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臘八粥有哪幾種配料 食材因各地物產不同

臘八粥的營養價值很豐富,裡面包含了很多的食材哦,下面來一起看看臘八粥有哪幾種配料。

臘八粥有哪幾種配料

臘八粥既有養心安神的紅小豆、小米、蓮子、桂圓、葡萄乾;又有健脾和胃的大米、小米、薏米、紅棗;還有補腎、健腦、益智的核桃、花生、黃豆等。

不過,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蔔、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

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臘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為:蓬來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蘿蔔、花生(黃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占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臘八節什麼時候吃臘八粥最好

早上喝臘八粥最好。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

臘八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對於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每年臘八節前一天晚上人們就開始熬制臘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分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吃,但是不能過中午。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

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傳說來自印度天竺,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p#副標題#e#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寓意

祭祀的供品,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

祭祀八穀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

古時幹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穀物等全都變成幹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幹物。後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幹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贈送親友,聯絡感情

祭祀完後,鄰里鄉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

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穀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鹹的,,......就在互相品嘗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穫後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舍粥,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制臘八粥,將臘八粥施捨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禦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捨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禦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捨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