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還有這種操作:國學大師授課、上學給錢、還解決工作的學校

在上個世紀,四川有這樣一個學院:不僅有諸多著名的國學大師親臨授課,而且學校還給學生豐厚的補貼,並且替學生謀生計,這個學院就是樂山複性書院!而這家書院的院長正是著名的國學大師,

與熊十力、梁漱溟、張君勵合稱為中國當代四大儒的馬一浮。

【詩意的校名】

1939年6月,由於時情動亂,不少高校內遷,許多著名學者都在樂山。馬一浮遊覽樂山烏尤寺時。曾寫詩讚美曠怡亭:“流轉知何世,江山尚此亭。登臨督礦士,喪亂有激經。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長空送鳥印,留幻與人靈。”馬一浮很喜歡這個丹崖翠峰、林木萄施、三江匯流、碧波蕩漾的風景宜人之地,

想將複性書院遷至此處。他潑墨揮毫,用小篆體為烏尤寺方丈室撰書了一副哲理頗深的楹聯:“要使魚龍知性命,不妨平地起波濤。”“複性”二字實際上就是鼓勵青年將本性本心、赤子之心喚醒,于波濤洶湧中顯現英雄本色。

【超強的師資力量】

複性書院的主要成員都是當時的社會名流、學界賢達:當代大儒梁漱溟、哲學泰斗熊十力、還有謝無量、屈映光、壽毅成等人。

此外還經常邀請校外名人來校座談。老師們的超高水準讓學生在學習玄學、義學、禪學、詩教、哲學、三禮時受益頗深。

【給學生補貼】

以真性情、真學識聞名的哲學家熊十力為讓國學流傳於世,

建議招收更多學生,並以自己顛沛流離的經歷提出要給學生豐厚的補貼,並且給學生預謀出路,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好讓書院發展得更好、讓國學流傳得更好。但是由於資金匱乏,這樣的設想顯然很難實現。加上兩人辦學觀點也有所不同,馬一浮注重德行、興趣、精讀,把書院當做是養大德的清淨寺院,而熊十力則重學識、體系、博讀,
把書院作為育通材的大學,加上此時熊十力在轟炸中膝部中彈,索性離開了書院。

好在1948年,熊馬二人在浙江大學重逢。兩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重自學】

複性書院的學生主要靠自學,書院規定每個學生都要讀書作劄記。讀書筆記每半月1次呈閱給老師審批。而主講每週只講1個上午,其餘時間學生可向主講“請益”。也就是向老師提問,一般3人一組,一天安排兩組學生提問。

【鐵肩擔道義】

復興書院是一個很有擔當的學院。當時時局動盪,很多藏書東零西落,讓學者們痛心疾首。於是馬一浮提出書院應“刻書與講學並重”,他認為戰時文物要保全,刻印書籍不單是書院的事,而且還應該是天下的事,關係到民族的文化能否流傳。於是他親自帶領學生刻書,先後刻了儒家典籍(《四書纂要》、《繫辭精義》、《春秋胡氏傳》、《延年答問》、《上蔡語錄》、《先聖大訓》)、馬一浮作品(《泰和宣山會話》、《複性書院講錄》、《避寇集》、《爾雅台答間》)。為後來的學術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才子院長】

能建成這樣的書院,院長自非凡人,他是現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國學大師,民國理學家。現在著名的浙江大學校歌“大不自多 海納江河,惟學無際 際於天地,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禮主別異兮 樂主和同,知其不二兮 爾聽斯聰,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就是出自他手。此外,他的思想融會儒佛,調和朱陸“理事不二,知行合一,理智同符,始終一貫”,著名學者賀麟在《當代中國哲學》中,高度評價他:“用力所在,及比較有系統的思想,乃是關於文化哲學的思想。……其要旨是說,一切文化,皆自心性中流出。”

此外,馬一浮作詩,往往頃刻而成,對仗工整,諸子百家、釋典道藏,信手拈來,信筆入詩,辭雅意蘊。他的詩詞絕無冷風弄月之章,而是更多“哀民生之多艱”之類關注民生的詩篇。

於是他親自帶領學生刻書,先後刻了儒家典籍(《四書纂要》、《繫辭精義》、《春秋胡氏傳》、《延年答問》、《上蔡語錄》、《先聖大訓》)、馬一浮作品(《泰和宣山會話》、《複性書院講錄》、《避寇集》、《爾雅台答間》)。為後來的學術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才子院長】

能建成這樣的書院,院長自非凡人,他是現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國學大師,民國理學家。現在著名的浙江大學校歌“大不自多 海納江河,惟學無際 際於天地,形上謂道兮 形下謂器,禮主別異兮 樂主和同,知其不二兮 爾聽斯聰,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就是出自他手。此外,他的思想融會儒佛,調和朱陸“理事不二,知行合一,理智同符,始終一貫”,著名學者賀麟在《當代中國哲學》中,高度評價他:“用力所在,及比較有系統的思想,乃是關於文化哲學的思想。……其要旨是說,一切文化,皆自心性中流出。”

此外,馬一浮作詩,往往頃刻而成,對仗工整,諸子百家、釋典道藏,信手拈來,信筆入詩,辭雅意蘊。他的詩詞絕無冷風弄月之章,而是更多“哀民生之多艱”之類關注民生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