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學了5年琴,孩子還是沒有樂感?

孩子學琴到一定程度,家長總是疑惑,整首曲子能完全正確地彈出來,但就是不太好聽,不美妙。

這裡的“不太好聽”,其實是因為彈琴的時候沒有樂感。

1、什麼是樂感?

樂感是指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其中主要表現在,有細微而靈敏的音準感,複雜和複合的節奏感,多變而靈活的“力速感”以及單一及混合的音色感。

2、練琴,並不只是練音符

除了彈對音符,還需注意譜面上的各種表情記號和術語。曲子漸強和漸弱的微妙變化要彈出來,節拍和速度保持在相對統一的速度上。耳朵時刻處在狀態中,迅速捕捉音樂資訊。

3、沒有基本功,再好的樂感都白費

當意識到自己彈琴一直以來都忽視的那些細節後,

並不代表你馬上就能做好。這些或激動或憂傷的情感是通過不同的的觸鍵手法來完成的。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再好的樂感也無法表現出來。

如何讓孩子有樂感?

1、重視唱譜

一般人以為只要會彈奏樂器就算會識譜,

就會有音樂思維。其實對音樂的理解、體驗只做到了一小部分。我們都知道,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而樂譜是由符號和圖形組成,它是視覺性的。

如何將樂譜變成聲音,唯一的途徑是唱譜。只有唱譜才能將內心音樂挖掘出來。

2、多聽多看

鋼琴學習主要有兩點:一是耳朵對於旋律長短和高低的敏感性,二是手指的靈活性以及演奏技巧的訓練。在演奏過程中,我們之所以能夠流暢地獨立學習新的樂譜、自覺地糾正錯音,

靠的正是耳朵對於所聽到音的準確判斷。瞭解基本的樂理知識,多聽音程和絃。做到心中有音樂,腦海裡有音響。

3、學會分句

彈琴就像說話,也是要有句子的。樂譜中,一個連線就是一個樂句,樂句和樂句之間是需要呼吸的。那彈鋼琴該怎麼呼吸呢?其實,提手就是一次呼吸,並且,在提手的同時,如果能真的跟著吸一口氣就更好了。

所有的停頓都跟著句子來,也是需要呼吸換氣的。

4、瞭解背景

當然,彈鋼琴也不能完全局限在樂譜上。想要有良好的樂感,也要多瞭解瞭解樂曲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經歷等等。如果樂曲是在表現晚上的月色,那麼就可以一邊想像著夜晚的畫面一邊演奏,這也能練琴更有趣呢!

樂斯智慧音樂教室,從興趣引導出發,以易學、有趣、智慧、創新的音樂學習方式,助力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