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路媒體走轉改」穆永明:一個孝義市“80後”的16載皮影路

新華網太原1月17日電(王浩慶)臨近春節,位於呂梁孝義市的皮影木偶劇團裡,歌舞聲總是停不下來,敲敲打打響成一片。演員穆永明一大早就來到更衣室,換好練功服,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不是快過年了嘛,正月裡咱們孝義都要搞年俗文化節,這幾天劇團忙得很,大夥都在抓緊排練呢。”趁著排練的空擋,穆永明好不容易坐下來,“老百姓都愛看我們演,趁著過年和大家一起熱鬧熱鬧,我感覺挺高興。”

2017年首屆山西藝術節,穆永明(右)參與演出。

(資料照片)

34歲的穆永明是地道的孝義人,奶奶、父母和姑姑都在劇團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在劇團長大的。“從小就在舞臺上爬高上低,就這麼一路‘鬧’到了山西戲劇職業學院,”穆永明掰起手指,從畢業算起,這是他在劇團的第16個年頭了,十多載如一日的苦練,穆永明也成長為劇團的中堅力量,皮影戲、木偶戲樣樣拿手。

劇團的走廊上,張貼著劇團不同時期的作品宣傳海報。新華網發(王浩慶 攝)

“木偶這東西看著不大,可最小的一副也得有4、5斤,普通的咋也要7、8斤,”穆永明剛來劇團時,在老師傅的眼底下練功,那時候劇團還沒有排練室,一項“練胳膊”就把他折騰得夠嗆。

“冬天是最苦的,舉著木偶一站就是一上午,結束訓練時,

師傅喊我放下胳膊,那時我是真的放不下來,沒知覺了,”看著身邊兒時的小夥伴都在過著舒坦日子,穆永明第一次有了放棄的念頭。“可我不知道該咋和身邊人開口,怕大夥瞧不起我,可能是大男孩特有的自尊心幫了忙,”也許是血液裡從小流淌著的“劇團情”“皮影情”起了作用,穆永明堅持了下來。

2006年,他和劇團都迎來了好消息。這一年,孝義皮影戲被成功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劇團經常被邀請到全國各地進行表演,引起廣泛關注和好評。

20年前,“有演出看”在農村是一件大事。那個時候,每逢廟會或者喜慶日子,都會請劇團去唱一唱、鬧一鬧。到如今,雖然每次演出觀眾還是不少,但穆永明有自己的擔憂,觀眾裡大部分人都是看稀奇的,新鮮勁一過,看得人就少了。

大夥開始琢磨,僅憑傳統的“兩下子”已經無法吸引觀眾,

隨即開始在劇本和表演形式上進行創新,“以前表演的都是傳統劇本,現在會創作一些更貼近和融入現代生活的劇本,用輕鬆愉快的表演形式來呈現,讓更多人能夠接受。”說到這裡,穆永明顯得信心滿滿。

穆永明正在幕後表演皮影戲《年年有魚》。新華網發(王浩慶 攝)

短短的十幾分鐘,穆永明又要去排練了,他說今年要更賣力些,劇團計畫為孝義宣傳工作出把力,將根據孝義傳統歷史典故《割股奉母》和《義虎救樵夫》創作新的皮影戲,結合當地特有的“碗碗腔”唱法,把孝義當地故事搬上舞臺,演到全國。

短短的十幾分鐘,穆永明又要去排練了,他說今年要更賣力些,劇團計畫為孝義宣傳工作出把力,將根據孝義傳統歷史典故《割股奉母》和《義虎救樵夫》創作新的皮影戲,結合當地特有的“碗碗腔”唱法,把孝義當地故事搬上舞臺,演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