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零售行業何時能東山再起,發達國家電商為何不如中國,閒談新零售

零售業的衰落,其實跟房價的上漲時間是有最直觀的關聯的。

房價漲,房租漲。

房價漲,房貸漲。

每月超過家庭收入三分之一用於還房貸,有些家庭月供甚至超過了一半家庭收入。

實體店為了賺出房租和人工成本,必須通過加價來提升利潤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網購,成為降低生活成本的重要選擇。

電商的優勢在於從事電商業的人很多,來自於五湖四海,提供當地有貨源優勢的商品。

龐大的電商群體,給了普通消費者無數的選擇機會。

通過比價,通過挑選,通過某些優惠活動,一定可以挑選出日常生活需要的絕大多數商品,並且這些商品往往價格遠低於實體店零售價。這是電商興起的根本原因:極為豐富的選擇,比實體店更低的價格。

在我的想法中,如果通過最專業的篩選,找出網路中最具性價比,品質最好評價最好的商品,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這一點,也是多數人所不具備並且難以實現的網購理想。

當然了,電商的興起,確實對實體零售業造成了巨大衝擊。

但是不能將一切因素歸結于電商。

成本,尤其是場地成本,租房成本,都是更核心的因素。

智慧手機的興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形成手機依賴。既然可以輕輕在手機上點幾下完成購物,那麼何必走出去逛半天買一件更貴的商品呢?

我預想的新零售模式應該是這樣的:

篩選出全網最具性價比,並且口碑評價遠高於平均水準的商品,進行大範圍的配送,結合各地線下實體店進行銷售。

這樣既有優勢高品質的貨源,又能結合網上網下優勢,佔領更大的市場。

當然最大的問題在於配送體系,以及能夠準確快速評測實際需求的大資料系統。

庫存,

對於實體店或者網商來說都是最大的問題。

當這一切越來越完備的時候,就是零售東山再起之時。

至於發達國家限制電商,個人認為是偽命題。

電商的發展會傷害線下經濟。線下經濟能產生“隨機消費”,比如人們逛街買衣服的時候可能會買杯飲料或看個電影。相對來說線下經濟更能拉動社會消費,促進大眾就業,培育中產階層。

發達國家依然有做的很好的電商,比如亞馬遜。

但是發達國家的線下零售業相對更加健康,就目前來說。房租不至於太離譜,不至於每年瘋狂上漲。

同時線下實體店更加追求品質和服務,杜絕假貨。

再加上活動頻繁,很多時候價格甚至比電商都低。

這種情況下,哪裡還需要限制電商呢?實體店自然就能與電商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