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撇鋱”是那樣狗(幽默故事)

古代,雲南省石屏縣是一個名聞全滇的文獻之邦,

在明清兩朝,人口僅幾萬人的石屏,歷史上出過眾多的人才,這個邊陲小城的科舉人數,湧現出翰林16名、文武進士77名、舉人638名、貢生700余名。為雲南昆明、大理之後的第三名。1903年,該縣袁嘉穀被欽點經濟特科狀元,成為雲南獨一無二的狀元。

石屏厚重的文化底蘊,引起朝廷的關注,於是派一行官員到石屏探究考察。

這天中午,風和日麗,官員一行來到石屏境內異龍湖東岸,上了一條渡船,

上船後,官員一行向艄公打聽縣境內考中科舉人數眾多的原因,艄公簡單介紹了石屏的基本情況,說境內考中科舉人數眾多的原因,主要是全縣居民尊崇儒家思想,尊師、重教,居民喜愛讀書的結果。官員打聽誰詩歌唱的好,艄公回答石屏人都會作詩唱歌。官員就問艄公能否吟詩。艄公回答願以當前的情景吟詩一首:

“撇鋱一孤舟,濱憉水上游,咕咯一尺水,蹦咚到岸頭。”官差原來準備記錄下艄公詩句,

怎奈都是生僻方言,不知“撇鋱”是那樣狗,更無法記錄,於是請當地人翻譯。撇鋱,石屏方言是很小的意思,濱憉,是水擊打船幫的響聲,咕咯,是搖船槳發出的聲音,這裡代指船槳。蹦咚,是船到岸時撞擊岸邊的聲音。全詩的意思翻譯過來是:一隻小船,在異龍湖水撞擊船幫的“濱憉”聲中前行,入水一尺的船槳,在“咕咯、咕咯”聲中前劃,船將在撞擊岸邊的“蹦咚”聲中靠岸。
官差聽完翻譯,不由得對梢公情景交融,栩栩如生描寫的詩句讚歎不已,一個船夫都能有如此文采,何況讀書之人呢?為避免自己膚淺知識在名獻之邦出醜,只得草草返回京都交差了事。

從此,艄公吟詩迎官差就成了石屏一段佳話。