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聞時評︱愛別人家的老人

2018-01-19 14:10 | 浙江新聞用戶端 | 特約評論員 吳重生

最近有一件新聞在朋友圏刷了屏:浙江浦江一個小學生晚上路遇一位環衛工老奶奶竟坐著睡著了,

掃把立在一旁。她和爸爸奇怪地詢問:“您這麼晚還不回家?”老人說,管理嚴,不能提前下班。孩子在爸爸鼓勵下,給縣長寫了封信,希望能讓環衛工人在忙完工作後早點回家。縣長看到信後,馬上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上門慰問這位環衛工,送上了防寒物資,並於當天下午開會研究,出臺了一些關愛環衛工人的政策措施。
在忙完這一切之後,縣長不忘記給這位小學生寫了一封滿滿兩頁紙的回信。

這雖然是件小事,然聞者無不叫好。古時稱知縣為“縣尊”,稱老師為“師尊”,長者為尊。地方黨政領導幹部承擔著“教化一方”的職責,行政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化”。因此,縣長可解釋為“一縣之師長”,既要以身作則,更要以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和教育人民。“縣長”只是一個職務名稱,

而“老師”在很多時候則是一種尊稱。上述這位與小學生熱情互動的浦江縣縣長,是無愧於“老師”這一尊稱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孩子和圍觀群眾上了生動一課。

記得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套用一下,“愛自己家的老人是人,愛別人家的老人是神”。這與我們中華文化的老祖宗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同一個道理。小事不小。

你要想知道三十年後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看看今天的小學生就知道。

在這一事件中,小學生是主角,縣長和老奶奶是配角,他們配合默契,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為我們提供了一盆可供取暖的“炭火”。首先,孩子牽掛的不是自家奶奶,而是別人家的奶奶。因為一次偶遇,幼小心靈的悲憫情懷被點燃。在爸爸引導下,她知道,要讓“奶奶”得到關愛,投書到縣長信箱,是可行途徑,因為縣長有“權”。

在老師眼裡,這孩子是“小學生”;而在縣長眼裡,這孩子是“小公民”。給縣長寫信的行為,既是一個善良的願望,更是孩子“公民意識”的覺醒。縣長像學校老師那樣,蹲下身來,以促膝談心的口吻,洋洋灑灑地給孩子寫了一封回信。這樣一種平等的姿態,不正好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嗎?

教育貴在引導,貴在陪伴。從報導的內容可得知,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孩子的爸爸一直與孩子在一起,

跟她一起詢問老人,跟她一起商量如何寫信,等等。都說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聰明的父母,懂得“留心處處有教育,用心時時可教育”,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教育的好素材。

無獨有偶。金華市一小學生在途經銀泰城門口天橋時,發現在橋上乞討的老爺爺正在喝一碗冷颼颼的湯。孩子覺得老人可憐,回家自己動手煮了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加上雞蛋、香腸等,在爸爸的陪伴下,給老人送去。這件事同樣在網路上贏得點贊無數。

“愛別人家的老人”,孩子自發行為的背後,正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成功之處。家有老人是個寶。老人,為家庭為社會操勞了一輩子,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是用時間和智慧累積而成的寶貴財富;他們的言傳和身教,是我們指路的明燈;他們的牽掛和期盼,是我們心靈深處最溫暖的庇護所。那些不孝親敬老的人,是人格發育不健全的人,是可悲可歎之人!

我們說一個人知書達禮,首先體現在他對於家中老人的態度上,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敬,這樣的人,何以會敬友?何以會愛人?作為朋友,這樣的人,斷不可交!組織部門考察幹部,對於不孝之人,應實行一票否決制。因為讓不敬老者去愛民,無異於緣木求魚。在我國漢代,“舉孝廉”成為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皇帝命令州縣官吏尋訪孝子,向朝廷舉薦為官——這便是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歷史根源。

宣導“愛別人家的老人”,其根本是宣導“愛天下的老人”。當你看天下老人人人該敬,人人可愛之時,你便擁有了一顆博愛之心,你便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教育家徐錦生曾說:興趣的發掘比分數更重要,方法的習得比分數更重要,能力的培養比分數更重要,習慣的養成比分數更重要,個性的張揚比分數更重要。在此,我想加一句話:“人格的塑造比分數更重要”。培根曾有言:“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自己的性格。

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我們要用行動去閱讀它、領悟它。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徵,正是由無數仁人志士用行動詮釋而成的。

在爸爸的陪伴下,給老人送去。這件事同樣在網路上贏得點贊無數。

“愛別人家的老人”,孩子自發行為的背後,正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成功之處。家有老人是個寶。老人,為家庭為社會操勞了一輩子,他們的閱歷和經驗,是用時間和智慧累積而成的寶貴財富;他們的言傳和身教,是我們指路的明燈;他們的牽掛和期盼,是我們心靈深處最溫暖的庇護所。那些不孝親敬老的人,是人格發育不健全的人,是可悲可歎之人!

我們說一個人知書達禮,首先體現在他對於家中老人的態度上,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敬,這樣的人,何以會敬友?何以會愛人?作為朋友,這樣的人,斷不可交!組織部門考察幹部,對於不孝之人,應實行一票否決制。因為讓不敬老者去愛民,無異於緣木求魚。在我國漢代,“舉孝廉”成為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皇帝命令州縣官吏尋訪孝子,向朝廷舉薦為官——這便是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歷史根源。

宣導“愛別人家的老人”,其根本是宣導“愛天下的老人”。當你看天下老人人人該敬,人人可愛之時,你便擁有了一顆博愛之心,你便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教育家徐錦生曾說:興趣的發掘比分數更重要,方法的習得比分數更重要,能力的培養比分數更重要,習慣的養成比分數更重要,個性的張揚比分數更重要。在此,我想加一句話:“人格的塑造比分數更重要”。培根曾有言:“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自己的性格。

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我們要用行動去閱讀它、領悟它。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徵,正是由無數仁人志士用行動詮釋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