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000多隱士終南山修行,有百萬年薪老總,有女碩士,有90後美女

終南山,一個耳熟能詳的地名,也是中國傳統隱士文化的符號。

這裡風景旖旎,恍如世外桃源,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句為證;這裡也是田園生活的發源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廣為傳頌;同時這裡也是傳統歸隱文化的發祥地,王維因此留下了“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的詩句。

歸隱,原本是中國傳統士大夫獨特的精神追求與文化現象,古代如鬼穀子、張良等聖賢隱居終南山,尋找宇宙、自然和生命的意義。然而,由於當代歷史等原因,

隱士此後逐漸消失。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這些隱修者中有為信仰而來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為追尋清淨、淡薄的生活而來的普通人;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有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據不完全統計,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他們住茅棚山洞,不接待生客,敲門需要暗號,不用手機,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曾是佛山市某企業原總經理劉景崇,放棄了百萬年薪的嘈雜生活,換上一身布衣,隱居終南山。劉景崇的禪室位於終南山一個山谷的最高處,面向東方,其他三面被起伏山巒環抱著。茅棚內並排的四間禪室,牆面用黃泥糊砌,室外是約2米寬,

10米多長的一個狹長空間,地上放有蒲團,地桌;可坐禪沉思,可練字看書。

一位與眾不同的90後女孩隱居終南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山林草木為生,與飛鳥野物作伴,並且自得其樂。

王道長,出生於我國西南的一個美麗小城。碩士畢業後因城市繁華後帶來的種種壓力,她便來到了終南山隱居。上山前,道長說,自己一直都是雙手不沾陽春水的嬌慣女子。但來到終南山閉關後,劈柴砌牆,背糧鋪地這些粗重活都得自己做,也都成了每天的必修功課。

王道長每天會拿出一部分時間來練字作畫。她在山洞的石頭上花了一支梅花,每日描上幾筆,便也慢慢成型。閒時,道長會沏茶讀書。

隱士們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嶺之中,或獨處一隅,或居於山巔,儘管條件艱苦,生活樸素,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所謂的“清淨”。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

隱士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古代的他們此舉都是那些不和世俗持合作態度、逃離是非地的無奈之舉,也有看破紅塵看淡名利,歸老山泉的高人自得其樂的自我選擇,而如今隱士則多是一種回歸本真的生活修行方式,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不為大多數世人所認同或跟隨而已。

或居於山巔,儘管條件艱苦,生活樸素,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所謂的“清淨”。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

隱士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古代的他們此舉都是那些不和世俗持合作態度、逃離是非地的無奈之舉,也有看破紅塵看淡名利,歸老山泉的高人自得其樂的自我選擇,而如今隱士則多是一種回歸本真的生活修行方式,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不為大多數世人所認同或跟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