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日爭新馬高鐵廝殺,日本使出大招,中國更不示弱,看外國人評價

復興號

2017年4月18日,中國首趟動車組列車在上海站始發,

開啟了中國動車時代的來臨。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高鐵技術已走到世界的前列,除了在國內開通諸如“復興號”、“和諧號”這樣的高速動車組方便人們出行,中國高鐵還積極競標海外專案。其中2016年被媒體稱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爆發元年,這證明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已變得成熟。

目前中國高鐵的版圖已擴展到了亞、歐、非、美等五大洲數十個國家,並能夠與日本等老牌鐵路強國一較高下。

比如中國和日本就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等國的高鐵項目中,展開激烈競爭。進入2018年後中日又開始競爭一個新項目——吉隆玻至新加坡的新馬高速鐵路。

資料圖:日本高鐵

或許是看到中國高鐵這些年來在海外強勢的表現,

日本雖在高鐵領域早中國幾十年開始發展,卻依舊有些不放心。為成功競標日本方面還特意聯合10家公司。對此中國也不示弱,聯合了8家公司。

在海外建造高鐵可以提升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形象,這也讓亞洲地區的高鐵專案成為中日

為爭奪影響力而進行的戰略較量的主要方向之一,而新馬高鐵可以說是中日在高鐵領域的最後“鏖戰”,其結果將在2018年年底揭曉。

日本為拿下新馬鐵路可謂是使出大手筆,

這讓俄羅斯媒體都感歎:為打敗中國煞費苦心。

資料圖:英國高鐵漏水

那麼面對氣勢洶洶的日本,中國有多少勝率?有專家指出中國有五大優勢:產業能力體系全球最完整;經驗最足,在國內外克服過各種複雜環境;交付能力最強;更強大的後援支持,

如金融方面;更符合國際標準。

反觀日本,此次雖大規模聯合10家公司參加競爭,但“日本製造”的醜聞頻發,特別是去年日本為英國建造的高鐵,首班車就出現漏水、需要返廠維修等一系列事故,看到日本這樣的表現後,新馬高鐵如何放下心讓日本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