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方媒體報導中國經濟增長6.9%時,配圖如此陰暗說明什麼

作者:王德華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發佈消息,2017年我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中外媒體爭相報導。

當然,無論是網站還是報紙,報導時少不了配圖。圖片是新聞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可以探究媒體心靈的深處。

《紐約時報》的配圖是灰黑的高樓下面,幾個農民工在寒風中勞作;配圖的說明是,“北京郊外一個居民社區的建築工程。以城市為中心的政策導致數百萬勞動者背井離鄉,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代價之一”。此外,還表達對中國資料的懷疑,認為中國資料有假,認為中國經濟增長6.9%是“政府是這麼說的”。

類似《紐約時報》配圖的還有路透社。圖片說明是幾名工人在北京一建築工地砌牆。

英國BBC在報導時,

同樣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文章稱,“內蒙古和天津政府已經承認他們的2016年的經濟數字被誇大2016”。文章配圖是兩名工人敲敲打打。言外之意,這種手工作坊式工廠,能支撐增速6.9%的中國經濟?

美國CNBC環球電視臺報導時,配圖上的幾位婦女,正在工廠進行簡單的加工。

儘管這張圖片的光線較鮮豔,但是幾位婦女的簡單加工,能代表中國高度的產業化經濟?言外之意仍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酸的味道。這是對中國的成績“不屑一顧”。

再看國內的報導,新華社的配圖是氣派的自動化車間,還有機器人在操作。

這既代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真實場景,也是中國值得自豪的地方,更代表中國的未來發展的方向。

觀察者網的配圖是資料清單,背景是上海外灘繁華的夜景。這代表著中國經濟的欣欣向榮和未來的巨大潛力。同時也說明,中國經濟發展成果實實在實,

惠及普通百姓。

總之,西方報導中國時,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從門縫裡把中國看扁了。同時,也說明,這些人從來不希望中國強大,而是希望中國人永遠仰視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