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杏林微科普」春節常見病急救知識(二)

春節常見病——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種病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啟動後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症反應。臨床以急性上腹痛、噁心、嘔吐、發熱和血尿澱粉酶增高等為特點。

病變程度輕重不等,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病情常呈自限性,預後良好;重者的胰腺出血壞死,常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見原因有飲食不當、暴飲暴食,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酗酒等。膽道系統疾病,

包括膽管炎症、結石;高脂血症;胃、膽道等腹腔手術;甚至相關感染性疾病等都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春節期間飲食一般過於油膩,加之聚餐酗酒增多,是急性胰腺炎的高發期。急性胰腺炎是一種相當嚴重的疾病,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尤為兇險,發病急劇,死亡率高。當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等相關症狀時,不要只以為是飲食不當引起的胃口不好,忍一忍或者簡單服用相關胃藥不但於事無補,

還會延誤病情,此時需要及時來醫院規範診療。

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

(1)腹痛:急性胰腺炎多數為突然發病,表現為劇烈的上腹痛,並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覺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帶感”。疼痛強度與病變程度多相一致。若為水腫性胰腺炎,腹痛多為持續性伴有陣發加重,解痙藥物能使腹痛緩解;若為出血性胰腺炎,則腹痛十分劇烈,

常伴有休克,採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難以止痛。

(2)噁心嘔吐:發病之初即出現,其特點是嘔吐後不能使腹痛緩解。嘔吐的頻度亦與病變的嚴重程度相一致。在出血性胰腺炎時,嘔吐劇烈或為持續性頻頻幹嘔。

(3)全身症狀:可有發熱,黃疸等。發熱程度與病變嚴重程度多一致。水腫性胰腺炎,可不發熱或僅有輕度發熱;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則可出現高熱,若發熱不退,則可能有併發症出現,

如胰腺膿腫等。黃疸的發生,可能為併發膽道疾病或為腫大的胰頭壓迫膽總管所致。

有極少數患者發病非常急驟,可能無明顯症狀或出現症狀不久,即發生休克或死亡,稱為猝死型或暴發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預防

在急性胰腺炎發生時我們在院外除了及時就診,能做的很少,但我們可以針對胰腺炎的高危因素進行預防。

1. 積極治療原發病

避免或消除膽道疾病。例如,

預防腸道蛔蟲,及時治療膽道結石以及避免引起膽道疾病急性發作。

對於有高脂血症的人群,要儘量低脂飲食,堅持服用降脂藥,控制血脂在正常範圍內,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急性胰腺炎。

2. 避免酗酒

酗酒本身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並且平素酗酒的人由於慢性酒精中毒易致肝﹑胰等器官受到損害,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3.切忌暴食暴飲

胰腺炎預防的關鍵在於管好自己的嘴,飲食結構合理,葷素搭配,切忌暴飲暴食,三餐不要過於油膩,蒸、煮、燉等是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尤其是有膽道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飲食清淡,嚴格戒酒。

急性胰腺炎的飲食

一旦被確診為胰腺炎,合理禁食是必要的。臨床上約90%的患者可以通過禁食禁水、減壓補液以及使用抑制劑等常規治療而緩解,僅有10%的患者可能演變成重型急性胰腺炎。但禁食禁水也要合理,通常患者在發病後直至腹痛消失、血澱粉酶正常、腸功能恢復之前應禁食禁水。恢復後飲食的調整應當循序漸進,從流食到半流食直至恢復正常飲食。

恢復飲食之初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米湯、藕粉、果汁等,然後過渡到半流食,如素麵湯、米粥等。經過積極治療好轉後,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禁止吃油膩的食品,然後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痊癒後仍需限制脂肪的攝入。此外,患者還需避免吃刺激性的酸辣食物,嚴格禁酒。

1.高蛋白低脂肪飲食。胰腺炎時要嚴格限制脂肪類食物攝入。脂肪攝入量每日應限制在20克以下,隨病情好轉,逐漸增加至40~50克/天。富含脂肪的肉類、乾果、油料、果仁、黃豆、油炸食品及油酥點心等均在禁食之列。蛋白質每日攝入應達70克以上,應選用含脂肪少、高生物價蛋白的食物,如雞蛋清、雞肉、蝦、魚、豆腐、牛瘦肉等。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可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2.選用富含維生素A、 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的食物,多食綠葉蔬菜和水果。蔬菜可多吃菠菜、西蘭花、花椰菜、蘿蔔等,但須煮熟吃,防止纖維過多增加腹瀉。水果宜選沒有酸味的,如桃子、蘋果、香蕉等。少吃易產氣使腹脹的食物,如炒黃豆、蠶豆、豌豆、紅薯等。

3.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狼吞虎嚥。烹調加工應使菜肴清淡、細碎、柔軟,不用烹調油,可採取蒸、煮、燴、熬、燉等法。

4.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應儘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減少胃酸和胰液的分泌,防止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調味品不宜太酸、太辣,以免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負擔。

5.戒酒。酗酒是引發胰腺炎的一大誘因,會引起胰腺分泌過度旺盛。慢性酒癖者常有胰液蛋白沉澱,形成蛋白栓子堵塞胰管,致胰液排泄障礙。

6.少鹽。患者的飲食應少鹽,鹽多則增加胰腺充血水腫。

此外,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應少吃粗糧,以免加重胰腺負擔,從而刺激病情的發展。

飲食結構合理,葷素搭配,切忌暴飲暴食,三餐不要過於油膩,蒸、煮、燉等是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尤其是有膽道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飲食清淡,嚴格戒酒。

急性胰腺炎的飲食

一旦被確診為胰腺炎,合理禁食是必要的。臨床上約90%的患者可以通過禁食禁水、減壓補液以及使用抑制劑等常規治療而緩解,僅有10%的患者可能演變成重型急性胰腺炎。但禁食禁水也要合理,通常患者在發病後直至腹痛消失、血澱粉酶正常、腸功能恢復之前應禁食禁水。恢復後飲食的調整應當循序漸進,從流食到半流食直至恢復正常飲食。

恢復飲食之初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米湯、藕粉、果汁等,然後過渡到半流食,如素麵湯、米粥等。經過積極治療好轉後,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禁止吃油膩的食品,然後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痊癒後仍需限制脂肪的攝入。此外,患者還需避免吃刺激性的酸辣食物,嚴格禁酒。

1.高蛋白低脂肪飲食。胰腺炎時要嚴格限制脂肪類食物攝入。脂肪攝入量每日應限制在20克以下,隨病情好轉,逐漸增加至40~50克/天。富含脂肪的肉類、乾果、油料、果仁、黃豆、油炸食品及油酥點心等均在禁食之列。蛋白質每日攝入應達70克以上,應選用含脂肪少、高生物價蛋白的食物,如雞蛋清、雞肉、蝦、魚、豆腐、牛瘦肉等。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可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2.選用富含維生素A、 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的食物,多食綠葉蔬菜和水果。蔬菜可多吃菠菜、西蘭花、花椰菜、蘿蔔等,但須煮熟吃,防止纖維過多增加腹瀉。水果宜選沒有酸味的,如桃子、蘋果、香蕉等。少吃易產氣使腹脹的食物,如炒黃豆、蠶豆、豌豆、紅薯等。

3.少量多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不狼吞虎嚥。烹調加工應使菜肴清淡、細碎、柔軟,不用烹調油,可採取蒸、煮、燴、熬、燉等法。

4.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應儘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減少胃酸和胰液的分泌,防止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調味品不宜太酸、太辣,以免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負擔。

5.戒酒。酗酒是引發胰腺炎的一大誘因,會引起胰腺分泌過度旺盛。慢性酒癖者常有胰液蛋白沉澱,形成蛋白栓子堵塞胰管,致胰液排泄障礙。

6.少鹽。患者的飲食應少鹽,鹽多則增加胰腺充血水腫。

此外,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應少吃粗糧,以免加重胰腺負擔,從而刺激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