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失手打死親生兒子,爸爸去哪了?

前兩天曾看過一則新聞:

1月5號,江蘇某社區9歲兒子弄丟了手機 ,媽媽在教育時疑失手將其打死。

據說,事發當天晚上,這位媽媽還在社區業主群裡,詢問大家有沒有撿到一個無卡手機,

緊接著第二天有鄰居就爆出慘案:

圖片:微信群截圖

據說孩子媽媽在業主群裡詢問有沒有人撿到手機後,回家發現孩子又不好好寫作業,情急之下就動手打了孩子,沒想到釀成慘劇。

一位母親,為了一部不小心丟失的手機,卻情緒上腦失手打死了自己的9歲兒子,

想想都覺得可怕。

身為母親,沒有人會不愛自己的孩子,發生這樣的悲劇,我們應該仔細思量一下原因。

根據孩子媽媽的同事在事後的說法:經常晚上去她家裡的時候,看見她都是一個人陪著孩子做作業,一個人拉扯孩子長大到現在,孩子成這樣,誰都不願意。

據說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又不怎麼顧家,都是媽媽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辛酸和痛苦可想而知的。

這幾乎折射出當今中國家庭的畸形,一個缺席的丈夫,一個極度焦慮的母親,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幾乎成了國內大多數問題家庭的構成。

孩子的爸爸常年不在家,對一個媽媽而言,哀莫大於心死,這種“雖嫁猶寡”的悲哀,真的會讓人絕望死心,難免會在教育孩子時產生一些偏差,以至於引發一場悔恨終身的悲劇。

當很多爸爸是隱形的時候,當很多爸爸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對自己家庭角色的缺失不以為然,反而心安理得的時候,這樣一起“喪偶式育兒”引發的人間悲劇值得我們反思。

▲ 圖片來源於電影《大魚》

父親們應該要仔細思量,自己在家庭中的消失會給媽媽和孩子帶來多麼巨大的傷害。

金星曾說過一段話:

婚姻裡兩個人要相互理解,相互妥協,如果只有一方一味得妥協,一味得退讓,到最後只能是對不起我不和你玩了,因為後面是懸崖,我無路可退。

所以,做一個“隱形爸爸”,不僅傷害了你最深愛的妻子,更嚴重摧殘了無辜的孩子。

爸爸們不要再把孩子媽逼到無路可退的地步,婚姻、家庭包括孩子教育都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付出和經營的。

2

網上出現了一個說法:爸爸背一下孩子,

偶爾去學校接送一下,就是個好爸爸,而媽媽做了所有的事,卻只是個普通的媽媽……

還有人說,爸爸對孩子都有兩個殺手鐧:玩手機、去找媽媽。

“拉粑粑了,去找媽媽”,

“衣服髒了,去找媽媽”,

“不會做作業,去找媽媽”,

“講睡前故事,去找媽媽”。

可是對孩子來說,只懂得找媽媽怎麼夠呢?

上海社科院曾經出爐過另外一份資料:孩子教育主要由父親負責的比例,十年間,從30%下降到20%左右。

▲ 圖片來源於電影《如父如子》

其實,家庭教育中父職的缺位已經引發了很多問題,很多家庭承受著教育失衡帶來的苦惱和困惑。

中國爸爸們,你知道這樣“只找媽媽”的喪偶式育兒對一個家庭來說有多大危害嗎?

1.壓力全部交給女方,使得女性瀕臨崩潰。

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女方,即使媽媽再愛孩子,也會有疲憊的時候,情緒失控、壓力倍增。很多產後抑鬱症,包括媽媽打死孩子的例子,很多時候罪魁禍首來自于父親。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呢?

2.孩子認知、體能發展受阻。

5-6歲的兒童在缺乏父愛兩年後,其認知力與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異明顯。此外,缺失父愛,導致孩子在體能發育方面也與同齡人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 圖片來源於電影《如父如子》

3.嚴重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父愛的缺失,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孩子容易表現出焦慮、自尊心不強,缺乏熱情、自製力弱、有依賴性等等。缺少父愛的孩子,也缺少著愛人的能力,在未來感情路上容易遭受挫折。

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爸爸角色的缺失,不僅導致媽媽會有“喪偶式育兒”的寡婦體驗,增加對媽媽的育兒焦慮和壓力,還會導致孩子從小極度缺乏父愛,甚至產生一系列缺愛綜合症。

3

曾看過一句話,一個在完整原生家庭得到過足夠愛與尊重的孩子,才會懂得何為自信,何為自尊。

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情況下,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參與都至關重要,原生家庭的意義就在於此,不要讓孩子覺得那個全家福相框裡的爸爸形象越來越模糊,“喪偶式育兒”該消失了!

中國爸爸們為家庭負重前行,奔波勞累的確很辛苦,家人們也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可是再忙,也不能錯過陪伴家人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 圖片來源於電影《我的父親,我的兒子》

我們的孩子會從父母的日常恩愛的婚姻中瞭解自己未來的婚姻;我們的孩子會從父母的日常行為中感受付出與愛,領悟自己未來的生活軌跡。

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擔任著不同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兩者缺一不可。

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幹”的教育,目標是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一方面,父親和孩子的關係是獨特的依戀關係,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關係之一。這種特殊的關係能夠塑造孩子的成長,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另一方面,父親幫助孩子從心理上與母親分離,教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各種規範和規則,同時還能説明母親避免過度情緒化地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七個方面:

1. 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 花時間陪孩子

3. 養育孩子

4. 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

7. 成為孩子的模範

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這些方面中,父親們往往都很難達成其中的一項。

▲ 圖片來源於電影《我的父親,我的兒子》

請記住,父親是孩子最離不開的人。

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是每一個父親生命裡最值得驕傲和幸福的事。

學會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從父親自我的教育開始。

從30%下降到20%左右。

▲ 圖片來源於電影《如父如子》

其實,家庭教育中父職的缺位已經引發了很多問題,很多家庭承受著教育失衡帶來的苦惱和困惑。

中國爸爸們,你知道這樣“只找媽媽”的喪偶式育兒對一個家庭來說有多大危害嗎?

1.壓力全部交給女方,使得女性瀕臨崩潰。

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女方,即使媽媽再愛孩子,也會有疲憊的時候,情緒失控、壓力倍增。很多產後抑鬱症,包括媽媽打死孩子的例子,很多時候罪魁禍首來自于父親。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呢?

2.孩子認知、體能發展受阻。

5-6歲的兒童在缺乏父愛兩年後,其認知力與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異明顯。此外,缺失父愛,導致孩子在體能發育方面也與同齡人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 圖片來源於電影《如父如子》

3.嚴重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父愛的缺失,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孩子容易表現出焦慮、自尊心不強,缺乏熱情、自製力弱、有依賴性等等。缺少父愛的孩子,也缺少著愛人的能力,在未來感情路上容易遭受挫折。

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爸爸角色的缺失,不僅導致媽媽會有“喪偶式育兒”的寡婦體驗,增加對媽媽的育兒焦慮和壓力,還會導致孩子從小極度缺乏父愛,甚至產生一系列缺愛綜合症。

3

曾看過一句話,一個在完整原生家庭得到過足夠愛與尊重的孩子,才會懂得何為自信,何為自尊。

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情況下,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參與都至關重要,原生家庭的意義就在於此,不要讓孩子覺得那個全家福相框裡的爸爸形象越來越模糊,“喪偶式育兒”該消失了!

中國爸爸們為家庭負重前行,奔波勞累的確很辛苦,家人們也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可是再忙,也不能錯過陪伴家人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真的錯過了。

▲ 圖片來源於電影《我的父親,我的兒子》

我們的孩子會從父母的日常恩愛的婚姻中瞭解自己未來的婚姻;我們的孩子會從父母的日常行為中感受付出與愛,領悟自己未來的生活軌跡。

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擔任著不同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兩者缺一不可。

父性教育是一種“主幹”的教育,目標是建立孩子人生的“主心骨”。

一方面,父親和孩子的關係是獨特的依戀關係,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關係之一。這種特殊的關係能夠塑造孩子的成長,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另一方面,父親幫助孩子從心理上與母親分離,教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各種規範和規則,同時還能説明母親避免過度情緒化地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美國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親功能”包括七個方面:

1. 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

2. 花時間陪孩子

3. 養育孩子

4. 恰當地規訓孩子

5. 引導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護和供養

7. 成為孩子的模範

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這些方面中,父親們往往都很難達成其中的一項。

▲ 圖片來源於電影《我的父親,我的兒子》

請記住,父親是孩子最離不開的人。

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是每一個父親生命裡最值得驕傲和幸福的事。

學會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從父親自我的教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