白半夏湯,與瓜蔞、薤白等化痰開胸、通陽散結藥物一同使用。治療寒熱互結導致的心下痞滿者,比如《傷寒論》中的小胸陷湯,與黃連、黃芩、乾薑等清熱燥濕、溫中化飲藥物一起使用。治療痰氣互結的梅核氣,比如《金匱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湯,與厚樸、紫蘇、茯苓等化痰理氣藥物一同使用。

半夏內服散結、外用消腫。治療痰濕凝結所導致的瘰鬁癭瘤,常與海藻、昆布、貝母等消痰散結藥物一起使用。治療癰疽腫毒、毒蛇咬傷等病證,可以鮮品搗爛外敷或生品研磨調敷。

半夏的功效雖然很多,但需要注意的生半夏是有毒的,需要經過炮製才可入藥,而且半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原創出品,作者蜀蜀,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原創出品,作者蜀蜀,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