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研報|次新股破發的背後:競爭加劇侵蝕利潤,股權激勵又翻花樣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作者 | 蓑笠翁

編輯 | 湯包子

次新股破發早已經不是新聞,早在步長製藥那篇文章中就已提及(一名新財富金牌分析師燒掉700億現金需要多長時間?“次新股之王”步長製藥700億市值覆滅記);事實上,破發其實算回歸正常,畢竟漲停拉上去的不止是股價,還有估值。

那破發之後又蘊含著多大的投資機會,就成了投資者關注的另一個焦點。

然而,對於次新股又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上市時間短,

投資者難以驗明其業績的持續性。所以,風雲君覺得對於那些估值仍高高在上的次新股,投資者耐心等一等是有必要的。

投資不僅是要選好標的,也是要選好時機。

那對於破發的次新股呢?風雲君覺得投資者期盼也不要太大。我們知道市場是反復無常的,但有時候還是講道理的。能夠較早破發的,一般都已經是有跡可循的。基本上,這些上市公司某些方面已顯現出頹勢,

且大都集中在業績、或產品等方面。

所以,沿著這條線好好梳理,還是能摸清點門道的。今天風雲君就跟大家一起探討賽托生物。

注:賽托生物敲鐘現場。

一、產品競爭加劇,侵蝕利潤

賽托生物(300583.SZ)成立於2010年1月19號,並於2017年1月6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是一家用基因工程技術和微生物轉化技術製造甾體藥物原料的企業。

甾體藥物原料為何物?風雲君(ID:mvlegend)也是一臉懵。剛剛還說要從產品方面入手的,貌似在打臉?No,No,No,投資者千萬不要誤會,咱們不是從醫學院畢業的,就不要嘗試從醫者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產品,況且做投資面臨的行業和產品多著呢!

真要一個一個學,得等到一千年以後?

所以,咱還是從投資角度看產品,那邏輯就是相通的:那就弄清楚產品在產業鏈的位置,產品市場有多大,產品的技術含量、競爭力如何,產品有無新的替代品,競爭對手情況等,也就差不多了。

一般而言,可以依託公司對產品的界定,然後再慢慢論證:

賽托生物設立後,以甾體藥物核心原料——雄烯二酮為突破口,

開發了系列化產品,成功地將基因工程技術和微生物轉化技術運用於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實現了生物製藥技術取代化學合成技術生產醫藥產品原料的工藝革新。

並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微生物轉化技術所需的菌種進行基因改造,獲得了高轉化率的菌種,並開發了相適應的工藝技術,該菌種基因改造技術和工藝技術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依託上述優勢,公司目前已成為國內採用生物技術制取甾體藥物原料的重要供應商。

從公司的描述來看,個別字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不巧的是,風雲君在競爭對手那裡也找到了類似的描述。這就有點尷尬了。而且對行業做整體瞭解之後發現:

甾體藥物是僅次於抗生素的第二大類藥物,在國外有400多種,我國現有品種僅為其三分之一,且大多為中低檔產品,離世界先進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甾體藥物,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甾體藥物的研究在我國仍是空白。

這樣一來就明朗了,這個市場確實很大,但是賽托生物處在了食物鏈的底端。

在這個位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競爭激烈,而競爭激烈就意味著隨著進入者的增加,這錢會越來越難賺。

這點不難論證,從毛利率與淨利潤的資料上可以得到佐證。毛利率從2014年的46.46%已經下降到了2016年的33.62%,而公佈的2017年3季報,毛利率再次下滑到了19.11%。

扣非後淨利潤見下圖。雖然是2017年上市,實際上2016年的淨利潤同比就降了將近一半。到2017年前三季度共實現扣非後淨利潤只有2016年全年的三分之一,且與2016年前三季度相比下降了53.87%,可見,2017年全年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

二、替代產品出現,推出股權激勵

看淨利潤降幅如此之大,投資者就得警惕起來了。

按理來說,低端產品的競爭都是拉鋸戰,短時間內是難以定勝負的。況且賽托生物前期在客戶上應該也是有一定積累或者說優勢的。但這形勢的不樂觀程度顯然是超預期的。

既然如此,那就得再從其他方面論證下。而從競爭對手入手又是最快途徑。風雲君仔細找了找,果不其然,賽托生物最大的危機原來在這等著呢:

替代產品來了!

據賽托生物介紹,其主要產品包括雄烯二酮(AD或4AD)、雄二烯二酮(ADD)、 9-羥基雄烯二酮(9OH-AD)、羥基黃體酮、 4-稀物、甲基羥孕酮等甾體藥物的核心原料。但事實上,從招股說明說披露的資料來看,主打產品是前兩種(注:後續年報中未披露各產品的情況)。

那替代產品在哪呢?就是排第三位的9-羥基雄烯二酮,可替代排第一位的雄烯二酮。而賽托生物雖將9-羥基雄烯二酮排在第三位,但實際上可查到的2015年的資料是收入10.26萬,相較而言,基本可忽略。

風雲君比較好奇的是,這替代品自家也有,為何還會吃敗仗?賽托生物給出的理由是競爭對手先其一步將該產品推入市場。

這也能說得通,畢竟賽托生物2017年IPO募資主打的就是年產700噸9-羥基雄烯二酮的項目。但看目前這進度,包括120噸4-烯物、180噸雙羥基黃體酮兩專案在內累計投資進度才到預計的2.76%。

就不知道等到建成了再來搶這份蛋糕,是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再者,還有一個技術問題,賽托生物並未提及。該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合新研發出了製備9-羥基雄烯二酮過程中最關鍵的菌種發酵技術,將行業內普遍的兩步發酵方法改為一步發酵即得到產品,達到了收率高、成本低的效果。那賽托生物在技術上是否已經達到同等水準?

如果沒有,那這虎口奪食就更難了。

所以,賽托生物後續發展前景著實讓人憂慮。而管理層似乎亦有此感,這上市一年不到就來了個股權激勵。對於此,投資者自行評判。

風雲君就帶大家看看行權條件,可以瞭解下在有激勵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速度。

在風雲課堂文章提過,這裡面的淨利潤增長率需要轉換,結果如下:

看起來似乎不錯,整體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風雲君在上一篇長文裡說過,基數也很重要(風雲課堂 | 以安控科技為例,深度講解A股投資掃雷“三大指標”)。

果然,賽托生物在這裡鬼精明地耍了一個花招!

一般咱們看到的股權激勵,今年實施多以前一年度為基準;而賽托生物比較積極,2017年實施以2017年為基準。問題是,這實施之時2017年度還沒完呢,那後續給出的淨利潤基數靠譜不靠譜?實在不實在啊?

再者前面已經提到,2017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幅在降,而2016年的淨利潤同比亦是大幅下降,那這降了又降的基數再增長個30%、50%好似也多不到哪裡去。

所以,未來當投資者看到淨利潤增長速度好像還不錯時,先請冷靜下,看一看歷年的基數再做決斷。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從公司的描述來看,個別字眼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不巧的是,風雲君在競爭對手那裡也找到了類似的描述。這就有點尷尬了。而且對行業做整體瞭解之後發現:

甾體藥物是僅次於抗生素的第二大類藥物,在國外有400多種,我國現有品種僅為其三分之一,且大多為中低檔產品,離世界先進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甾體藥物,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甾體藥物的研究在我國仍是空白。

這樣一來就明朗了,這個市場確實很大,但是賽托生物處在了食物鏈的底端。

在這個位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競爭激烈,而競爭激烈就意味著隨著進入者的增加,這錢會越來越難賺。

這點不難論證,從毛利率與淨利潤的資料上可以得到佐證。毛利率從2014年的46.46%已經下降到了2016年的33.62%,而公佈的2017年3季報,毛利率再次下滑到了19.11%。

扣非後淨利潤見下圖。雖然是2017年上市,實際上2016年的淨利潤同比就降了將近一半。到2017年前三季度共實現扣非後淨利潤只有2016年全年的三分之一,且與2016年前三季度相比下降了53.87%,可見,2017年全年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

二、替代產品出現,推出股權激勵

看淨利潤降幅如此之大,投資者就得警惕起來了。

按理來說,低端產品的競爭都是拉鋸戰,短時間內是難以定勝負的。況且賽托生物前期在客戶上應該也是有一定積累或者說優勢的。但這形勢的不樂觀程度顯然是超預期的。

既然如此,那就得再從其他方面論證下。而從競爭對手入手又是最快途徑。風雲君仔細找了找,果不其然,賽托生物最大的危機原來在這等著呢:

替代產品來了!

據賽托生物介紹,其主要產品包括雄烯二酮(AD或4AD)、雄二烯二酮(ADD)、 9-羥基雄烯二酮(9OH-AD)、羥基黃體酮、 4-稀物、甲基羥孕酮等甾體藥物的核心原料。但事實上,從招股說明說披露的資料來看,主打產品是前兩種(注:後續年報中未披露各產品的情況)。

那替代產品在哪呢?就是排第三位的9-羥基雄烯二酮,可替代排第一位的雄烯二酮。而賽托生物雖將9-羥基雄烯二酮排在第三位,但實際上可查到的2015年的資料是收入10.26萬,相較而言,基本可忽略。

風雲君比較好奇的是,這替代品自家也有,為何還會吃敗仗?賽托生物給出的理由是競爭對手先其一步將該產品推入市場。

這也能說得通,畢竟賽托生物2017年IPO募資主打的就是年產700噸9-羥基雄烯二酮的項目。但看目前這進度,包括120噸4-烯物、180噸雙羥基黃體酮兩專案在內累計投資進度才到預計的2.76%。

就不知道等到建成了再來搶這份蛋糕,是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再者,還有一個技術問題,賽托生物並未提及。該產品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合新研發出了製備9-羥基雄烯二酮過程中最關鍵的菌種發酵技術,將行業內普遍的兩步發酵方法改為一步發酵即得到產品,達到了收率高、成本低的效果。那賽托生物在技術上是否已經達到同等水準?

如果沒有,那這虎口奪食就更難了。

所以,賽托生物後續發展前景著實讓人憂慮。而管理層似乎亦有此感,這上市一年不到就來了個股權激勵。對於此,投資者自行評判。

風雲君就帶大家看看行權條件,可以瞭解下在有激勵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速度。

在風雲課堂文章提過,這裡面的淨利潤增長率需要轉換,結果如下:

看起來似乎不錯,整體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風雲君在上一篇長文裡說過,基數也很重要(風雲課堂 | 以安控科技為例,深度講解A股投資掃雷“三大指標”)。

果然,賽托生物在這裡鬼精明地耍了一個花招!

一般咱們看到的股權激勵,今年實施多以前一年度為基準;而賽托生物比較積極,2017年實施以2017年為基準。問題是,這實施之時2017年度還沒完呢,那後續給出的淨利潤基數靠譜不靠譜?實在不實在啊?

再者前面已經提到,2017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幅在降,而2016年的淨利潤同比亦是大幅下降,那這降了又降的基數再增長個30%、50%好似也多不到哪裡去。

所以,未來當投資者看到淨利潤增長速度好像還不錯時,先請冷靜下,看一看歷年的基數再做決斷。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