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溫暖多一度·冰點下的堅守:加油驛站的“不夜燈”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夜幕降臨,城市依舊車水馬龍,維持它們運轉的能量補給地——加油站,更是徹夜不息,每晚數以萬噸的油品,從這裡中轉輸送給無數往來的車輛。作為車主的你,是否曾認真看過,加油站裡那些工人的笑臉,以及他們磨出老繭的雙手呢?今天,我們就走近這些零度氣溫下工作的加油工人。


晚7點,南京湖西街某加油站,夜色漸濃,加油工人龐待弟迎來了一天中的客流高峰,此時寒風正不斷刷新低溫,已是零度之下,但她的臉上卻堆滿暖意。

從業六年,龐待弟可以說是一直“與油相伴”,30歲的她,一雙手卻早已佈滿老繭。對於她來說,通宵達旦之中,忍耐嚴寒、強撐雙眼,幾乎已成為一種常態。龐待弟說,有的時候十分疲憊,一旦坐下來就想要睡覺;前些日子下大雪,

等待加油的車輛排起了長隊,自己忙得來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龐待弟說,最忙的時候自己一晚就加了7000多元的油,

這相當於同樣一個加油動作,重複了幾十甚至上百遍,可就算再苦再累,她卻總會用笑容面對一切。

伴隨著堅守,如今,龐待弟也已升級為一名媽媽,但這份工作使她難以分身,陪伴孩子的時長,僅相當於“陪伴油”的四分之一。對母子二人來說,歡樂則比其他人來得更簡單。

晚9點,南京某高速路加油站,外面的氣溫已經是零下三度,不同於市區,毗鄰高速的加油站更加寒冷。

由於前來加油的多數是大貨車,而且數量較多,忙碌的時間也就加長了許多,很多時候需要幾個小時不間斷地站在風口,寒風刺骨的感覺也就更為強烈。但就算這樣,在這裡工作的劉飛飛,手上也只裹了一層薄薄的塑膠手套。劉飛飛說,如果手上戴著厚厚的手套,數錢的時候都不方便,而且假幣也摸不出來。

很多下車加油的師傅,縮著頭快速地交錢然後奔回車內,而劉飛飛他們卻只能一直站在四面通風的加油機前。為了對抗刺骨的寒冷,這位平日裡愛美的女孩子,上班時也不得不穿成了“麵包人”。

其實,在加油站內也有特別暖和的地方,那裡是專門提供給一個跟他們一樣在戶外頂風冒雨的人群--環衛工人的。加油工人張林芳說,因為加油站24小時上班,這裡面正好準備了一間環衛驛站,這是專門給環衛師傅休息的地方。

一處特別的環衛驛站,溫暖了彼此的心。看著環衛工人們暖和了,加油站的人們仿佛自己也得了溫暖。夜再長,風再涼,大家坐一坐、聊一聊,疲憊自然也就消失幾分,不關燈的加油站,一盞不滅的心燈,也在閃閃照亮。

江蘇台記者肖帥:實際上在這個高速路邊的加油站,體感溫度也比城區低很多,採訪的幾個小時裡,記者的雙腳已經凍麻木了。加油工人還在不停勞作,像這樣的寒夜還有很多等待他們熬過,在一個加油站不僅在為汽車補充能源,也看到一個勞動者,對待工作的那份樂觀和堅守,也不失為對生活的加油鼓呼,今後當你去加油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對他們多一張笑臉呢。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因為加油站24小時上班,這裡面正好準備了一間環衛驛站,這是專門給環衛師傅休息的地方。

一處特別的環衛驛站,溫暖了彼此的心。看著環衛工人們暖和了,加油站的人們仿佛自己也得了溫暖。夜再長,風再涼,大家坐一坐、聊一聊,疲憊自然也就消失幾分,不關燈的加油站,一盞不滅的心燈,也在閃閃照亮。

江蘇台記者肖帥:實際上在這個高速路邊的加油站,體感溫度也比城區低很多,採訪的幾個小時裡,記者的雙腳已經凍麻木了。加油工人還在不停勞作,像這樣的寒夜還有很多等待他們熬過,在一個加油站不僅在為汽車補充能源,也看到一個勞動者,對待工作的那份樂觀和堅守,也不失為對生活的加油鼓呼,今後當你去加油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對他們多一張笑臉呢。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