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授:中國崛起要打30年持久戰,英國直言:不用那麼久,14年就夠

資料圖:中國上海

近幾年,中國在科技及軍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目前已經用了航母編隊,自主研發的國產航母也即將海試,甚至中國還是世界上第二個裝備第五代戰機的國家。

同時在2017年,世界多國媒體也肯定了中國在近幾年的發展。就連一向視中國為對手的印度,也在去年年末的報導中稱,“隨著中國經濟迅猛增長,中國正奪回其在西元1800年之前兩千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擁有的頭銜。”

但近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教授,

寫了篇文章稱,“中國崛起還得打30年的持久戰”。只有“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才能把中國發展“藍圖變為現實”。

資料圖:中國經濟

文章中稱,中國的經濟目前確實正飛速崛起,也重塑了全球經濟格局,但美國仍佔據世界首位的位置。

中國經濟總量趕超美國仍須經歷較長時間,並且在高新科技領域的研究投入上,美國也佔據首位。

而伴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上逐漸的強勢,世界各國的媒體輿論中,時不時地出現對中國領銜新一輪全球化的批判、反對聲。同時,中國本身的價值觀與社會理念很難在短期內令全球心悅誠服。

資料圖:復興號高鐵

綜上所述,因國際體系重塑的微妙性與艱難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進入了漫長的“持久戰”中。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崛起大國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就在於戒驕戒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與他人分享經驗與成果。

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在其的一份報告中,雖然不像王教授說的時間那樣長,

但似乎也肯定了王教授的說法。它在報告中稱,中國大陸將在2032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總之,過去幾年,雖然中國在國際上的局面好於預期,但隨著社會期待的上升、伴隨著傳統強國的焦慮等因素,未來中國的發展或許將更加艱難。而中國只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保持堅持不懈的心態,才能使中華民族的復興真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