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一批90後,你們該泡腳了

高峰期,劉女士每個月都會因為泡腳而“死”一次。那麼中國人民深愛的足浴、泡腳,到底是續命還是害人?泡腳致死的故事,究竟是養生的扭曲還是新聞道德的淪喪?

在各種各樣的養生之術中,

泡腳大概是最低調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然而泡腳鮮有的幾次上新聞,卻都是泡腳致死的消息:

比如最近的這則新聞,市民劉女士因為泡腳不當,導致動脈瘤破裂最終死亡。媒體紛紛敲響警鐘,專家迅速現身說法,稱泡腳並非人人皆宜,

疲勞、感冒的時候不要泡腳,太餓太飽時不要泡腳,小孩陽氣重也不適合泡腳。

那麼泡腳能延年益壽的說法,究竟是安慰效應還是確有功效?泡腳導致截肢的江湖傳說是真的嗎?劉女士到底是死於泡腳還是死於其他原因?年輕人不適合泡腳嗎?

劉女士泡腳死亡之謎

且不論專家說的是真是假,人們首先發現的是,順著新聞向前追,劉女士從2014年起,就開始頻繁地死於泡腳。

劉女士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是長沙晚報上的一則新聞。漢口市民劉女士臨近深夜零點時回家,邊看電視邊泡腳,忽然暈倒在地,家人迅速把劉女士送往醫院,經過搶救卻無力回天。

關於劉女士最早的記載

然而經檢查發現,劉女士的死亡原因是腦動脈瘤突發破裂。腦動脈瘤是作為一種常發於40~60歲女性的疾病,一般會在重體力勞動、用力大便、咳嗽、奔跑等刺激下發病,也可能毫無徵兆地發病。

那麼以有限的資料來看,只能說是劉女士在泡腳的時候,碰巧腦動脈瘤發作了。劉女士可能是泡腳燙著了,也可能是當時打了個噴嚏,也可能是當時用力地拍了一下蚊子。總而言之,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認定是泡腳導致了劉女士的死。

但是“泡腳死”確實是一個良好的噱頭。2015年,重慶晚報再次發佈了這條消息:

兩年之後,2016年,又到了泡腳的季節,劉女士沒有被忘記,

被搜狐健康再次提起,以警示大家:

2017年是劉女士的爆發年。

這一年,劉女士泡腳死的新聞忽然成倍出現。劉女士從一年死一次,變成了一個月死一次。

這種變化得益於短視頻的興起。2017年是短視頻興起的元年,作為一種更快速更豐富的傳播手段,17年的泡腳死新聞從圖文變成了短視頻,變得更易於傳播,這個視頻裡也為46歲的劉女士第一次提供了形象——

一個正在泡腳的白髮老太太。

很顯然,這只是一個隨便找來的視頻素材,劉女士肯定不長這樣。而在14年就已經在新聞稿中現身的專家,也終於在17年被配上了形象:

圖文、視頻雙全,讓泡腳死的故事變得更易傳播。如今我們再搜索劉女士,都只能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寂寞地泡著腳。

萬物皆可泡腳

泡一次腳如煲一鍋湯

對於泡腳愛好者而言,泡腳從來都不止是單純地把腳泡在水裡。

泡腳的水是非常有講究的,單純用熱水泡腳,顯得不莊重,缺乏儀式感,必須得往里加點什麼。

一次莊重的泡腳過程,其嚴肅性不亞於熬一鍋高湯。

食鹽、枸杞、紅棗、藏紅花等都屬於泡腳盆裡的常客,還有一些泡腳愛好者比較偷懶,直接往腳盆裡灑一包中藥泡腳粉,就省得一點一點地搭配各種“佐料”了。

網上流傳的許多泡腳“佐料”,大都可以在海底撈的調料區裡找到。

蔥、薑、蒜這些必備食材就不必說了。

令人驚訝的是,八角(大料)、幹辣椒居然也在洗腳盆裡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沒想到吧,八角(也稱大料)居然還有如此功效。

往泡腳盆裡放幹辣椒,一種香辣豬蹄的既視感。

看到八角和幹辣椒都出場了,花椒當然也不甘寂寞,借老中醫之口登上了泡腳的舞臺。

連泡30天,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神奇變化?是有泡椒鳳爪的味道嗎?

如果只是這些也就罷了,但隨著對泡腳世界的進一步挖掘,開始出現了一些更加奇怪的東西。

比如優酪乳……

比如可樂……

到底該用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

比如韭菜……

如果說,用花椒泡腳是因為花椒祛濕,用醋泡腳是為了殺菌,用薑是據說能驅寒……

但用下面這個東西泡腳究竟圖個啥?就很難理解了,鹵豬蹄嗎?

在眾多泡腳愛好者中,還有一個流派,是走酒精路線的,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酒來泡腳。

白酒……

紅酒……

黃酒……

甚至還有人用啤酒泡腳……

看了這麼多酒精泡腳的流派,只想說一句:用白酒泡腳的朋友們,泡腳水別急著倒啊,可以直接當藥酒喝了,那必須是大補啊。畢竟,從前只見過泡蛇、泡人參的藥酒,啥時候見過泡人體的藥酒啊。

比起用酒泡腳的朋友,還有更厲害的角色,比如下面這位……

以上這些泡腳的朋友,最多只是奇怪,但說到重口味泡腳,下面這個流派大概很難超越……

你以為是煮童子蛋啊?(注:浙江東陽特產,用童子尿煮的雞蛋)

雖說童子尿泡腳的口味是重了點,但好歹還是有跡可循的,至於下面這一例,只能歸入自虐型泡腳的範疇。

這種極端案例,現實中當然並不多見。廣大人民群眾總體上還是非常務實的,之所以產生了這麼多泡腳流派,主要還是由於生活教給他們的節儉主義,他們信奉一條普遍真理——

凡是過期的東西,都可以拿來泡腳。

泡腳到底能不能養生?

這麼莊重的泡腳,到底有沒有養生的功效呢?

一些絕經的中老年婦女相信,泡腳可以讓她們恢復月經。

首先在養生圈內部,這個問題就形成了很大的爭論。

一種說法認為,泡腳不養生,因為會加重濕氣。理由很簡:泡腳用水。

另一種說法認為,泡腳會排走濕氣,促進體內迴圈,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

這兩種說法都非常玄學,缺乏科學依據。

其實,泡腳的養生之道非常簡單粗暴,就是暖和。人類號稱恒溫動物,但是體表溫度差異巨大,從37、8度到十幾度不等。手腳作為離血液迴圈樞紐——心臟——最遠的地方,自然也往往是溫度最低的地方。這就是手腳冰涼的原理。

各種研究都標明,低溫能顯著地增加個體的死亡率。低溫也可以導致身體局部的壞死,比如說凍掉個腳趾什麼的。

總之手腳冰涼是一件大事。

手腳冰涼,手好說,隨便在哪搓一搓就好了,實在不行還可以插在袖子裡。腳就沒那麼幸運了,而且腳離心臟更遠,每到冬天,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在沒鋪地暖的北方,冰涼的腳折磨著大部分中國人的心。

可以說解決了腳就是解決了全身,一個男孩是否願意為女孩捂腳,也成了檢驗愛情的標準。

然而事實是,泡腳並不能真正的改變人體溫度。和淋浴或者躲進被窩裡不同,泡腳雖然能讓腿部和腳部的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但這種短時間內的局部迴圈對改變核心體溫的幫助不大。

簡單地說,泡腳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養生。

刮痧用劇烈的疼痛來換取快感,拔罐用一般的皮下出血換取快感,SM用不出血的疼痛達到快感,泡腳通過高水溫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在以痛感換快感的手段裡,泡腳算是最溫和的一派。

然而養生的本質就是犧牲眼前部分的幸福,換取更長遠的幸福。從這點來看,泡腳的本質是不養生的,是享樂主義的。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腳

泡腳不當可能會致殘

泡腳致死的新聞並不多,否則媒體從業者們也不必死揪著劉女士不放。但是,泡腳致殘的事情並不少見。

在新聞裡搜索“泡腳 死亡”,出來的十有八九是劉女士事件。但是在新聞裡搜索“泡腳 截肢” ,上到八旬老人,下至中年婦女,男男女女,都有一把血淚史。圖片更是過於血腥,不宜放出。

泡腳導致截肢的情況一般有兩種,要麼病人患有糖尿病,要麼病人患有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是國內泡腳愛好者的主力,不巧的是,他們也是糖尿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主力。而且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偏好——

越燙越覺得爽。

糖尿病的情況是:在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出現糖尿病足,就是腿腳上只要哪裡皮膚壞了一點點,就會久治不愈,甚至潰爛截肢。

而泡腳導致的燙傷,就常常成為截肢的源頭。在一些醫院,每年冬天都會接納幾個因為泡腳而截肢的糖尿病人。

這是因為一些糖尿病人的腿足部出現神經病變,對冷熱的回饋機制失調,腿腳會感覺非常非常寒冷,這樣的糖尿病病人在泡腳的時候,就會不斷地添加熱水,最終導致燙傷。

對於靜脈曲張患者來說,泡腳也非常危險。在熱水泡腳時,較高的溫度使得動脈擴張,但是不能擴張靜脈,血液流了進來但是流不出去,所以會加重病情。

無論是靜脈曲張還是糖尿病,都是中老年常患的病症,中老年人又是泡腳的主力軍,所以泡腳就有時會成為威脅健康的事件。

適合90後的泡腳

在泡腳養生的傳聞裡,非常能打動人的一條功效在於:泡腳能促進睡眠。而且印象中都是一個疲憊不堪的中年人,一邊泡腳一邊看電視就睡著了。

但事實上,泡腳可能更適合年輕人。

前面說過,泡腳的主要養生功效就是取暖,本質上和把腳放到暖寶寶裡焐一焐是一樣的。那人是越熱乎就越容易睡著嗎?為什麼我家暖氣這麼足卻燥得我睡不著覺呢?

一項研究發現,泡腳確實能促進大部分年輕人的睡眠。但是對老年人就沒什麼用。這是由體溫對人的影響決定的。

體溫對睡眠的影響是:核心體溫越高,越不利於睡眠。人的遠端體溫也就是手腳溫度越高,越有利於睡眠。這是因為溫暖的體溫可以刺激人腦的睡眠調節區域——下丘腦前部,讓人更容易入睡。

也就是說,現在這種天氣裡,睡前隨便泡泡腳,但不要泡到全身都暖起來的程度,是最容易睡個好覺的。

悲催的是,隨著人年齡的增加,核心體溫會睡著睡著就變高,也就更容易醒來。這就是為什麼媽媽姥姥能夠在每一個清晨六點洗衣做飯拖地吸塵,而你早上10點打卡都能遲到。

所以泡腳盆這個東西,與其拿來孝敬爸媽不如拿來善待自己。

第一批90後,你們準備好泡腳了嗎?

很顯然,這只是一個隨便找來的視頻素材,劉女士肯定不長這樣。而在14年就已經在新聞稿中現身的專家,也終於在17年被配上了形象:

圖文、視頻雙全,讓泡腳死的故事變得更易傳播。如今我們再搜索劉女士,都只能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寂寞地泡著腳。

萬物皆可泡腳

泡一次腳如煲一鍋湯

對於泡腳愛好者而言,泡腳從來都不止是單純地把腳泡在水裡。

泡腳的水是非常有講究的,單純用熱水泡腳,顯得不莊重,缺乏儀式感,必須得往里加點什麼。

一次莊重的泡腳過程,其嚴肅性不亞於熬一鍋高湯。

食鹽、枸杞、紅棗、藏紅花等都屬於泡腳盆裡的常客,還有一些泡腳愛好者比較偷懶,直接往腳盆裡灑一包中藥泡腳粉,就省得一點一點地搭配各種“佐料”了。

網上流傳的許多泡腳“佐料”,大都可以在海底撈的調料區裡找到。

蔥、薑、蒜這些必備食材就不必說了。

令人驚訝的是,八角(大料)、幹辣椒居然也在洗腳盆裡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沒想到吧,八角(也稱大料)居然還有如此功效。

往泡腳盆裡放幹辣椒,一種香辣豬蹄的既視感。

看到八角和幹辣椒都出場了,花椒當然也不甘寂寞,借老中醫之口登上了泡腳的舞臺。

連泡30天,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神奇變化?是有泡椒鳳爪的味道嗎?

如果只是這些也就罷了,但隨著對泡腳世界的進一步挖掘,開始出現了一些更加奇怪的東西。

比如優酪乳……

比如可樂……

到底該用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

比如韭菜……

如果說,用花椒泡腳是因為花椒祛濕,用醋泡腳是為了殺菌,用薑是據說能驅寒……

但用下面這個東西泡腳究竟圖個啥?就很難理解了,鹵豬蹄嗎?

在眾多泡腳愛好者中,還有一個流派,是走酒精路線的,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酒來泡腳。

白酒……

紅酒……

黃酒……

甚至還有人用啤酒泡腳……

看了這麼多酒精泡腳的流派,只想說一句:用白酒泡腳的朋友們,泡腳水別急著倒啊,可以直接當藥酒喝了,那必須是大補啊。畢竟,從前只見過泡蛇、泡人參的藥酒,啥時候見過泡人體的藥酒啊。

比起用酒泡腳的朋友,還有更厲害的角色,比如下面這位……

以上這些泡腳的朋友,最多只是奇怪,但說到重口味泡腳,下面這個流派大概很難超越……

你以為是煮童子蛋啊?(注:浙江東陽特產,用童子尿煮的雞蛋)

雖說童子尿泡腳的口味是重了點,但好歹還是有跡可循的,至於下面這一例,只能歸入自虐型泡腳的範疇。

這種極端案例,現實中當然並不多見。廣大人民群眾總體上還是非常務實的,之所以產生了這麼多泡腳流派,主要還是由於生活教給他們的節儉主義,他們信奉一條普遍真理——

凡是過期的東西,都可以拿來泡腳。

泡腳到底能不能養生?

這麼莊重的泡腳,到底有沒有養生的功效呢?

一些絕經的中老年婦女相信,泡腳可以讓她們恢復月經。

首先在養生圈內部,這個問題就形成了很大的爭論。

一種說法認為,泡腳不養生,因為會加重濕氣。理由很簡:泡腳用水。

另一種說法認為,泡腳會排走濕氣,促進體內迴圈,達到養生健體的目的。

這兩種說法都非常玄學,缺乏科學依據。

其實,泡腳的養生之道非常簡單粗暴,就是暖和。人類號稱恒溫動物,但是體表溫度差異巨大,從37、8度到十幾度不等。手腳作為離血液迴圈樞紐——心臟——最遠的地方,自然也往往是溫度最低的地方。這就是手腳冰涼的原理。

各種研究都標明,低溫能顯著地增加個體的死亡率。低溫也可以導致身體局部的壞死,比如說凍掉個腳趾什麼的。

總之手腳冰涼是一件大事。

手腳冰涼,手好說,隨便在哪搓一搓就好了,實在不行還可以插在袖子裡。腳就沒那麼幸運了,而且腳離心臟更遠,每到冬天,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在沒鋪地暖的北方,冰涼的腳折磨著大部分中國人的心。

可以說解決了腳就是解決了全身,一個男孩是否願意為女孩捂腳,也成了檢驗愛情的標準。

然而事實是,泡腳並不能真正的改變人體溫度。和淋浴或者躲進被窩裡不同,泡腳雖然能讓腿部和腳部的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但這種短時間內的局部迴圈對改變核心體溫的幫助不大。

簡單地說,泡腳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養生。

刮痧用劇烈的疼痛來換取快感,拔罐用一般的皮下出血換取快感,SM用不出血的疼痛達到快感,泡腳通過高水溫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在以痛感換快感的手段裡,泡腳算是最溫和的一派。

然而養生的本質就是犧牲眼前部分的幸福,換取更長遠的幸福。從這點來看,泡腳的本質是不養生的,是享樂主義的。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腳

泡腳不當可能會致殘

泡腳致死的新聞並不多,否則媒體從業者們也不必死揪著劉女士不放。但是,泡腳致殘的事情並不少見。

在新聞裡搜索“泡腳 死亡”,出來的十有八九是劉女士事件。但是在新聞裡搜索“泡腳 截肢” ,上到八旬老人,下至中年婦女,男男女女,都有一把血淚史。圖片更是過於血腥,不宜放出。

泡腳導致截肢的情況一般有兩種,要麼病人患有糖尿病,要麼病人患有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是國內泡腳愛好者的主力,不巧的是,他們也是糖尿病和血管疾病患者的主力。而且他們有一個致命的偏好——

越燙越覺得爽。

糖尿病的情況是:在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出現糖尿病足,就是腿腳上只要哪裡皮膚壞了一點點,就會久治不愈,甚至潰爛截肢。

而泡腳導致的燙傷,就常常成為截肢的源頭。在一些醫院,每年冬天都會接納幾個因為泡腳而截肢的糖尿病人。

這是因為一些糖尿病人的腿足部出現神經病變,對冷熱的回饋機制失調,腿腳會感覺非常非常寒冷,這樣的糖尿病病人在泡腳的時候,就會不斷地添加熱水,最終導致燙傷。

對於靜脈曲張患者來說,泡腳也非常危險。在熱水泡腳時,較高的溫度使得動脈擴張,但是不能擴張靜脈,血液流了進來但是流不出去,所以會加重病情。

無論是靜脈曲張還是糖尿病,都是中老年常患的病症,中老年人又是泡腳的主力軍,所以泡腳就有時會成為威脅健康的事件。

適合90後的泡腳

在泡腳養生的傳聞裡,非常能打動人的一條功效在於:泡腳能促進睡眠。而且印象中都是一個疲憊不堪的中年人,一邊泡腳一邊看電視就睡著了。

但事實上,泡腳可能更適合年輕人。

前面說過,泡腳的主要養生功效就是取暖,本質上和把腳放到暖寶寶裡焐一焐是一樣的。那人是越熱乎就越容易睡著嗎?為什麼我家暖氣這麼足卻燥得我睡不著覺呢?

一項研究發現,泡腳確實能促進大部分年輕人的睡眠。但是對老年人就沒什麼用。這是由體溫對人的影響決定的。

體溫對睡眠的影響是:核心體溫越高,越不利於睡眠。人的遠端體溫也就是手腳溫度越高,越有利於睡眠。這是因為溫暖的體溫可以刺激人腦的睡眠調節區域——下丘腦前部,讓人更容易入睡。

也就是說,現在這種天氣裡,睡前隨便泡泡腳,但不要泡到全身都暖起來的程度,是最容易睡個好覺的。

悲催的是,隨著人年齡的增加,核心體溫會睡著睡著就變高,也就更容易醒來。這就是為什麼媽媽姥姥能夠在每一個清晨六點洗衣做飯拖地吸塵,而你早上10點打卡都能遲到。

所以泡腳盆這個東西,與其拿來孝敬爸媽不如拿來善待自己。

第一批90後,你們準備好泡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