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文欣賞」嘿,你的夢想還好嗎?

網路上有一個點擊率很高的問題:你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千里迢迢背井離鄉,一個人下火車看到萬家燈火的瞬間。”孤獨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麼在熱鬧匆忙的生活背後,有一種被忽略、被遺忘,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孤獨感。

在我們尋夢的路上,也許不乏反對、冷眼和嘲笑的聲音,但我們始終堅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夢想家,只要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擁有想要的生活,

成為想要的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段時間覺得過得不太如意,我們日復一日做著大同小異的工作,每天刷新朋友圈點贊,可是內心深處卻十分孤獨。但是要知道,人們總是需要有這麼一段孤獨的時光,用來懷疑、思考和探索,

因為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這種時刻更不能沒有夢想,更不能習慣沒有夢想的流年。

夢想不是史書留名的偉大者的專利,平凡人的夢想也是夢想。饑腸轆轆時的一碗面是夢想,開一家小小花店是夢想,一張機票加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夢想,摩天大樓和升職加薪是夢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屋和愛人也是夢想,演唱會是夢想,但在地下通道為愛高歌同樣是夢想。

終究有一天,我們的青春不再,總有一天,易逝的年華也會慢慢老去。可是夢想就在那裡,不遠不近,不言不語,你努力靠近,它便生機勃勃,你哀歎放棄,它就漂浮遠離。所以現在的我們仍然努力微笑,是因為我們相信終有一天,夢想會被握在自己手心。一路上再多磕磕碰碰的眼淚,再多失敗彷徨的迷茫都是我們下一次做夢的前奏。柴米油鹽, 也有姹紫嫣紅。
即使卑微,卻並不悲涼。

人類是群居生物,很多時候我們會用一些標準的生活狀態來定義別人,定義自己。說出來的夢想怕被嘲笑,發奮努力的時候怕被排擠,可當自己真正陷入平庸時,反而會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因為周遭的眼光壓力,因為社會條條框框的標準。

最後我們放棄了夢想,好像並不是自己的錯,而是藉口說是大環境的錯,因為環境沒有給自己創造一個“美夢成真”的機會。而當有一天,忽然聽到一位朋友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夢想,當他在談論實現夢想過程的時候熠熠發光的模樣,我們會不會感到格外的刺眼呢?可能用羡慕妒忌已經不足以形容,相信此時我們心中的失落感會像黑洞一般擴散。我們會問自己,眼睜睜看著別人實現自己當初堅持的夢想,這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嗎?是的,現實很殘酷,但放棄夢想更殘酷。希望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夢想,雖然可能暫時看起來這條路很難走,我們內心很脆弱,但擁有了堅定的夢想就像是星火之苗,只要不將它一手摁滅,我們就有可能像野火般燃燒發亮。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去跟著主流,甚至模仿別人,可能會在千篇一律的混沌中越陷越深,也會在積極向上的陽光裡越走越高。那麼在混沌中的人是否有一顆不甘平庸而特立獨行的心呢?在其他人還在熟睡的時候你去自習室看專業書;在周圍的人渾渾噩噩生活時你決心考研;在很多人蹺課的時候你堅持上課聽講;在同事聊八卦偷懶時你忙著加班做項目;在別人每天吃零食的時候你堅持運動吃水果。可是這樣努力生活的人,有時可能也會覺得有點孤寂,感到不被理解,這樣不甘平庸追求夢想的自己有時卻覺得有些不合群,這種心情我們該如何排解呢?

叔本華曾說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全都需要有人注視我們。根據我們生活所追求的不同的目光類型,可以將我們分成四類。第一類追求那種被無數不知名的人注視的目光,換句話說,就是公眾的目光。第二類是那種離開了眾多雙熟悉的眼睛注視的目光就活不下去的人。接下來是第三類,這類人必須活在所愛之人的目光下,他們的情況與第一類人同樣危險。一旦所愛的人閉上了眼睛,那麼他生命的殿堂也將陷入黑暗之中。第四類,也是最少見的一類,他們生活在純屬想像、不在身邊的人的目光下。這類人被稱作孤獨的夢想家,如果活在世俗的眼光裡,我們可能會迷失自我,活成了別人期望的樣子,從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我們往往想成為第四類人,因為生活中不缺乏追夢人,少的是實幹的夢想家。他們有強大的內心,沖過世俗的障礙,坦然接受孤獨,不被外界的觀點束縛,不花費過多精力去擔憂。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很多人在外界嘈雜的聲音中,依然能活出自我,堅持自己的立場。而我們和第四類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內心太過浮躁,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馬克·吐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19世紀有兩位傑出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了世界,她成功了。”海倫·凱勒在沒有光明、沒有聲音、沒有語言的世界中,把自己的成就、精神提到了人生的巔峰。在殘酷的生活中,海倫·凱勒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戰勝挫折的勇氣去面對,最終她獲得了成功。

楊熹文在《你應該努力去實現,那個正在被嘲笑的夢想》一文中提到:“在一個庸碌的集體中,成為有夢想的異類,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氣的事。所以你不必害怕,要讓自己強大起來,現在的嘲笑諷刺都是因為你還太弱,能遏制惡語中傷的恰是行動,事實勝於雄辯。”

當我們圓夢的那一刻,證明了自己之後,嘲笑的聲音自然會退去。那些曾經反對的聲音和標籤促使我們進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是活出自我,活得豁達,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五月天在歌曲《倔強》裡唱:“我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前進的道路也許註定是坎坷的,但希望在漫長坎坷的這條路上,我們能放下顧慮擔憂,將心中的觸動化作行動。一個成功追夢人的心態是能正視自己,能耐得住寂寞,也能經得起考驗;堅持足夠的信心,做到不刻意迎合、不隨波逐流,即使沒有人理解但也堅信自己最終一定會成功。

不甘平庸,崇尚奮鬥,生命的價值是需要我們用努力奮鬥來實現的,從踏入這個世界開始我們就被賦予了一種無形的責任,或輕或重,每個人都演繹了不同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還有自己更廣闊的舞臺需要我們用心去演繹,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甘平庸,更無懼前行!

來源陝西新聞廣播

眼睜睜看著別人實現自己當初堅持的夢想,這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嗎?是的,現實很殘酷,但放棄夢想更殘酷。希望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夢想,雖然可能暫時看起來這條路很難走,我們內心很脆弱,但擁有了堅定的夢想就像是星火之苗,只要不將它一手摁滅,我們就有可能像野火般燃燒發亮。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去跟著主流,甚至模仿別人,可能會在千篇一律的混沌中越陷越深,也會在積極向上的陽光裡越走越高。那麼在混沌中的人是否有一顆不甘平庸而特立獨行的心呢?在其他人還在熟睡的時候你去自習室看專業書;在周圍的人渾渾噩噩生活時你決心考研;在很多人蹺課的時候你堅持上課聽講;在同事聊八卦偷懶時你忙著加班做項目;在別人每天吃零食的時候你堅持運動吃水果。可是這樣努力生活的人,有時可能也會覺得有點孤寂,感到不被理解,這樣不甘平庸追求夢想的自己有時卻覺得有些不合群,這種心情我們該如何排解呢?

叔本華曾說過:要麼庸俗,要麼孤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中提到:我們全都需要有人注視我們。根據我們生活所追求的不同的目光類型,可以將我們分成四類。第一類追求那種被無數不知名的人注視的目光,換句話說,就是公眾的目光。第二類是那種離開了眾多雙熟悉的眼睛注視的目光就活不下去的人。接下來是第三類,這類人必須活在所愛之人的目光下,他們的情況與第一類人同樣危險。一旦所愛的人閉上了眼睛,那麼他生命的殿堂也將陷入黑暗之中。第四類,也是最少見的一類,他們生活在純屬想像、不在身邊的人的目光下。這類人被稱作孤獨的夢想家,如果活在世俗的眼光裡,我們可能會迷失自我,活成了別人期望的樣子,從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我們往往想成為第四類人,因為生活中不缺乏追夢人,少的是實幹的夢想家。他們有強大的內心,沖過世俗的障礙,坦然接受孤獨,不被外界的觀點束縛,不花費過多精力去擔憂。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很多人在外界嘈雜的聲音中,依然能活出自我,堅持自己的立場。而我們和第四類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內心太過浮躁,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馬克·吐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19世紀有兩位傑出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崙,一位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了世界,她成功了。”海倫·凱勒在沒有光明、沒有聲音、沒有語言的世界中,把自己的成就、精神提到了人生的巔峰。在殘酷的生活中,海倫·凱勒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戰勝挫折的勇氣去面對,最終她獲得了成功。

楊熹文在《你應該努力去實現,那個正在被嘲笑的夢想》一文中提到:“在一個庸碌的集體中,成為有夢想的異類,是一件十分需要勇氣的事。所以你不必害怕,要讓自己強大起來,現在的嘲笑諷刺都是因為你還太弱,能遏制惡語中傷的恰是行動,事實勝於雄辯。”

當我們圓夢的那一刻,證明了自己之後,嘲笑的聲音自然會退去。那些曾經反對的聲音和標籤促使我們進步,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是活出自我,活得豁達,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五月天在歌曲《倔強》裡唱:“我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前進的道路也許註定是坎坷的,但希望在漫長坎坷的這條路上,我們能放下顧慮擔憂,將心中的觸動化作行動。一個成功追夢人的心態是能正視自己,能耐得住寂寞,也能經得起考驗;堅持足夠的信心,做到不刻意迎合、不隨波逐流,即使沒有人理解但也堅信自己最終一定會成功。

不甘平庸,崇尚奮鬥,生命的價值是需要我們用努力奮鬥來實現的,從踏入這個世界開始我們就被賦予了一種無形的責任,或輕或重,每個人都演繹了不同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還有自己更廣闊的舞臺需要我們用心去演繹,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甘平庸,更無懼前行!

來源陝西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